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

「临终景象」中出现的「第三者」

「临终景象」是指一些即将进入死亡的人,在死前诉说他当时所见到的景象。在上一章详细地解释了「濒死体验」者所见到的恶劣景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业力」对「心识」的投射与影响比较多一些,而「临终景象」所见到的恶劣景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四大元素分离的影响比较多一些

究竟这些「临终景象」,是否一律都是「幻觉」,并无一丝的真实性呢?有没有其它的客观性证据,证明有一些「临终景象」,尤其是一些中性或欢欣的「临终景象」,具有其另一面的真实性与意义呢?

 

个案二十二:

有一个个案可以用作探讨,日本.崎玉县.新座市的小野寺千寿子女士,她记得她的父亲临终时说:「我看见美丽的花田,有船在等我,还有人来迎接我。」当时在病房内的,还有她的三岁妹妹,不断哭着说:「有一个不认识的婶婶走进来,坐在旁边,好可怕,好可怕啊!」但其他人却看不见

这种同时出现在临终亡者脑内及人间的影象,尤其是牵涉「第三者」的人物出现,在科学上,是怎样解释的呢?西方的欧西斯哈拉路德逊,做了一些实地调查,访问一些临终亡者及其家属,证实临终时,亡者经常会看见一些不属于人间的人物出现,并将这些现象命名为「apparition」,意即「幽灵的出现」。在日本,这个名词被译为「灵姿」。

这种现象十分常见,但一般都只是临终亡者看得见,旁人都看不见,因此这种现象被世人认为是主观性的投射影象,是一种幻觉,并非客观的存在事实。情况一如被「四大分离」影响而出现的「恶劣景象」,都被定性为「幻觉」。不同的是由「四大分离」影响而出现的「幻觉」,是一种「受客观的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幻觉」,而出现在「临终景象」内的「第三者」人物,如果旁人都看不见,则被世人认为是「受主观内在的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幻觉」。 (请参阅「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有关「 四大分离」的详细解释。)

那么上述的个案,有一位三岁小妹妹亦同时看见临终者所见到的景象,又是什么现象呢?在心理学上,除了因为「主观」而产生只有其个人才可以看见的「幻觉」之外,亦有由多数人拥有共同的幻想,而引致看见共同的「幻觉」现象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卡尔•贝克(Carl Becker)先生,既是一位佛教思想史的专家,亦是「濒死体验」的研究专家。他指出这种现象有可能是一种「间主观之梦」(intersubjective dream)。卡尔•贝克教授本人亦曾有过几次这样的经验。他说有一次,他与弟弟睡在同一个寝室。他梦见在傍晚时分,和弟弟一起在海边散步。他抓起一只螃蟹,准备戏弄它。弟弟说:「不要,不要,螃蟹太可怜了。」两人议论之后,他把螃蟹放回海里。

早上起来,他与弟弟谈起这个梦。弟弟说他也同样发了这样子的梦,核对之下发觉每一个细节,甚至每句对话,竟然都是一样的,证明他们见到同一的画面景象卡尔•贝克教授发现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人身上。他有一位长时间同室而眠的朋友,同时梦见身在一个日本柔道场,两人正在互踢。他用力踢向朋友的胸部,随即两人同时从梦中醒来。他的朋友起来抓住他的胸口,抱怨地说:「很痛啊!」。事后核对梦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每句对话,都是一样的。证明他们同时见到同一的画面景象。而梦中的景象,当然不是真的,而是一种「共同产生的幻觉」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宗教学者查理士•泰德,专门研究「意识的转变状态」(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他发现双胞胎或在精神上非常亲密的夫妇,也经常做相同的梦。心理学家容格(Carl Jung)认为人类有一种共通的「无意识」交流,称为「集体无意识」(或译作「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而我们一般人,亦经常会有「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意识」内的一种具影响力元素。这两种「集体性」的共通交流,会从多方面影响人类的思想及所接收的景象

在宗教的角度而言,也只有「佛教」能够清晰而合理地解释这些现象。释迦牟尼佛一早就已经阐述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是「因缘和合」,即「内在主与外在环境的助」共同投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众生透过共通的「意识」及「潜意识」交流而同时见到同一的画面景象,称为「一切唯心造」现象。

因此一切现象,都无法永恒存在。当「因缘的组合」一解散,现象就会烟灭。当众生透过共通的「意识」及「潜意识」交流而同时见到同一的画面景象时,若果加入个人的「主观」判别,画面景象亦会随之而变成其个人才可以见到的景象。例如精神病患者、冥想特别主题的人等。

若果加入团体的「主观」判别,画面景象亦会随之而变成个别团体才可以见到的景象。例如诸佛对「刹土或净土」的营造、众生因「心识」与「业力」相近而形成不同的「精神领域」(即「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这是大自然中,「心」的个别与共同特性所交织出来的万千景象,因此无法永恒存在。 「因缘组合」中的「因」与「缘」都正在不断的更换与变迁。 (「业力」即「引力」,「业力」网络:由于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恶」的行为,形成自己内心及受影响的其他人之「心力」互相纠缠,成为互相影响的「引力」网络,称为「业力」网络。请参看由「敦珠佛学会」出版的「业力不可思议」)

因此宇宙万物,都并非单一的实体,而是一堆组合,可以细分至原子、分子、粒子、中子等。即使细如纳米,仍是一堆组合,可以再细化为「光」,直至完全解散而回复「空性」状态。所以宇宙万物只能说是一些短暂的「现象」,依「因缘」而存在,也依「因缘」而幻灭。

既然「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心」的幻象,「临终景象」也因而被定性为「幻象」,那么是否一句「所有都是幻象」,就什么都不用理会及探讨呢?即使只是短暂的现象,无法保持永恒,但透过理解与探讨,是否可以协助人类的精神得到提升,从而达至「觉醒」,离开「一切唯心造」的幻象,进入永恒的「涅槃」状态呢? (「 涅槃」:脱离一切「引力」(业力)的控制而溶入一元的「法界」。)究竟「临终景象」中出现的「 第三者」,是一种「共同产生的幻象」,抑或是「共同见到的一幅景象,正代表着某类事情的发生」,而并非单纯的梦般幻象呢?

毕竟大部份众生都仍然活在互相牵引及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即使是修行人,都无法绝对地掌握「空性」而不受牵引及影响,因此亦必须正视这些在事实上是存在的现象,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将「死后世界」描述得一清二楚。这种态度,才是真正的学佛态度,也才是一种具智慧及觉性的修行者态度。而不是故作清高,自命不凡但骨子里却是流于「空谈」、「清谈」的「玄学」及「无知」。 「空性」并不代表避开一切,而是迎接一切

要较为准确及全面地理解「临终景象」的真实性与虚幻性,必须要先理解「临终景象」的产生原因及背景。释迦牟尼佛说,任何事物的产生皆由「主因」与「助缘」的和合而成,那么形成「临终景象」的「主因」与「助缘」又是什么呢?了解及掌握这些知识,你会更容易理解「临终景象」的真实性与虚幻性。则「临终景象」中出现的「第三者」,是真还是假,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就更能令人类从中理解、接受,甚至加以运用来帮助人类的「精神提升」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2. 「脑内啡肽」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3. 「业力」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a.善报、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

2.) 坏的 – 因a.恶报、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详细解释:

1. 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不必害怕,此等幻象通常都是恶劣的,不代表亡者即将投生恶道。这些自然现象即使高阶的大修行人亦会出现,可以运用对「临终中阴」的「肯定而清晰的认知」,再配合「门」之专题独有修法应付,即可解决。 「临终中阴」的前期详细分析,已于上一章解说。 「临终中阴」的后期简略分析,则在「显密实修课程」第九堂之「临终要诀与救度精华」中教授。 「门」之专题独有修法及「临终中阴」的后期详细分析,则要由具格及具足相关经验的「上师」才堪能教授。 (见注解)

这种「临终景象」的例子有很多,有史借记载的例如《二十五三昧根本结缘众过去帐》中的「净土宗」个案,在「濒死体验的意义」(八)一文亦有提到

「净土宗」传至日本时,由日本的著名僧人源信所写的《往生要集》,里面详细地描述「地狱与极乐世界」的景象,而且教导如何救助临终的人。方法是:

1. 在临终者的病床前,放置阿弥陀佛的佛像或画像

2. 将「五色的线」系于佛像的手中,另一端由「临终者」握着;

3. 要求「临终者」一心专注于阿弥陀佛额前中央的「白毫光点」之上,专心念持「佛号」

4. 旁边有助念「佛号」的人。

 

当时日本有一批上流社会的精英,以源信为中心,组织一个名为「二十五“三昧众”念佛结社」。一共二十五位成员,每逢每月的十五日,就聚集一起通宵念佛。任何一位成员离世,其他各位成员就前往助念帮忙。

后来有一位成员即将离世,为了提供适当的助念及照顾地点,特别为他建造了一座「往生院」。二十四小时都有最少两位成员看护他。自此以后,每逢有成员离世,都如此互相协助。最特别的地方是成员会不断询问「临终者」所见到的景象,而「临终者」亦会诚实地回答。这些景象的描述被如实地记录下来,并且写成《二十五三昧根本结缘众过去帐》等文章留传后世。

结果是令人震撼的,因为有一些成员“只见到一片黑暗,其他什么都看不见”、有一些成员“见到「地狱」”、有一些成员诉说“ 被火焰团团围住”、有一些成员诉说“被大火烧焦”、有一些成员诉说“被光明围住,见到阿弥陀佛前来迎接”。二十五名成员,结局不单是各不相同,而且「悲」多于「 喜」。

这些例子,充分地说明了「四大分离」所产生的影响力,遍及所有临终的众生,包括努力修行的人。而涉及的景象,都与「苦」及「地、水、火、风」有关。而见到阿弥陀佛前来迎接的景象,是一种极佳的景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2. 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1975年,科学家发现脑内存在一些与麻醉药有相同作用的物质。到目前为止,已有约二十余种被发现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脑内啡肽」(ENDORPHINS)。是一种「内因性的吗啡」,即是由体内产生的吗啡,其构造与作用皆与吗啡非常接近,但又并非完全绝对一样。 「脑内啡呔」的效力约有吗啡的十倍以上。当人受惊、受压、缺氧,身体就会分泌出「脑内啡呔」 。

研究发现很多临终者在断气前,「脑内啡肽」都上升,令临终者在临终的一刻获得了「痛苦的止截、快感的提升」。根据日本「 社会保障研究所」的井上胜也先生调查,在1075名老人的临终表情中,发现有70.6%是「安祥的」。其中,即使是死前仍然极度痛苦的癌症末期患者,亦有69.2%的临终表情是「安祥的」。

 

个案二十三:

其中一个个案是这样的,日本群马县一位四十八岁的女士(不愿透露姓名),忆述五年前她的母亲因癌症病逝。死前住院达四个月,万分痛苦。其母有时痛得抓着她的手哭道:「 杀了我吧!」但她的母亲死时,容颜却安祥得像菩萨一样。

她的母亲临终前,亦不断诉说「临终景象」 。例如说:「有一位穿白衣的人,一直站在病房外的走廊上。他一直守护着我,你去向他道谢吧!」又或者突然大声说:「哇,好漂亮!好棒!好多花啊!」

 

个案二十四:

另一个个案是一位住在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四十七岁女士,名叫杉本房江。忆述她的七十六岁祖母临终时,她们一家人在祖母床边大叫「妈!妈!振作一点!」她的祖母奄奄一息地说:「不要再叫我了,有好多白蝴蝶在飞舞,花儿也四处开放,我打算去那里。但你们一叫,我又回来了。不要再叫我了。」不久,她的祖母就过世了。

虽然见到这些美好的景象,但不必开心得太快,由「脑内啡呔」引起的幻象通常都是最好的,不代表亡者即将投生善道。这些自然现象即使不修行的人、甚或大恶人亦会出现。修行的人可以运用对「临终中阴」的「肯定而清晰的认知」,再配合「门」之专题独有修法来加以运用及提升,以协助自己真的投生「净土或刹土」,甚至「成佛」。

总括而言,由于「四大元素的分离」,身体因痛苦而引致的「临终景象」,必定是恶劣的幻象。若果这种幻象发自身体之内,而未有涉及其他的「助缘」,例如「冤亲债主的追击」等「业力」时,就是单向的「自身幻象」,因此景象容易维持一致性。但维持的时间却比较长,因为「四大元素的分离」过程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而由于身体受痛苦、受压力而短暂释出「脑内啡肽」,尤其是临终一刻时短暂释出的「 脑内啡肽」,所引致的「临终景象」,必定是愉快的幻象。因为「脑内啡肽」所产生的快感,比进食「迷幻药」所产生的快感更为清晰、更加不可思议,可惜维持的时间很短。若果这种幻象发自身体之内,而未有涉及其他的「助缘」,例如「报恩者的守护」等「业力」时,亦是属于单向的「自身幻象」,景象同样地容易维持一致性。但维持的时间却是短暂的,因为「脑内啡肽」的效力会消失得较快。

若果「临终景象」的「助缘」涉及「业力」时,就会形成双向以至多向式的互动情况。 「临终景象」是好的、抑或是恶劣的,都会随时改变,因应着「冤亲债主的追击」与「 报恩者的守护」互相角力时的胜负而不断演变,好坏不定。有一些个案可以更确切地证实,这些「临终景象」并非纯属幻象

 

个案二十五:

小孩子哈利死于11月2日,地点距离阿斯普雷14英里。另一个孩子大卫于11月3日死于阿斯普雷。在临死前约1小时,从床上坐起来,指着下铺床清楚地说:「小哈利来找我了」。

 

个案二十六:

一位护士在她的朋友去世时,在其病房内见到两个鬼魂站在床边。她认出这两个鬼魂都是她朋友的两位已死好友,同样是去年死的。她的朋友早前还说:「怎么突然变黑了?我什么都看不见!」但两个鬼魂出现后,她的朋友一下子就认出她们,脸上出现一个美丽的微笑,高兴地伸出双手,说:「 哦!你们来接我了!真好,因为我觉得好累。」而两个鬼魂也各自伸出一只手

 

个案二十七:

另外,男高音莫耳(J. Moore)临死前说:「 妈妈来了。妈,您是来看我吗?不用,不用,我马上来了。妈,你等会儿,我马上就来,马上就来了!」(上述三个个案取自Paranormal experience and survival of death「超自然经验与灵魂不灭」,卡尔•贝克(Carl B. Becker)着/王灵康)

由于「纯然的个人幻象」与「集体的引力(业力)交流」,互相渗杂而形成不同的「临终景象」与「死后世界」,因此令大部份人都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其实佛法的「一切唯心造」,与某些科学家提出的〔「临终景象」与「濒死体验」是一种「幻象」〕,两者的论点并无矛盾或抵触,而且是一致的。

但「临终景象」与「濒死体验」并不局限于「单向式的幻象」,而是兼含双向及多向式的幻象。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亦是如此,同出一辙。只是生前与死后,各有不同的存在空间及领域而已。所谓「幻象」,只是不能「永恒」存在而已。但短暂的留存,亦有留存时段的长短之分。在尚未消失,仍然存在的一刻,众生还是感到十分真实,无法抽离。例如梦境,大部份人在尚未睡醒时,不也是当真的情境来处理吗?所以硬说「临终景象」、「濒死体验」与「死后世界」是「幻象」,加以排斥,倒不如像释迦牟尼佛般,细致地论述它,引为「有效的运用」

 

见到亲友来迎接的「临终景象」

3. 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a.善报

在众生命终之时,由于正值最大转型的「转捩期」,想要向他报恩的灵界众生,或者亲属,如果尚未投生,仍滞留人间,会前来协助。但这种协助,究竟对临终者而言,是福还是祸呢?要视乎这些欲报恩的众生,对死后世界的知识水准与能力如何。

临终者尚未断气,向他报恩的众生已守候在侧,欲带他前往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临终者如果是福报好的,原本可以去更好的他方,或者知道要趁内在光明的出现修法救助自己,但前来报恩的众生通常会「好心做坏事」,急不及待地抓着他们便走,干扰了亡者的正常程序。

 

个案二十八:

有一个「濒死体验」的个案,正好是如此。这位「濒死体验」者被他自杀死的叔叔带到他住的地方,仿佛难民营一样,充满消极而肮脏的一个地方。他的叔叔还说这是他能够找到的最好地方了。这位「濒死体验」者最初因为关心自杀死的叔叔处境如何,所以跟着他,九曲十三弯地走到那儿,也不知道如何方可离开。如果不是「命不该绝」地「起死回生」,真的不知怎么办了。

上述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最令人忧虑及疑惑的另一种情况是有很多冤亲债主借助灵界的幻化能力,化成亡者的已死朋友或亲属,前来迎接。亡者在不设防下被带到极差的「精神领域」 ,难以脱身兼饱受凌辱。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是灵界中最易失陷的陷阱

释迦牟尼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中警惕世人说:【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

经文的意思是说:【世间行善的人,临死亡的时候,亦有成千上百的恶道鬼神,变作亡者的父母或其眷属,引接亡者进入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 ,更何况是造恶的人呢? 】

这种情况是大自然中,众生间的恩怨情仇、心力郁结及交错所引发的「业力」纠缠作用。 「 为报仇而不择手段,借助任何能力及环境以达致目的。」、「为感情,不惜一切的眷恋」等,是众生的一种如实写照,因此十分普遍地发生。上述的小野寺千寿子女士个案,她的三岁妹妹见到其他人看不见的可怕第三者在临终者身旁守候,与上述女护士的个案,就是最鲜明的例证。经相关的学者调查,亦发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释迦牟尼并非有意恐吓即将死亡的众生,令他们死不安乐,见已死的亲属来迎接也要令其拒绝。亦并非想众生多行善事而加以恫吓,因为释迦牟尼佛说即使行善的人,同样要面对这种情况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是「真理」的演译者与实践者,他深切地了解大自然的演变过程,与众生的处境。为了令众生在关键时刻提高警觉,保护自己释迦牟尼佛选择「直言相告」 ,而并非像现世的佛教演说者般,避而不谈、砌词排斥死后环境的解说。这些演说者自身故然对「死后世界」一无所知,为了掩饰「无知」,也只好避而不谈,或者说些什么「心安而无惧、入空性而无执地死去,就什么都解决了。」等等「 空荡荡」的「自我安慰词」。这种「鸵鸟政策」 ,真的比释迦牟尼佛的「直话直说」更胜一筹吗?

也有人说:『「一切唯心造」。如果采纳释迦牟尼佛的《不了义经》(即并非最终真理的权宜教法),心中留下「死后世界」的景象,岂不是难以进入「空性」吗?如果「心」中没有地狱,就不会有地狱的存在。如果「心」中有地狱,就真的有地狱的存在。所以在修行中,无须了解死后的生命运作。 』(请参看「敦珠佛学会」出版之「 空性:非有非空」,有关「空性」的解释。)

这些辩词好像有点道理,但并不符合现实,也不智慧,更不实用。因为全球的人类当中,能真正正确地懂得「空性」,并且注于正确的「空性」,可以掌握而得以不入「死后世界」者,不出十个。即是大部份人都要在死后进入「死后世界」,因此不懂得死后的生命运作模式及修行的应对方法,是一种极度危险的「无知」。如果还要阻止跟随者去认知,是一种「自欺欺人」的「 无知」。如果排斥这种认知的弘扬,是一种自私的「无知」。

「业力」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全方位的 (请参看「敦珠佛学会」出版之「业力不可思议」 )。亦即是说,如果你无法进入「终止一切追击」的正确「空性」,就难以避过多生多世冤亲债主的纠缠。即使你「心」中没有地狱,仍无法阻止「业力」拉扯你进入地狱。 「一切唯心造」是正确的,问题是你无法进入息灭一切「二元对立的有为心念」之正确「空性」。你必须在死后进入「死后世界」,然后凭对「死后世界」的正确认知及相对应的修行之力进入好的「精神领域」。如果连这些道理也不知道,就是不理解真正的「佛法」,过于高估自己,并以自己的片面知识耽误他人的生机。

因此「藏传佛教」的始祖莲花生大士,称「 中阴教法」(「中阴」即「过渡期」,于此指「 死后世界的过渡期教法」)为「救度众生的甚深密法」。 《西藏度亡经》亦是闻名中外的指引死亡路向之佛法典籍。对「死后的生命运作模式及修行的应对方法」作深入的认知及锻练,是一种「 实事求事」的勇于面对态度。掌握这些知识更能协助自己进入正确的「空性」,因为当中有「空性:非有非空」的教法,含有「大圆满」教法的一些元素

道理很简单,《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必须深入「死后世界」而无可避免时,为什么不早作认知呢?这么多亲友在你死后来迎接你,甚至诸佛菩萨都来迎接你,你如何分辨真假呢?你如何处理呢?你「空」得起吗?门」里,就有这些「显教」不会有的「实修」教法,为什么要加以排斥而不是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吸纳及尊重呢?这种排斥,如果不是由「 无知」而起,就是因为为了「争夺信众与供养」的「派系之争」而起,是一种不理会众生真正幸福的自私与虚假

释迦牟尼佛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学习佛法并且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生脱死」 ,为自己解除不断生生死死的投生与死亡的轮回束缚。而并非狭窄地、短视地只为了在生前的「 日常生活」中获得多点快乐。 「了生脱死」的成败关键就在于生前如何学习掌握「死亡」与「死后世界」的处理。否则如何「脱死」呢? 「面对死亡」,是修行的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关键,亦是无可避免要面对的关键。 (请参考「莲花海」第二十一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有关「关键」的掌握。)

跟据上述《二十五三昧根本结缘众过去帐》等文章的记载,只有少数的修行人成功地见到诸佛菩萨前来迎接他们。他们成功的原因何在呢?「坏的 – 因恶报、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的临终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究竟具有什么条件的修行方法,才是「对题」的「精神提升训练」呢? 「精神提升的训练」这么多,应如何选择、如何配合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呢? ………(待续)

注:

(1) 「临终中阴」的后期详细分析与教授,及「法性中阴」、「投生中阴」的详细教法,「敦珠佛学会」的「果乘会员」,在进阶的「集训」时,经审核后会获得传授。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