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四十三)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及「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3. 「业力」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类拥有四种「意识状态」(请参看「莲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别是:
1. 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松弛的「意识状态」,例如进入初阶「观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进入高阶「观想」或「深层定境」的宁静「意识状态」;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无梦、深度睡眠的缓慢「意识状态」;
究竟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是如何影响着临终病者的思维及行为呢?与「临终景象」的关系是什么呢?照顾临终病者的家人及亲友应如何顺应「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来引导临终病者的情绪及精神路向呢? 「 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可以相辅相成吗?身体的「四大分离」也影响着「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应如何协助及引导临终病者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呢?
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纳与谅解…….(请参看第30期)
2. 聆听与观察…….(请参看第30期)
3. 分析与采用…….(请参看第31、32及33期)
4. 带出与引入…….(请参看第34期)
5. 共行与默契…….(请参看第35至40期)
临终者的情绪大致会出现的变化(请参看第41期)
迈向死亡第二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请参看第42期)
迈向死亡的第三个阶段时,「迴光返照」的秘密
对于临终者而言,迈向死亡的第三个阶段,可以说是取决「生或死」的最关键时刻。在「迈向死亡的五个阶段」中,这一个阶段正好夹在生死的十字路口中。俗称的「迴光返照」,会在这个阶段出现。临终者会经历自己的最后生理能量。
这一个阶段的临终现象,最被世人所误解,因为这种突然出现的「意识」清醒状态,会被误以为是病情好转的迹象。一些非常接近死亡的人,会再次站起来,再活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在专业的文献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复活现象」(Lazarusphanomen)。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力」,是由巨大的能量所组成。这些能量一直存在着,但有时会因为人类肉体的衰败而未被「紧密连系及运用」,就像束之高阁的珍珠一样,看不见它任何的光芒。
但很奇怪,当临终者迈向死亡的第三个阶段,肉体的残余能量已几近乎用尽之际,而「意识」亦进入快要与肉体分离的状态时,处于游离状态的「意识」会在此刻设法启动已被冻结的巨大能量。一旦成功,这些巨大的能量会再次重新注入身体。这就是很多重病的人,能够自体治疗、以至自体治愈的秘密。究竟临终者可以再活多久,就要视乎这些巨大能量的启动百分比了。很多成功活回来的人,会完成人生未完的事,然后很有尊严、很安祥、再无牵挂地与亲友道别,正式踏上生命的另一个阶段 — 离此人世、步入来生。
在医学上,也有一定的解释。由于肾上腺会分泌激素,尤其是身体处于危急时,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皆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因此会令进入休克的人被拯救过来、令昏迷转为清醒、由不会说话转为能够交谈、由不能进食转为可以进食。
除此之外,人的细胞内有一种能够储存能量、供应能量的物质,名为「三磷酸腺苷」。当人体遭遇危害、濒临死亡时,「三磷酸腺苷」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令身体的各大系统及器官迅速获得动力。这就是「迴光返照」的医学理据。
以人工方式介入「死亡过程」的弊处
若果无法启动已被冻结的巨大能量,或者因为遇到「纯净无瑕的光明」而不愿重返人世的人,他们的身体会在这个阶段,进入「衰竭状态」。其在旁的亲友,从外在观察临终者,有时会见到临终者出现剧烈的卷曲和呐喊。有些临终者则会进行得缓和一些。他们会再次打开双眼,幸福地微笑着,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如果遇到临终者出现大叫、呻吟、痛苦地卷曲身体,一般的人会认为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有些亲友会不知所措、惶恐不安,有一些负责照顾的人会恐惧、不忍观看而远离,以逃避对待。他们会将自己框在死亡的恐怖景像之下,只看见死亡的苦难与痛楚,而忽视了积极面对的另一面。
此刻的临终者,正处于要「跨越关卡」的时刻。由于死亡的迫近,他们体内的大量能量正释放而出,身体的虚弱经受不起汹涌澎湃力量的冲击而导致疼痛敏感度增强。这种情况在佛法中称为「四大分离」。 (详情请参看第8、19及20期之「濒死体验的意义」)
由于大多数的人都不理解这种过程,只认为临终者正在与「死神」搏斗,有点爱莫能助,而未能给予临终者恰当的指引与解释。此刻临终者最需要的是「关怀与支持」。亲友们应该告知临终者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并不可怕。指出大约有那些阶段及现象会出现,只要冷静、放松、不恐慌,终会安然渡过。
在这个阶段的临终者,由于「意识」有时会自躯体中脱离,见到灵界的状况。对于毫无这方面经验的人而言,有些会以为自己精神分裂,引发恐惧。因此负责照顾的亲友,即使不懂得、也不明白临终者所诉说或表现出来的奇异现象,也不要作出负面的评论,以免临终者陷入孤单无助及恐慌之中。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临终者,身体会愈来愈细致、轻盈,大自然会消耗人体最后的能量。临终者在此刻,通常不会摄取任何固体的食物,因而拒绝进食。但现今的社会,以至亲友,会以胃管强制喂食正处于这个阶段的临终者。这种人工方式的介入「死亡过程」,会造成临终者的负担,也延长了死亡的过程。这种介入,会防碍「意识」自躯体中脱离及运作,造成能量的混乱,也变成临终者的痛苦。因此要尊重临终者的意愿,这一点极为重要。
个案四十八:
老人的死亡选择权 ( 江静玲、中国时报 2009-04-12 )
【这个周末是英国的复活节连续假日。一位朋友却在庆祝基督复活前夕,收到老父寄来的一封信,信中附了一份自己 与结婚五十二年的妻子,今年三月中旬共同签署的「末期医疗意愿书」(Living Will)。
意愿书中,明列出自己在特定的健康情况下,例如严重脑部伤害、失去意识且无清醒迹象等,拒绝接受任何以人工方式延长生命。朋友八十三岁的老父亲在这份意愿书上,另外加注了一张便笺说:「儿子,签了这个文件后,我的高尔夫球打的更顺手了!」
收到老父信的朋友,五味杂陈。
另一位朋友的七十八岁的母亲,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终身教授小提琴,直到患帕金森氏症后才停止练习和授课。近两年来,她的身体机能快速老化,记忆、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均已逐渐无法集中,活的十分吃力。去年耶诞节时,老太太在家庭聚会中,慎重的向子女们表示,「我想到瑞士的 Dignitas 诊所去结束生命。」
面对热爱音乐和教育,行事向来工整严谨的老母亲,突来其然的要求,一对子女哑然失声。过了好一会儿,朋友才说,「没这回事,您不会到那里去。」
可是,今年二月,一对居住在英国巴斯(Bath),两人均为癌症末期的老夫妻,相偕前往位于瑞士日内瓦的Dignitas 诊所,选择以注射方式,同时结束生命的新闻传回英伦后,这位朋友的母亲,再次向子女提出,自己希望能够选择「尊严死亡」的要求。意识到母亲的认真,女儿的心都撕裂了。
对于子女,这真的是一个泣血的两难。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一口气息存在,谁舍得决定放弃,让至亲离开?可是,一个无法自立自主,身心饱受折磨,甚至,只有仰赖机械和现代医疗技术支撑,忍受痛苦过程,才能维持的生命,到底是为谁而活着呢?
西班牙极权者佛朗哥(Franco)一九七五年死亡前,依赖大量且先进的医疗设施,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活了四百七十五天,成为研读西班牙近代史的学者,最常争议的一个问题。佛朗哥这多出来的四百七十五天,到底是生命,还是机器?现代医疗科技发达,但也逐渐造成「维持生命」和「维持有品质的生命」,以及「维持生命最后尊严」的冲突。这也是近年来有愈来愈多英国人选择到瑞士的 Dignitas 诊所终结生命的原因。 Dignitas 拉丁文的原意即为「尊严」。
英国目前法律尚不准许类似 Dignitas 诊所提供的「安乐死」,但 Dignitas 在英国的支持者却急速上升。今年年初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受访者表示,在自己生命走到无法容忍的尽头时,应有选择死亡的自主权。
中国传统素来忌讳谈「死」。遗嘱往往也与不祥画等号。实情是,如死亡不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至少是我们在有生之年,该为自己预先做好安排的最后一件事。
关于个人死亡的安排,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立遗嘱(Will),交代身后事;一个则是签署末期医疗志愿书(Living Will),表明自己在生命末期希能在有尊严、少受折磨的前提下,获得「善终」。这两个准备,都得在神智清醒时候进行,也可以在神智清楚的情况下,随时更改。重点是,你有没有为自己、为爱你的人,以及你所爱的人,在神智清醒且考量清楚后,预先做好这些事。
遗嘱在英国已十分普遍。购屋和贷款时,除了信贷调查,最常被问到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即是,「你有遗嘱吗?」 。签署末期医疗志愿书则是比较新的概念,但普及速度之快,令人意外,尤其是在老年人间,愈来愈多的英国老人,要求迈向人生尽头时,顺应自然,平静有尊严的离开。
撰写遗嘱或签署末期医疗志愿书,虽然是个人的安排与选择,但更是一种面对生命态度。允许挚爱依照自己选择的方式离去,未尝不是一种不忍的慈悲。 (clchiangr @ yahoo.com)】
「自杀」是不当的,因此「安乐死」也成为激烈的争论议题。一名好端端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安乐死」而忽视子女的感受、忽视道德与伦理、忽视其行为对世人的坏影响,站在宗教的立场,无论如何辩解,都是错的。但事先为身后事早作安排,撰写遗嘱或签署「末期医疗志愿书」,则是明智之举。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需要,将这些事情预先尽力处理好。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