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三十)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3. 「业力」「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

究竟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是如何影响着临终病者的思维及行为呢?与「临终景象」的关系是什么呢?照顾临终病者的家人及亲友应如何顺应「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来引导临终病者的情绪及精神路向呢? 「 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可以相辅相成吗?身体的「四大分离」也影响着「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应如何协助及引导临终病者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的困扰呢?

生命的终结,代表「精神身」要与物质性的肉体准备互相脱离。 「精神身」包含各种「意识状态」,因此在准备脱离至正式脱离的阶段里,由于能量的大量释放与转化,引致「意识状态」出现不寻常的转换。这种转变,经常发生在临终者或重病者的身上。他们会经历类似「濒死体验者」所体验到的某些境况及事情,引发情绪的急剧变化及波动。

由于大部份人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有部份表现较激烈的临终者或重病者,会被视为麻烦和要隔离的人,甚至被视为精神错乱,被关进「精神病院」,或者被迷信的家人送去驱魔。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九)一文中的个案。

因此真正的「生教育」,必须全面推行,而并非只着重片面的「生命教育」,以拯救这批为数颇多,但又被忽视而沉痛的临终者。与及协助必须面对「死亡」的全人类。

要协助临终者,无论是陪伴者或者专业的辅导员,都必须认识「意识状态转换」的各种不同特征,以及了解五个阶段的「意识转变」。即使临终者本人,如果想令自己及家人可以较为轻松的面对「死亡」,甚至可以化哀伤为力量,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以应付即将来临的「投生」抉择及处境,令自己「投生」得更好,就更加需要认识这五个阶段的「意识转变」

 

第一个阶段:心态的挣扎与准备脱离肉体的轻度飘浮阶段

上一章已经叙述过,人类拥有四种「意识状态」( 或参看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分别是:

1. 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松弛的「意识状态」,例如进入初阶「观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进入高阶「观想」或「深层定境」的宁静「意识状态」;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无梦、深度睡眠的缓慢「意识状态」;

当一个人,其行动的自由受到疾病的控制,由以往的经常站立或坐下,改变为经常躺在床上时,其处于「贝塔波」的清醒「意识状态」,就会经常混进「阿法波」的松弛「意识状态」。即使在白天的时候,梦境亦会不断交插在日常的「意识状态」之中,这种半梦半醒的「意识状态」,就是「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很多曾经死过翻生的「濒死体验者」的体验类似。

曾经患过重病的人,可能会更加了解这种状态。临终者在处于这种状态时,会感觉一种飘浮的仿佛感,有时会弄不清梦境与真实。 「意识」在「生与死」的界限上来回飘荡。有时是因为梦境的影响力仍未消散,令临终者继续在现实的生活里,延续梦境中的对话及行为,令陪伴者以为临终者有点精神错乱,因而心生恐慌或忧伤。

有时是因为临终者的身体逐渐衰败,能量的释放令「意识」更形松散,在「潜意识」中对「人生的执着、对死亡的看法」,尤其是「对自己的死亡是否接受」等被压抑的情绪,会突然全部涌进日常的「意识」层面里。这种冲击有时会来得很突然、很飘忽,令临终者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以往只会想、不会做、不会说、或不敢做、不敢说的事,都挡不住的做了、说了。这种失控,亦源于「意识」的层面正处于松散的状态,无助于临终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往昔以为自己并不在乎的人、事、或物,会忽然变得难舍难离,但又碍于「时日无多」,一切已无法挽回,令临终者有一种被迫向「死胡同」的感觉,因而失控地以打人、骂人、摔东西等方式作为反扑的还击;又或者以狂哭、叫喊、怒吼等行为来发泄那种极度的不忿感与挫败感。

这些反应,都被列为第一阶段之「死亡的讯号」,问题是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应如何接收及处理这些讯号,以协助亡者及自己,渡过此艰难的阶段呢?

 

陪伴临终者的亲友,应如何接收及处理「 死亡的讯号」呢?

临终者对「死亡的看法」,尤其是「对自己的死亡是否接受」,成为这些讯号的强弱及表达程度的指标。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必须了解此阶段的临终者,其感官的接收层面、反应、及能力,都已经改变。因此此刻的重要性,是先「接纳、谅解」临终者所叙述的一切,包括其行为的反常,再分析其言语及行为的背后「意识状态」,以配合适当的引导,将临终者从茫然不知所措的困境中带出,再引领他进入精神提升的轨迹。这些程序,是十分重要的。

可悲的是,在很多的情况下,陪伴者、亲友、及医院内的人员,都相反地视这些具有激烈反应的人为「麻烦的制造者、神经错乱者、病到懵了的人」,不是极力压制他们的行为,就是隔离他们、责备他们,甚至将他们关进「精神病院」,还以为自己做得很人道、很慈悲、很正确。如果这些陪伴者、亲友、及医院内的医护人员,能够适当地尊重临终者所接收到及表现出来的「死亡讯号」,将可协助临终者打通精神上的重大障碍,将弱势的精神状态提升至强势的自主层次,对临终者的未来「投生」抉择及处境,将会起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因此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是以下的五种做法:

1. 接纳与谅解

2. 聆听与观察

3. 分析与采用

4. 带出与引入

5. 共行与默契

 

1. 接纳与谅解 ─ 相信及了解,临终者的反常言语及行为,是一种「死亡的讯号」,代表临终者的身体出现了改变,正处于「〝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由于能量的释放,异于平常,临终者的感官会连着「阿法波」的松弛「意识状态」,「真实」与「梦境」已经互相渗透混杂于一起。临终者的「潜意识」会进入「意识」的层面,控制临终者的言行,令他们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

此刻最重要的是「接纳与谅解」,最要不得的是「责骂与排斥」,而「隔离」则是最残酷的对待。即使是「逼不得已」,亦要立刻加强援助与辅导,以求取「脱困」之路,将临终者带出精神上的困境,是第一个的当前急务。而最不能够做的是胡乱为临终者「 驱鬼、驱魔」,如此做法,有几个坏处:

1) 临终者会以为自己真的出了问题,心里生起恐慌,形成「真实」与「梦境」互相渗透混杂的情况更形混乱

2) 由于临终者的「潜意识」已经升上「意识」的层面,对生平最恐惧的事物、梦中或电影里最惧怕的画面及情节,都会因心里生起恐慌而「真假难分」地成为临终者的现实处境,因此当临终者见到「驱鬼、驱魔」的江湖术士,会更添混乱,很容易刺激临终者的神经系统,变成真的「精神错乱」

3)「驱鬼、驱魔」的江湖术士,会招惹更多品流复杂的鬼神前来混水摸鱼、凑热闹,令神志薄弱的临终者受到干扰,即使本来有「善业」,原本可以往生较好的地方,却因此而牵引了「恶业」,反而会投生往更差的地方。

若果家人真的要做,亦只可延请正确的佛教人士,进行「祈福」法会、「放生」法会、「除障」法会、「烟供」法会、「供灯」法会等,以功德迴向临终者,使其「正能量」不断增加或被牵引而出,而并非「驱鬼、驱魔」。令临终者的「心灵及潜意识」得到宁静、舒畅、及安慰,才是最佳的处理办法

其实在临终的时候才急急学习应付「死亡」,或者要照顾临终的亲友时才急急学习其中的重点,必定会左支右绌的只做对一半,或者不够力度。故此必须在生前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训练,或者接受全面而正确的「生死教育」,方才有把握地达至预期的目标及效果。

在「密宗」的修行训练中,早就将凶神恶煞的样貌转化为保护性的「本尊」或者「护法」,而并非在「心识」中保留具侵害性的魔鬼形象。由于能够早着先机,从根部的「心识」中驱走了魔鬼的恶劣定性或定义,因此即使面临死亡,具格的「密宗」修行人都不会在梦中、或者「意识转换」中迷失而心生恐怖,也用不着「驱鬼、驱魔」。这就是「密宗」修持的奥妙处之一

 

2. 聆听与观察 ─ 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接纳与谅解临终者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聆听临终者的心声与及观察其行为。在临终者的「潜意识」里,埋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渴望、遗憾、懊悔、惧怕、憎恨、无知、想做」的事情。此类「心念」,会在这一个阶段中显现在行为之上,但又并非直接的表达,而是显现在不寻常的行为举止之中。

聆听临终者的心声,目的是为了更容易观察其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念」,方便进行分析及采用适当的方法协助临终者提升其精神状态。临终者在被尊重及被接纳其言行的情况下,会比较容易透露其「心念」,其情绪会因为得到亲友的支持与认同而获得平复的机会,是相当好及重要的第一步

但当临终者处于迷失的状态时,会因无法了解自己而不知所措,只会连续做出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或言语。遇到这种情况,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就必须非常有耐性地持续聆听与观察。只要临终者的行为及言语仍是可以容忍的程度,就让临终者在支持与认同下透过失常的行为或言语,不断释放负面的能量

不要轻视这种释放「负能量」的方法,在此刻可算是临终者的关键时刻,亦是不容错过的晚期机会。若果处理得好,可以让临终者轻松地走出痛苦的精神困局,在下一站「投生」的十字路口上,有足够的「 正能量」投生往更好的精神领域。若果处理得不好,或者错失这段晚期的机会,这些无处释放的禁闭「负能量」,会严重地影响着临终者的「投生」或死后环境。因此临终者愈发泄,只要处理得宜,就愈代表是一件好事。能否「转危为机、坏事变好事」,就取决于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是否懂得于此时正确地处理。

究竟如何聆听和观察,才是最得宜呢?以下的个案,可以作为参考:

 

如何聆听和观察病者的反常行为才是最得宜呢?

个案三十四:

某位在家中一向具有权威的长者,因为呼吸困难而被子女送入一所公立医院。由于他被送入医院时,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因此当急救人员为他载上呼吸器及各种仪器时,他大吵大闹地拔走所有身上的仪器及针药,不断喝骂子女道:「不孝、不孝」。没有人理解他的意思,只好让护士将他绑在床上,继续治疗。

如此地绑了十多小时,虽然他挣扎,但也无可奈何。每逢有子女前来探望,都无可避免地被他不断喝骂道:「不孝、不孝,滚出去」 。到了第二天,一位具有这方面知识,深受这位长者敬重的朋友前来探望。当她走进病房时,目睹长者被绑在床上,已经知道事态不妙,必须想办法化解

由于这位长者十分尊重这名朋友,虽然显得十分疲惫,仍跟她聊起天来。这位朋友在了解来龙去脉之后,开始尝试理解这位长者的失常行为。为什么他要拔走所有身上的仪器及针药呢?为什么他一见子女就不断喝骂道:「不孝、不孝,滚出去」呢?一向精明、有智慧、修行数十年、痛爱子女、从不打骂子女的长者,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呢?应如何解救呢

在与长者聊天的过程里,内容都只是一些天南地北的无聊事,她无法寻知原因。但有一点很重要,这位长者向她哀求道:「你可不可以解开我啊!我求求你!」从未听过这位坚强的长者如此随便的求人,如今竟然求自己,很不寻常的行为。这位朋友反要求长者道:「如果你肯答应我,在松绑后不会拔走身上的仪器及针药,我可以答应你,必定令护士松绑。」

这位长者一口答应,于是这位朋友就向护士要求松绑。初时护士还在犹疑,但经不起这位朋友的保证,就为这位长者松绑了。护士一走开,这位长者就立刻抓着仪器及针药想拔走。这位朋友说:「 你不是修行人吗?为什么不能忍一忍呢?」这位长者说:「请不要对我说这些话。我很辛苦,你知道吗?你应该问护士 ,可否除下这些。」

结果护士说,如果辛苦,可以暂时拔走。这位长者终于可以舒展一下。虽然如此,但当有子女进入探望时,这名「长者」仍 然 不 断 喝 骂 道 : 「 不孝、不孝,滚出去」。由于这位朋友很了解这位长者,知道「事出必有因」,在反常行为的背后,必有原因

由于这位长者对她信任,因此向她哀求及说出了原因:「我很辛苦,你不应管束我的行为,而是应该想办法去帮我。」由于她很了解这位长者,是一位很「守戒」,很谦虚的修行人。他喝骂子女不孝,代表这些子女做错了一些事。但碍于这些子女智慧有限,也碍于他想坚守「戒律」 ,因此他未有向子女言明。她看见这位长者,身处在一个大病房内,于众人的目光下,衣不蔽体,被绑着,一点「尊严」也没有,这确实是子女的不孝:照顾不周。由于他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被送进医院,因此「意识状态」在改变中,加上「密宗」修「脉气点」的修行人,身体的敏感度可以高出平常人很多倍,当针药施行时会特别的痛,这就是为什么这位长者,会在那时大吵大闹地拔走身上的仪器及针药,并且不断喝骂子女的原因。

在反复的思量及分析后,这位朋友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她向其子女要求将长者转往私家医院,并且解释「何谓照顾不周」。结局是圆满的,这位长者得到了适当和令他满意的照顾,很有尊严地接受治疗,很快就康复了。在治疗期间再无发生过任何的不愉快事件,也再无任何「不孝」的喝骂。

虽然在过程中,这位长者从未透露过半句,他不满意子女对他的照顾不周 ,也没有要求转往私家医院。最明显的言语,只有「不孝」二字,与及不愿意再见到子女,一见就喝骂。其行为与往日的他,完全相反

这位朋友只能够从简单的言语,与及细微的观察中,搜寻有关的资讯作出个人的分析。而提供的方法及建议,又恰恰点中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很顺畅而轻易地解决了问题。也因为这位长者信任这位朋友,愿意在她的面前提出请求,要求松绑,才不致令问题更形恶化。接纳与谅解、聆听与观察,确实是 照 顾 病 者 的 重 要 指引,不可忽视。否则事情弄坏了,悔之已晚。因为这位长者性格十分倔强,宁愿死在医院,也不愿意向子女出说心中的请求。

无论是修行人,抑或是普通人,在「意识转换」的状态下,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或者会出现反常的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并不罕见,也不出奇。最重要的是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能否适当地处理。如果这些处理方法,能够成为一种普及的教育,将会为人类带来无限的好处,人类的生命及精神得到提升。因此「生死教育」的推行,也实在太重要了。

下一步,就是「分析与采用、带出与引入、共行与默契」,还有迈向死亡的其他阶段,下一期的「莲花海」,将会继续与大家一起探讨。 ………(待续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