濒死体验的意义(五十一)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3. 「业力」「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类拥有四种「意识状态」(请参看「莲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别是:

1. 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松弛的「意识状态」,例如进入初阶「观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进入高阶「观想」或「深层定境」的宁静「意识状态」;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无梦、深度睡眠的缓慢「意识状态」;

究竟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是如何影响着临终病者的思维及行为呢?与「临终景象」的关系是什么呢?照顾临终病者的家人及亲友应如何顺应「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来引导临终病者的情绪及精神路向呢? 「 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可以相辅相成吗?身体的「四大分离」也影响着「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应如何协助及引导临终病者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呢?

 

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纳与谅解…….(请参看第30期)

2. 聆听与观察…….(请参看第30期)

3. 分析与采用…….(请参看第31、32及33期)

4. 带出与引入…….(请参看第34期)

5. 共行与默契…….(请参看第35至40期)

临终者的情绪大致会出现的变化(请参看第41期)

迈向死亡第二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请参看第42期)

迈向死亡第三个阶段时,「迴光返照」的秘密 (请参看第43期)

迈向死亡第四个阶段时的各种经历与「共死现象」(请参看第44期)

迈向死亡第五个阶段时的正式告别 (请参看第45期)

临终景象与「共死现象」的启示 (请参看第46期)

「死后世界」的「危与机」和「对应死亡的训练」 (请参看第47期)

「死后世界」中的守护者是谁?什么是「解脱」?(请参看第48期)

人死后最容易投生入「六道」中的那一个「道」呢?(请参看第49期)

不⽤「刻意连结物质」的「⾃动式渐变投⽣」(请参看第50期)

 

平⽣不作恶,是否就不会投⽣地狱道呢?

很多⼈对「地狱道」的印象是:「那儿是极苦之地,只有⼤恶⼈才会投⽣到这⾃问平⽣不做恶事,只做善事,⼀定不会投⽣到地狱的。」这种想法,建基于构成」的不甚理解⽽形成的。如果「业⼒的构成」就是这么简单的「⼀加⼀等释迦牟尼佛也不会痛⼼地说:「众⽣所受的轮回之苦,⼗分冤枉。」了。

究竟「业⼒」是如何构成的呢?它的关键及难以预测又在那里呢? 「业⼒」即「引⼒」,其错综复杂之处,在于万千变化的「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业⼒」网络。为什么会形成网络呢?这是因为「引⼒」的来源,来⾃众⽣的「心⼒」。众⽣由于以往多⽣多世「善或恶」的⾏为,形成自己内⼼及受影响的其他⼈之「⼼⼒」互相纠缠,成为互相影响的「引⼒」网络,称为「业⼒」网络。 (请参看由「敦珠佛学会」出版的「业⼒不可思议」。

「⼼⼒」之所以成为⼀种「引⼒」,是因为众⽣的「贪、嗔、痴」⼼性,会以⾃⼰的「爱或恶、习惯性」思维,契⽽不舍地化作⾏为,进⾏纠缠,直⾄成功为⽌。例如「有仇必报必恨、有爱必取、失爱必哀、因痴无理..……」等等。

这种「⼼⼒」的纠缠,会延续⾄无限世,⽽且会愈演烈地增长。这种纠缠,不是只出现在某⼀个、或某些众⽣的「心」上,⽽是互相牵连的辐射⾄无数众⽣的「⼼」上,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增长。在强度上,因无尽世的累积⽽形成龙卷风式的「极强吸⼒」;在广度上,凡触及的⼈,必定被牵连;在深度上,深不⾒底,无法寻得源头所在。因此释迦牟尼佛说:「业⼒不可思议」

也因此,谁⼈触犯这种「因」,即使只是轻微的触碰,已被无情的吸⼒卷入「引力圈」内,无何避免地承受着可怕的果报。很是冤枉。最冤枉的情况,就是无论是谁,只要轻微的触碰这种「极强吸⼒」,已经要在命终时,投⽣⾄地狱。最可怕的是,这式的「极强吸⼒」,多得很。众⽣通常都会在亳无警觉、亳无⼼理准备下触犯另⼀种令众⽣最容易投⽣的道,就是「地狱道」。真的这么严重吗?可以举例吗?

有⼀种超级「业风」,源头始于「无始以来」的无数劫。 (「劫」是印度教及佛教宇宙观的术语,来⾃梵⽂(kalpa),意思是⼀段对⼈类来说很长的时间。⼀「劫」等于四⼗三亿⼆千万年。⼀「⼩劫」等于宇宙经歴⼀次「成、住、坏、空」所需的时间。⼆⼗个「⼩劫」等于⼀劫」,四个「中劫」等于⼀个「⼤劫」。) 这种「业风」,由于经历难以估算的长时期累积,⽽且幅度极广,因此至今已成为⼀切众⽣最容易「进入地狱」的陷阱。这种「业风」,在「密宗」的戒律里,被列为「最基础、不可轻触、会引⾄进入⾦刚地狱」的「⿊业」。戒律的内容是:「可以毁谤妇女的智、成佛的⾃性」。

为什么这条戒律只出现在「密宗」的戒律,⽽不⾒于显教呢?这是因为:

 

1.  印证与真传 –

早期的密续、佛经的翻译,在传入西藏时,由具有证量的莲花⽣⼤⼠、⼤堪布寂护亲⾃监察下进⾏。那⼀些是伪经、那⼀句是不如法的篡改、那⼀句是不如法的加插,都逃不过莲花⽣⼤⼠与⼤堪布寂护的「证量印证」。因此佛经在西藏的旧派中,例如红教,能够保留真貌 [详情请参看「莲花海」第89期之「莲师八变」一⽂,详细介绍佛教之传入西藏。虽然期间经历藏王朗达玛之破坏佛法 (因⽽一般史学家,曾把佛教由印度传入西藏之历史,分为「前弘期」与「后弘期」两个阶段之弘播),但⼤部份的原有佛经及密续,仍然能够很完整地保留梵⽂原典佛经的真貌而流传下来。 ]。 ⽽佛经在传入汉⼟时,就算同⼀本《经》有不同的版本,有些内容差异极⼤,也无具有证量的修⾏⼈加以「证量印证」,做成混乱。因此不少汉地显教的佛经,经常出现伪经、被篡改、加插的现象,无法保留梵⽂原典佛经的真貌。 (有关佛经被篡改及加插的详情,请参看「莲花海」 2251期,「智慧的修⾏⽅向」⼀⽂。)

举⼀个例⼦,光是《无量寿经》,就有⼗⼆种译本(⾒附注4 ) 。留存至现世的,有五种。 《无量寿经》,亦称《⼤阿弥陀经》,被认为是净⼟宗的主经,介绍阿弥陀佛前⽣「法藏比丘」的功德和他立誓成佛所许下的本愿。该经有众多内容有差异的译本,现存的有「东汉、孙吴、曹魏、唐、宋」译出的五种不同版本,部份四⼗八愿的条⽂有很⼤的出入。最⼤的出入是「阿弥陀佛的四⼗八愿」中,被⼈篡改及加插入具有性别歧视的愿文。

从宋代开始,就有净⼟宗信众编辑「会集本」,美其名为「融和不同」,实质为篡改「定形作实」。 ⾄民国为⽌,共有四个「会集本」。对于「会集本」,历代的评价相差很远。明代末期四⼤⾼僧之⼀,被尊称为净⼟宗第九祖的藕益智旭⼤师(1599-1655) ,同时兼通「天台、华严、禅、法相、律」等宗,是⼀位真正了解及融通佛法的⼤智者。藕益智旭⼤师认为「会集本」破坏了原译本的纯正,有误导之嫌

编著「丁福保佛学⼤辞典」的著名近代佛学家丁福保(1874年-1952年),佛教居⼠,翻译家、古钱币、古籍收藏家。曾任京师⼤学堂及译学馆教习。 1909年赴⽇本考察医学,后于上海⾏医并创办医学书局。丁福保于 1924年1⽉,发表了《佛说无量寿经宗要笺注》⼀⽂。内文指出:【《无量寿经》进入中国,共有⼗⼆种译本。内容各有不同,难以融合。汉朝时的学者非常谨慎,对于佛经每⼀字的翻译均加以⼩⼼考究,不敢乱删或篡改⼀字。但至宋代的学者,则认为只要有理据,就什么经⽂都可以改。久⽽久之,删除或篡改成为风气及习惯,令佛经之经⽂更形混乱,难以回复原貌。因此建议学佛者必须「以观想来持诵佛名」,才是往⽣净⼟的真正把握。 】

可惜「净⼟宗」流传⾄今,在民智已开、科学昌明的年代,这些具有性别歧视、经过篡改的愿⽂「会集本」,很反智地突然被⼒加追捧,成为当今最流⾏的版本。源头来⾃这些误导众⽣的「会集本」被当今的「净⼟宗」⼤德净空法师奉为「最善本」。也因⽽成为外教及有识之⼠的笑柄,令佛教蒙羞,正式进入末法时期。因而佛法⽔准亦倒退⾄不⽂明年代

最令⼈啼笑皆非的是「西⽅三圣」中,就有两位菩萨以女身出现,即观⾳菩萨和⼤势⾄菩萨。但无知兼无智慧的盲目「净⼟宗」⼤德们,仍然振振有词的继续毒害万千信众的心识,说:「⻄⽅极乐世界无女⼈,如果有,就代表那儿不是西⽅极乐世界。西⽅极乐世界是庄严的,因此西⽅极乐世界是无女⼈的。」

【净空法师主讲「会集本」的《弥陀四⼗八愿》第⼆集1990/6 台湾⾼雄馆 档名:02-006-0002 )谈到[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时说:「西⽅极乐世界没有女⼈,这个世界非常的庄严。也许同修要问,那我们女人往⽣怎么办?此地有答案,答案就在下⾯:[若有女⼈。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厌患女⾝。愿⽣我国。命终即化男⼦。来我刹⼟。]凡是往⽣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男⾝。」】

那是否暗⽰女⼈是污秽的、不庄严呢?为什么观⾳菩萨和⼤势⾄菩萨不干脆以男身出现呢?为什么观⾳菩萨和⼤势⾄菩萨不和应阿弥陀佛的【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不化为男⾝呢?这又是否「有⼼作对」呢?抑或是代表经⽂已经被篡改的「有⼒证据」呢?

试想想,古代民智未开,男性视女性为男性的财产⼀部份。可以将女⼈视为奴隶,随意互送、买卖、虐待,均属无罪。 ⽣为女⾝的⼈,与畜牲的地位,相差无几,苦不堪⾔。令不少女性,下⼀世都不想再为女⾝,过着那种下贱的女⼈⽣活。引至很多的女性,在⼼里厌恶⾃⼰的女⾝,纷纷祈愿下⼀世获得男⾝。

由于这种社会的不公义、不平等意识,多⽣多世以来,令难以估量的女性都以为自⼰是低等动物,即使努⼒修⾏,也不可能成佛,必须转为男⾝才可以成佛。这种心识延误了无数⼈的成佛期。也因为在延误期中受到业障的影响⽽有很多众⽣下堕投⽣到「三恶道:地狱、饿⿁、畜⽣」。由于因果的关系,那些欺压女性的男性,又⾝受恶果报⽽投⽣为女⾝。

净空法师除这等荒谬绝伦的⾔论备受批评之外,其余误导众⽣的⾏为,亦受到不少教内⼈⼠的直接点名批评。例如「本焕老法师」(公元190  2012年,106岁,近代禅宗⾼僧 )对净空法师的强烈批评。

 

最容易令众⽣投⽣「地狱道」的陷阱是什么?

周⽽复始的循环怨恨、下堕投⽣,令⼀股有如龙卷风式的⿊业怨气,在不知不觉间累积起来。谁⼈谤议女性的佛性,谁⼈就会被这股有如龙卷风式的⿊业怨气卷入「⾦刚地狱」,无有出期

「藏传佛教」的戒律中,为了救助修⾏者,避免他们在不知业⼒险恶的情况下,触犯庞⼤的黑业⽽下堕「⾦刚地狱」。因此⾺鸣菩萨跟据「密续」造「⾦刚乘⼗四根本堕」,特别加入「不可以毁谤妇女的智、成佛的⾃性」这条戒律。足⾒「藏传佛教」的智慧及实证经验,非同凡响,实在有别于「显教」。

要决定是否触犯此庞⼤的⿊业,必须符合四种毁犯的条件。 ⼀旦符合,就立成下堕「⾦刚地狱」的因缘。这四种决定是否毁犯的条件是:

1)所缘境⽀:泛指⼀切女⼈

2)时⽀:⾃⼼安住,并不错乱。

3)意乐⽀:⼼想及认为这些说话是对的。

4)加⾏⽀:⾝语意三业共同作出这些⾏为。 (减少⾝语意⼀或⼆业,恶性业力就会相应减少。

扎拉密续注解云:【妇女为本尊(指诸佛菩萨)所化现,为调伏众⽣者。 】例如观⾳菩萨。案例有: 梵天(高层次「天界」的天主) 于无量光佛(即阿弥陀佛的「法⾝」)前,化现为女⾝。帝释天(低层次「欲界天」的天主) 对梵天说:「勿住于此」。

释迦牟尼佛对帝释天说:「谛观谛观(谛即「如实地」),汝将感受不良之果。 」帝释天立刻忏悔。游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问说:「当感何等异熟之果? 」释迦牟尼佛说:「如是等谤八万四千世所爱母故,当受八万四千世女⾝。 」

以上的案例,清楚说明了「业⼒的不可思议」。帝释天只轻微的说了⼀句,暗⽰女⾝不可以出现在尊贵的佛前,并未有明确说出「毁谤妇女慧⾃性」的⾔语,已经要长期受报。释迦牟尼佛清楚说明了,⼀句轻微的说话,其中的「⼼识」,已经触犯了、冒犯了八万四千世中所有爱母者的「⼼识」。以⼀的「⼼识」,亦难敌无数众⽣的「⼼识」。被卷入「⿊业的漩涡」里。释迦牟尼佛为了救帝释天,出⾔提醒。帝释天也立刻忏悔。显⽰其对释迦牟尼佛的信服及具有「觉性」

以阿弥陀佛的智慧,即使在「因地」时,以「法藏比丘」之⾝修⾏,已显露成佛的智慧与慈悲。因此在四⼗八愿中的第三⼗五愿,加入「脱离女⾝愿:设我得佛,⼗⽅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闻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厌恶女⾝。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指若有⼈听他的名字并信受,发愿脱离女⾝⽽不成功,他就不成佛)。」

这是何等慈悲的宏愿,其中并无任何对女性的贬意,只是因应无数劫以来,女性被极度欺压⽽发愿救助的⼀种慈悲⼼。若果阿弥陀佛的发愿是:「若果我无法扭转男尊女卑的众⽣⼼态,回复男女平等、众⽣平等的状况,就誓不成佛。」这种发愿,⼀定更能令⼈赞叹景仰。

佛法的「众⽣平等、佛性皆同」,不知从何时起,已被篡改得体无完肤,成为自相⽭盾的⼀种不平等学说,蚕食着众⽣的智慧。于此⽂明年代,所谓⼤德的弘法者仍无觉醒,继续⼤举地、放肆地羞辱佛教的无比智慧。 ⼀点智慧和⼈性都没有,仍然捧着什么【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等等谤佛之⾔,⼤声疾呼地说:「女⼈不能成佛、有女⼈的地⽅就不是西⽅极乐世界。」

凡相信及跟随这些⾔论的⼈,都将会被亿劫凝聚的⿊业卷入「⾦刚地狱」,无一例外。与是否已受戒无关,只与「因果定律」有关。应知凡谤佛及谤法者,皆不可以往⽣「西⽅极乐世界」的。不要以为⽤「⼗念」就去到,犯戒也不⽤怕。这个「十念」,已经被⼈扭曲为「连续念佛号⼗声」,⽽并非经⽂的原意了。 (详情请「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二)⼀⽂,有详细的解释。 )

奉劝所有众⽣,不论男女,千万不要跟随那些有性别歧视的⼈或比丘、比丘尼修⾏。因为无数劫以来的积聚,这股有如龙卷风的怨气⿊业,上⾄「无⾊界、色界、欲界」,遍及六道,几乎无处不在,已将无数具性别歧视的众⽣卷入「⾦刚地狱」,无有出期。

谁⼈还挂在⼝边,说女⼈是污秽的,不可以存在于西⽅极乐世界,更不可以成佛;或者说要她转为男⾝才可以成佛等等,都将会无⼀幸免地被这股怨气卷入「金刚地狱」,无有出期。

「因果业⼒」之可怕,不可不慎。如果因为跟随那些有性别歧视的⼈或比丘、比丘尼修⾏⽽犯下此戒,必须立刻忏悔,并且立刻离开这些恶性的⼈或比丘、比丘尼,否则他们的恶业,必定纠纒你⾝,同下地狱。

众所皆知,愿望可以不断祈请、发起⾄几⾼都可以。但能否达成,还需「因缘和合、不违反佛法的基本法则」。在尚未成佛前发的愿,⼀定是未达「佛境界的水准」。因此不要认为「肯定成功」,否则就违反了「诸⾏无常」的佛法基本法则。

阿弥陀佛刻意地让观世⾳菩萨、⼤势⾄菩萨位列「西⽅三圣」,以女⾝的形态陪伴于两侧,于西⽅极乐世界中协助救度众⽣。这就是告诉世⼈,阿弥陀佛已是佛的智慧,具⾜100%的佛性,知道若果仍然强⾏协助令厌恶女⾝的女众转成男⾝,既是「反因果业⼒」⽽⾏,也令更多众⽣真的以为「只有男⾝才可以成佛」是真理。

此举既违反「⼀切众⽣佛性皆同」的真理,也导⾄更多的众⽣延误了成佛之期,无法以「⼀元的平等⼼性」进入「⼀元的法界」⽽成佛,是⼀种极⼤的恶业。充满100%智慧的阿弥陀佛,就⽰现两女⼀男的「西⽅三圣」形象,让男性众⽣要知所尊敬:「男女皆可是」。让女性众⽣要知所⾃重:「男女皆可是」,不要生起分别⼼,妄⾃菲薄。 「⾃作贱、不可活。他作贱、他不活。因果必有循环。」阿弥陀佛想弥补未成佛前的不⾜之处,因⽽有此安排。

要知道,「唯⼼净⼟、⾃性弥陀」。整个西⽅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佛的「自性」所化现,随众⽣的「⼼识」⽽作安排救度。 《无量寿经》说净⼟中的天⼈「神通自在」,这是弥陀本愿。摘要解释:「为男为女无所不变。⽰现男女等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即「无论⽰现男相或女相,皆非实体,属于观想神通,无有执着。」

 

2. 佛法的⽔准差异 –

显教有很多经⽂与教法,都被利益相关者篡改了。例如

  1. 不符合佛法教理地加入「女性不可以成佛、必须转为男⾝」及「净⼟庄严,不可以有女性」,令相信者被「⿊业」卷入⾦刚地狱。
  2. 只属未成佛前的「愿望」并非「有常真理」的「⼗念:即⼗念不间断、中无妄念,可往⽣净⼟」,被改为「⼗声诵佛号不断,可往⽣净⼟」,令修行者「有持无恐地不思修⾏」,因受误导⽽下堕投⽣。
  3. 「念想(即观想) 佛的容貌」,被改为「念持佛号」,令成功往⽣净⼟率急剧降低。
  4. 「以『五念⾨』(⾒注解5 )修持⽅可确保往⽣净⼟」被改为「只念持佛号,不⽤观想,⼀定往⽣净⼟。」,令成功往⽣净⼟的机会率急剧降低
  5. 「弥陀⼗六观」被改为「早已失传,只须念持佛号,不⽤观想,⼀定往生净⼟。」,令成功往⽣净⼟的机会率急剧降低。
  6. 宋代王⽇休修改《无量寿经》的内容,移除了「唯除诽谤深法,五逆十恶」的恶⼈不能往⽣的条⽂,认定⼀切众⽣只要深信阿弥陀佛,皆可往⽣。临终只念⼗声「阿弥陀佛」就「肯定成功」。这种「有常」的篡改式欺骗⼿法,令众生「有持无恐地犯戒也不怕」,成为当今末法乱世的主因,也违反⼤⾃然的「无常」法则。
  7. 凡此种种的篡改与歪曲,多不胜数。详情请参看「第8 22期51期海:智慧的修⾏⽅向」⼀⽂,有详细的解释。

 

其篡改佛经的理由是:「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信众,光⼤佛⾨」、「佛法以慈悲为怀、篡改与欺骗都是为了众⽣好」。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容易就可以往⽣净⼟,释迦牟尼佛也不⽤辛苦地说法四⼗九年了。不如教弟⼦全部念几句佛号,到净⼟享着福才修行,不是更理想吗?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太多余呢?

以上种种篡改真理的情况,以这些欺骗式的⼿法,令无数的众⽣,错失了正规的修持,⼀⼼以为念佛号就是无敌的、有常的,结果难敌「业⼒的不可思议」,都下堕投⽣⾄地狱。光是相信及覆述「女性不可以成佛、必须转为男⾝」及「净⼟庄严,不可以有女性」,由古⾄今已令无数的众⽣投⽣⾄「⾦刚地狱」。情况之惨烈,令诸佛菩萨无不慨叹

「弥陀⼗六观」是释迦牟尼佛劝请众⽣必须以「观想」之⼒,⽅可顺利往⽣净⼟的「观想修持」却被无知的⼈埋葬了,改为只以⾳声修⾏。须法「万法唯⼼」,尤其在灵界,全部以「⼼识」运⾏。 「音声」是极次等的能量,在真空状态下甚⾄不通行,无法有效及灵活地运⽤于灵界。单靠「⾳声」,令能够成功往⽣净⼟的机会率微乎其微

佛经已明确指出,要「⼀不乱、不颠倒、若⼀⽇⾄若七⽇」,维持无妄念、只念想(观想)阿弥陀佛及其净⼟,才可以顺利往⽣净⼟。

请记住,不是「⼀声不乱、声不颠倒,念⾜⼀⾄七⽇」。希望下⼀世纪,不干脆地将这⼀句也篡改或删除了。

由于没有具证量的修⾏⼈为汉⼟的佛经作真伪的印证,引⾄能够在修⾏上具有证量的⼈,寥寥无几。在佛法的⽔准上,也因此受到极⼤的影响,每况愈下。汉法的佛法流传⾄今,已变质为「反智的宗教」,⽽且无⼈才愿意及具⾒识地站出来,救助汉⼟的佛教、与及救助那些依「显教」法理⽽修⾏的无辜信众。汉⼟的佛法不断弘扬危害众⽣未来投⽣的讯息,令众⽣在⽣前,无法进⾏正确、正规的「观想」修行来救助⾃⼰。

汉⼟的佛教只仿效外教愚民策略来弘播,例如:「信者得救 — 临死时⼀俘不断地念⼗声佛号,就可以往⽣西⽅极乐世界,犯什么戒也不⽤怕; 奉圣名得救,无需苦修等等。」因⽽将信众推向无智、盲⽬,只「信⽽不修、信⽽不正规的修」的高危境地,误会地认为:「只要⽣前做点善事就等于有修⾏、念念佛号就等于有修行、尸⾝柔软和头顶微温就等于往⽣净⼟、烧出舍利就等于往⽣净⼟」等等(详请请参看「莲花海」第五⼗⼀期「⼀个即时往⽣西⽅极乐世界的具证据真实个案  ),结果令信众无法抗衡「业⼒的不可思议」,⽽且完全违反「因果法则」。令后世的佛教,变质为「⾃相⽭盾的、反智的」⼀种不平等学说,「真理变成无理」,与外教的「讲求迷信、不求真理、永恒不变」等情况,完全相同。这样下去,最终只会做成「亲者痛、仇者快」的结局!

也就是因为佛经的被簒改,源头受到污染,又具证量者可以看⾒那股遍及「三界」、有如龙卷风式的⿊业,已将无数的显教追随者、相信「只有男⼈才可佛、净⼟无女⼈」的信众,全部卷入下堕投⽣⾄地狱。其情况之惨烈,令⼈惊骇。因此在「显教」,这⼀禁忌,无⼈能知、无⼈能了解,更无「戒律」提醒信众避开,反⽽有意地簒改佛经,加入⼀些可以令信众全部堕入投⽣地狱的陷阱。加上那些佛法⽔准低劣、无知兼无智慧的「显教」弘法者,公然推崇那些扭曲佛法真理的「错版佛经」、「会集本」,因此造成「显教」并无这⼀条救助信众的戒律,而只有危害信众的弘法者与「错版佛经」。以现在「显教」弘法者的佛法及修⾏水准,根本无可能还原佛经的原貌、印证佛经的真伪、加入保护信众的戒律」。因此信众就只有⼀个选择,不要跟随这些(有此种思想⾔论的)弘法者学佛,以策安全。否则「地狱无⾨偏闯入、只因误信无智⼈」

若果有⼀天,「显教」能够产⽣⼀批真正的⼈才,能够拨乱反正,加入保护信众的「戒律」,例如「不毁谤妇女慧⾃性」,这将会是汉⼟之福了。其实在佛经中,无「显教」与「密宗」之分,都是以不同程度的教法救度众⽣,⽽并非危害众生,更加不是为了分化学佛的⼈,各立宗派,互比⾼下、互争信众。可以肯定,这并非是佛陀之本意!

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教授众⽣「观想」修⾏之法,例如「弥陀⼗六观」。为了救度那些跟随有性别歧视、会下堕投⽣地狱,但只想往⽣「西⽅极乐世界」的信众,「敦珠佛学会」会将「弥陀⼗六观」传予有缘弟⼦,好让众⽣可以顺利往生净⼟。祈愿能扭转篡改佛经之地狱果报。 ……..(  待续)

 

附注:

  1. 「濒死体验的意义(1)」⼀书现已出版,内容包括「濒死体验的意义」1⾄10期的文章。
  2. 「濒死体验的意义(2)临终要诀与西藏度亡经的精华启⽰」⼀书现已出版,内容包括「濒死体验的意义」11⾄20期的⽂章。
  3. 「濒死体验的意义(3)了解及救助「临终亲友」的种种⽅法」⼀书现已出版,内容包括「濒死体验的意义」21⾄30期的⽂章。

请购表格(按此)

 

《无量寿经》的⼗⼆种译本

无量寿经入中国,凡有⼗⼆译本。

第⼀后汉桓灵帝时.安息国沙⾨安清字世⾼译.名无量寿经。

第⼆同时. ⽉⽀国沙⾨⽀娄迦谶于洛阳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第三三国时.吴⽉⽀国优婆塞⽀谦字恭明译.名阿弥陀经.内题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佛萨楼佛檀过度⼈道经。

第四曹魏印度沙⾨康僧铠.以嘉平四年壬申于洛阳⽩⾺寺译.名无量寿经。

第五同时.西域沙⾨帛延.以⽢露三年戊寅于洛阳⽩⾺寺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第六西晋沙⾨竺昙摩罗蜜.晋⾔法护.以永嘉⼆年译名无量寿经。

第七东晋西域沙⾨竺法⼒.以恭帝元熙元年⼰未译.名无量寿⾄真等正觉经。

第八同时.迦维罗卫国沙⾨佛陀跋陀罗.晋⾔觉贤.以刘宋永初⼆年于道场寺译,名新无量寿经。

第九刘宋凉州沙⾨宝云以永初⼆年于道场寺译.名新无量寿经。

第⼗同时.罽宾国沙⾨昙摩罗蜜多.宋⾔法秀.元嘉年中译.名新无量寿经。

第⼗⼀唐南印度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唐⾔法希.于宝积经中译出无量寿如来会。

第⼗⼆宋西天沙⾨法贤译.名⼤乘无量寿庄严经是也。 (说⾒无量、寿经会疏)

 

「五念⾨」

  1. 礼拜⾨ – ⼼存恭敬礼拜,发愿往⽣净⼟
  2. 赞叹⾨ – 赞颂净⼟及佛之功德
  3. 作愿⾨ – 发愿修习「⽌」(奢摩他)以清净意业,即「⽌」却⼀切不清净的意业,求⽣净⼟
  4. 观察⾨ – 修习「观」(毗婆舍那),内容为(1) 「阿弥陀佛净⼟」(该净⼟)的功德庄严(相貌) ;(2) 阿弥陀佛(该佛)的功德庄严(相貌);(3) 「阿弥陀佛净⼟」内之菩萨的功德庄严(相貌)
  5. 回向⾨ – 观想⼀切众⽣之苦,因⽽以⾃⼰的⼀切功德迴向⼀切众⽣,⾃利利他,共愿得证「成佛」

 

想知道这些问题答案的读者,可以前往Youtube观看「死后世界篇系列」的影片,你将会获得很大的智慧启发。以下是影片的连结:

http://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