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四十六)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3. 「业力」「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类拥有四种「意识状态」(请参看「莲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别是:

1. 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松弛的「意识状态」,例如进入初阶「观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进入高阶「观想」或「深层定境」的宁静「意识状态」;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无梦、深度睡眠的缓慢「意识状态」;

究竟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是如何影响着临终病者的思维及行为呢?与「临终景象」的关系是什么呢?照顾临终病者的家人及亲友应如何顺应「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来引导临终病者的情绪及精神路向呢? 「 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可以相辅相成吗?身体的「四大分离」也影响着「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应如何协助及引导临终病者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呢?

 

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纳与谅解…….(请参看第30期)

2. 聆听与观察…….(请参看第30期)

3. 分析与采用…….(请参看第31、32及33期)

4. 带出与引入…….(请参看第34期)

5. 共行与默契…….(请参看第35至40期)

临终者的情绪大致会出现的变化(请参看第41期)

迈向死亡第二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请参看第42期)

迈向死亡第三个阶段时,「迴光返照」的秘密 (请参看第43期)

迈向死亡第四个阶段时的各种经历与「共死现象」(请参看第44期)

迈向死亡第五个阶段时的正式告别 (请参看第45期)

 

临终景象与「共死现象」的启示

「死亡」对于每一位众生,都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为了自己,抑或是为了照顾将要离世的身边亲友,都必须对「死亡」的历程、「死后世界」的危与机有一定的认识。否则种种遗憾、危多于机的情况就会很理所当然地出现。毕竟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究竟什么是「危」、什么是「机」呢?先从一个实例中,窥探一二。一位女读者,向英国的「灵魂研究学会」致函,并成为研究「共死现象」的案例。 「共死现象」是指临终的人与在生的人,均属意识清醒而且理性,能共同经历死亡所引至的灵界现象及现实世界的异象,都称为「共死现象」。

威廉•贝瑞特 (William Barrett) 是首位进行「临终者心灵科学研究」的医生。他将研究所得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临终景象》(Death-Bed Visions : The Psychical Experiences of the Dying) 。这项研究所列出的个案,许多都是涉及医护人员、临终者的亲友,与临终者共同经历的「临终景象」。

 

个案五十二:

一位女读者,向英国的「灵魂研究学会」期刊的编辑致函:

〔亲爱的编辑女士,有关我告知你的事情,发生在数年前,以下是当时的发生实况:

我的女儿十七岁时,我失去了她。她当时已经断断续续地病了五年。她在死亡前于病榻上缠绵了八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她一直保持智力与意志力在良好的状态下。

在她死前的两周,有一天晚上,我靠近她的床头,看见她好像正被什么吸引着。我问她在想什么。她回答:「 妈,看看那边。」她指向床的帷幕。我随着她指的方向,看见一个男性的形体,完全是白色的,就站在暗色的窗帘前面。

我对于灵魂没有概念,因此有些紧张,我闭上眼睛,不想看见。我的孩子告诉我:「你还未回答。」我不敢告诉她:「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颤抖的声音出卖了我,因此我女儿有点指责:「啊!妈,我在同一时间看见相同的东西已经有三天了,那是我亲爱的父亲要来接引我。」

十五天后,我的女儿死了,那个亡灵就再没有出现了。或者在我见到的那天,它已达到了最大的强度。 〕

 

灵界中的「拐骗者」

在这个案例中,显示了几点:

1. 这位女士并未能清晰见到白色的影象代表谁人,即使她的女儿说影象是已逝世的父亲,即是她的丈夫。既然亲如丈夫,她理应不害怕,甚至能够收到如女儿般的相同感应,认出白影就是她的丈夫。如果无法认同,就代表这只是她女儿的个人认知。这种个人的认知,可以是自我的渴望而形成的一种错误认知。亦即是说,这个白色的灵体,并非她的父亲,而是另一灵体,趁她死亡临近,进入灵界时会因「一无所知」而盲目跟从任何人,正想来混水摸鱼,拐带少女。

2. 这位女士认为这个灵体只显现白色的影象,可能是强度不足。其实是这个灵体不想被这位女士看见,因为怕被识穿。这个灵体一直躲藏在暗色的窗帘,无奈被这位女士的女儿指出了,因此之后这个灵体即使再出现,但就更为不明显,所以这位女士说:「我的女儿死了,那个亡灵就再没有出现了。或者在我见到的那天,它已达到了最大的强度。」如果这个灵体真的是这位女士的丈夫,难得重聚,又怎会不再出现呢?又怎会只在被突然指出时,才是他显然的最强度呢?

3. 在很多「共死现象」的个案中,在生的人可以清晰看见临终者所遇见的一切,并无分别。而共同的特点是:「灵体都是只有影象而无声音的发出。」一切沟通,都依靠「心灵感应」。而「心灵感应」的特点是「依个别众生的记忆、渴望、潜意识」而与外境生起「混合的影像」,再演变成错误的认知。即是说:「这些投影及临终者的认知,并不代表真实的情况。清晰的影像尚且可以是假的,更何况是不清晰的影像呢?在这个案件中,这位临终者太爱她已逝的父亲,因而错误认定白影是他的父亲。她说:「啊!妈,我在同一时间看见相同的东西已经有三天了,那是我亲爱的父亲要来接引我。」她用「东西」来形容这个白影,代表她同样不是清晰的看见影像,一切都是「推断、估计」式的一种渴望。

 

释迦牟尼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中警惕世人说:【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

经文的意思是说:【世间行善的人,临死亡的时候,亦有成千上百的恶道鬼神,变作亡者的父母或其眷属,引接亡者进入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 ,更何况是造恶的人呢? 】

在这个案件中的灵体,鬼鬼祟祟的,肯定不是善类。在人间有「拐骗者」,在灵界就更多,是人间的几千万倍。即是说,你在生时,一次也碰不上「拐骗者」,这是因为你熟悉在世的环境,你懂得保护自己。但死时,你正慌乱不堪,又不熟悉「死后世界的运作」,又不懂得保护自己。这种情况,对于飘浮在灵界、成千上万的灵体而言,是垂手可得的良机,试问他们,又怎会错过呢?

可怜个案中的这位女士,临终的女儿正处于「拐骗者」的窥伺中,却仍然不知危险,只顾心中的满腹疑团,也爱莫能助。

妈妈常常对孩子说,小心豺狼。现在释迦牟尼佛对众生说,小心灵界的「拐骗者」。那么死后见到亲友不跟着去又可以怎样呢?这些正正是从未学习佛法、或者只知少少佛法、或者从未修习过「死后世界的应变方法、获得真正解脱的方法」的人的最大问题与困难 — 我可以怎样呢?

想知道这些问题答案的读者,可以前往Youtube观看「死后世界篇系列」的影片,你将会获得很大的智慧启发。以下是影片的连结:

http://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