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三十一)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及「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3. 「业力」 — 「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类拥有四种「意识状态」(请参看「莲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别是:
1. 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松弛的「意识状态」,例如进入初阶「观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进入高阶「观想」或「深层定境」的宁静「意识状态」;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无梦、深度睡眠的缓慢「意识状态」;
究竟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是如何影响着临终病者的思维及行为呢?与「临终景象」的关系是什么呢?照顾临终病者的家人及亲友应如何顺应「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来引导临终病者的情绪及精神路向呢? 「 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可以相辅相成吗?身体的「四大分离」也影响着「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应如何协助及引导临终病者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呢?
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纳与谅解
2. 聆听与观察
3. 分析与采用
4. 带出与引入
5. 共行与默契
「接纳与谅解」、「聆听与观察」,在上一章的个案描述中(详情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三十)一文),已经清楚地突显其中的运用要点与重要性。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接纳与谅解」、「聆听与观察」,并不困难,在「爱」的呼唤下,比较容易做到,无须太多的技巧。即使从未接收过有关的知识,或者从未接受过相关的训练,都可以凭爱心及个人的智慧,自然地为重病者或临终者提供适当的照顾及解决种种难题。
但在解决难题的质素上与及深浅的程度上,就会因为从未接收过有关的知识,或者从未接受过相关的训练而导致有所不足及未尽完善。要做到「负责照顾的亲人」与「临终者」之间均无追悔莫及的遗憾,而只有「心心相系、彼此无憾」的终极告别奉献,以下的三个步骤,就必须纳入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
分析与采用:
「分析」是所有「成功」的重要元素,但为什么很多人虽然已经在事前详细分析事件,但结果仍然是失败的,又或者所获得的「成功」,尽都是仅仅合格、差强人意呢?很多人归咎于「运气、时势、能力」,但问题不仅止于此,最重要的是「 分析」的时候,「重点」有否放错了? 「分析」的层面与方向,是否都是「对症下药」的呢?
这里所说的「分析与采用」,起码分为两个部份。第一个部份是由临终者主导的「分析与采用」,第二个部份是由陪伴者、亲友、及专业辅导员主导的「分析与采用」,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部份:由临终者主导的「分析与采用」。
要做到临终时,「死而无憾」兼「顺缘与助力」具足,达到「好死」兼「无惧任何死后变幻」,都取决于事前的「分析」是否正确。有了正确的「分析」 ,才有之后的「采用」正确的方法。究意何谓「分析时的重点、层面、与方向」呢?先看看一些现实的个案,答案就会变得更清晰,也更容易掌握了。
这些个案的参与者,是有「台湾安宁疗护之母」之称的赵可式博士。赵女士获取「台大护理系学士、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癌症护理硕士、安宁疗护博士」等资格,曾任台大医院护士、耕莘护校教师、耕莘护校实习主任、天主教康泰医疗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赵可式博士出生于1948年,浙江人,至今具37年医疗护理经验。于1987年,她因为经历了八个癌末病人自杀的震撼,亲眼目睹因为不堪临终身心受尽折磨的病者吊颈自杀的惨状,她不断反问自己:「到底能为这些人做些什么呢?」,于是毅然 放下一切事业,立志钻研「安宁疗护」(Hospice) ,为饱受临终折磨的病者出国深造。高昂的学费与旅费,曾拖延她的步履,在努力下最终成行,于五年的学习与实习期间,她参访美国五十多家安宁疗护机构,并六次亲访安宁疗护的发源地英国,收集许多宝贵资料,于一九九三年学成归国。
赵可式博士发现媒体不时出现年轻人自杀的报导,凸显现代人在「生命教育」上的匮乏。青少年自我结束生命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对挫折的抗压性薄弱。再联系众多人士在死亡时所遭受到的困难与折磨,令赵可式博士寻找出现今人类最需要的、也最缺乏的教育,是:「生死教育」。赵可式博士多年来积极培训「生死教育种子老师」。她以丰富的经验,揭示了很多令心深思、心酸的个案。
什么是「人间的终极悲剧与无知」?
赵可式博士发现很多人为了种种原因,坚持要求医生使出「十八般武艺」,继续急救明明只剩最后一口气的亲人,令患者受尽种种折腾与痛苦,含恨而终。其中一个个案,发生在一位事前经过详细分析,采用种种措施,希望可以「死而无憾」兼「顺缘与助力」具足的七十三岁老太太身上。
个案三十五:
这位老太太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后,清楚交代后事,然后安心地接受治疗。四年后,癌症复发,并转移到肺脏、肝脏、脑部和骨骼,她自知来日无多,不但签下「不急救」的意愿书,并且交代儿孙在她往生之日,不要惊扰她,只需让她安心念佛,送她上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
没想到,老太太濒临死亡前,有个儿子声称在遗产问题上未能公平处理,兄弟姊妹还没取得共识前,医生绝对不能让她断气,否则就要控告医生有医疗疏失的责任。虽然这位老太太已经签下「不急救」的意愿书,在台湾是合法的,但医生们都不想无端惹上官非,花精神上庭辩解,只好依他之言「全力抢救」。经过多次电击和心外按摩后,这位老太太在死前几乎已被震得「粉身碎骨」。什么安心念佛,送她上西方极乐世界等遗愿,在无力反抗下变成是「苦不堪言的猛力压炸」。
千分析万分析,经过长达四年的精心部署,儿女们都在她仍然有气有力、有权有势的时候,唯唯诺诺的十分孝顺。想不到一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冤亲债主」都在你死时的最关键一刻,才会一涌而上,作最猛厉的终极一击。究竟这是「运气、时势、能力」的问题,还是分析时的错漏问题呢?养儿数十载,竟也不知儿心的方向,区区四年的分析,当然更会放错方位了。是否她没有立下白字黑字的合法遗嘱呢?如果她早立遗嘱,又会否成功呢?且看另一个个案,你就会知道,在法律之上,仍有漏洞,并非万全之策。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0784c03]【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个案三十六:
另一位笃信天主教的八十九岁老人,乐天知命,七十岁那年就写好「生前预立遗嘱」,希望子女在他临终前,不要给他插管开洞,让他安祥的返回天国。
然而,真的到了他病入膏肓,多重器官衰竭之际,子女们因为担心被邻居批评不孝,同时为了让住在美国的大哥可以赶及见老爸的最后一面,硬是要求医生急救到底。
赵可式博士说,这名老人死前「意识清楚、浑身没穿衣裤、插了十几根管子」,他没办法说话,几度要自行拔掉管子,护士只好绑住他的双手。这名老人不断用脚踢,表达心中的怨愤,由于用力过度,扯掉导尿管造成血尿。护士因而绑住他的双脚,结果他被五花大绑地躺在「加护病房」(即「深切治疗部」),躺了两星期,不断流泪。最后长子总算赶回台湾,但是任凭所有子女声声呼唤,老人转头闭眼,硬是连看都不看,在无声的抗议下,咽下最后一口气。
什么「生前预立遗嘱」,都不管用,原来在临终的时段里,最能操控自己的,就是你身旁的至亲。这些至亲最爱的,多数都不是「你」,而是「金钱、权力、面子」,无权无势的「你」,甚至及不上邻居的一句闲话批评。即使仍然有气有力,也只能用来挣扎,如果力度用得不好,还会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羞辱,要做「大闸蟹」。你的儿女,在你会行会走的时候,无暇回来看你,在你要死的时候,为了他自己的「无遗憾」,硬要你「死唔断气」。不惜将你「全身插管、全身赤裸裸」,再来一个五花大绑,令你一点「尊严」也没有。什么「尊重、自主能力、尊严」等等,原来对临终者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恩赐」,但通常你的至亲,都不会在这种时刻「施舍」一分一亳的怜悯给你。
是不是因为他们不爱「你」呢?如果很爱「你」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好转呢?原来「爱」 ,无论有几深,也是极度不可靠的。且看另一个个案,你就会知道。
个案三十七:
有一名四十二岁的妇人罹患卵巢癌,癌细胞严重扩散。她的丈夫恳求医生非得救她一命不可,什么种类的急救都必须要用尽,因为三个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妈妈。当她呼吸停止时,医生努力替她施行心肺复苏术,但急救无效。
她丈夫进入病房一看,只见爱妻满脸满枕头都是鲜血,嘴里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口角沾着血,眼角的泪也沾湿了枕巾。他抱着七孔流血的妻子狂喊:「你们对她做了什么?」当他获悉是急救的结果时,心中大恸,连连捶胸哭嚎说:「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
「生死教育」的重要性
「爱你变成害你」,爱得愈深,害得愈狠,都是因为两个字做成的,就是「无知」。也因此,更凸显出「生死教育」的重要性。
赵可式博士说,她每次看到这种情形就感慨万千。甚至有的病人根本就已经死了,只不过靠着人工呼吸器,胸部仍有起伏,其实脚底板早就出现尸斑,医生往往在宣布死亡不到一小时,尸臭就透出来了。
赵可式博士说,这种人间悲剧,不是个案,全台湾各医院每天都正在上演着。赵可式博士表示,这种人间悲剧可以说是「四输」:
a 病人方面不得善终;
b 家属方面事后愧疚;
c 医生方面在医疗纠纷的阴影下,无奈为之,违反了 医界伦理。
d 社会方面,每年因此耗费的健保资源更是难以计数。
这种「恶质文化」,还要让它继续存在多久呢?值得我们人类深思!父母配偶子女等亲人,都是至亲,实难割舍,能救一定要救。可是在「无可救药」的情况下仍硬要浪费资源,狠心让亲人受罪痛苦,却又无法觉察,都只因对「生死教育」的忽视与缺乏。因为在「加护病房」(即「深切治疗部」)内的急救,亲人几乎是看不到的,也因此「懵然不知」。
人要有慈悲心,千万别被「愚心」牵着走,做出一些「昧着良心」的事,必须让亲人有一点「最后的尊严」。什么叫「愚心」呢?以下这个个案,就是最佳答案。
个案三十八:
赵可式博士说,有个老人已届弥留状态,子女请相士算命,相士说:老人如果在某月某日前死亡,「 家道」会衰败,后人会贫穷。于是子女们,争着拜托医生无论如何,不能让老人死得那么快。结果,这名老人经过十几次急救,光是「强心针」就打了一千多支,护士打针都打到手软,终于拖过相士指明的那一天,子女才同意医护人员拔掉老人身上的所有管子,让他安息。
这些所谓子女,「其心之狠」,令人毛骨悚然。 「无知」加「愚心」,就会演变成「无人性」。垂死之命,与及死后尸身,都成为「风水」的赚钱项目、后人的发达寄托,因此要做到「死而无憾」兼「顺缘与助力」具足,达到「好死」兼「无惧任何死后变幻」,都取决于事前的「 分析」是否正确。有了正确的「分析」,才有之后的「采用」正确的方法。究意何谓「分析时的重点、层面、与方向」呢?
1. 「分析时的方向」 ── 如何方可确保自己在「毫无自主能力」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住「自主权」 ,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方向,合法的遗嘱只能是其中的一项保障,并非「万全之策」。
2. 「分析时的层面」 ── 必须包括相反的层面,不可以相信眼前的现象:例如子女都好像很孝顺,因不想破坏互信的关系而手下留情,必须在遗嘱上加入罚则,例如若有违反你所订立的意愿时,就自动剔除他们的一切利益。要清晰地介定在何种情况下、做出何种事情,就属于违反你所订立的意愿。剔除出来的一切利益,最好是捐作慈善用途,以防知情人仕的图谋不轨,毕竟天下间最难保存的,就是秘密。而执行这些遗嘱的人最好是不涉及利益关系的中立第三者,例如有诚信的律师。遗嘱的利益细则及受益者名单,要死后才可揭露,但宣读遗嘱的罚则时间,则必须在你失去「自主能力」之前,即是只谈罚则,不谈利益有几多。总之「采用」:「有警告、无预报」。凡是可以操控你安危的至亲,都必须设法让他们学习「生死教育」,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3.「分析时的重点」 ─ 必须放在「人性」之上,将你的至亲,分成两批或以上,分配的准则就在「爱你」与「不爱你」、「无知」与「有知」、「迷信」与「不迷信」之上。因为通常令你「功亏一篑、死得凄惨」的原因,及算极都漏了的意外事件,都发生在「爱你但无知,因此错手害你」、「不爱你,因此顺手害你」、「很迷信,〝爱〞已经不能生起作用,害你是因为〝迷失在他的错误信仰之中〞。」因此如何安排、培训那些可以操控你安危的至亲,是首要的重点。分析他们的特点,将他们分成两批,方便「采用」适当的方法以化解潜在的危机与意外。
人性的丑恶,与及其害处之所以令人难以提防,在于它经常在平常的时刻,潜伏得令人难以察觉,却又偏偏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令人防不胜防。即使是害人者,有时亦无法自知自己最终会做出这种害人的事来。因此在分析的过程中,人性变成了分析的重点,也因为可以操控你安危的,正正就是人类,特别是你的至亲。与其将自己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像赌博一样地交托在「信任」之中,倒不如安稳地交托在经自己正确的分析、采用适当方法所规划出来的「保护网」,因为「信任」,有时是「盲目」的,全部或部份受制于「情感」之上,「理智」的注脚时刻都在摇晃。
因此经过正确的详细「分析」而「采用」的方法,必须是周密和对症下药的,千万不可「心软、吝啬」,例如因为怕麻烦、怕浪费,一早就将遗产交予至亲,令自己的「主权、能力」,被降至「零」,只可以「赌铺大」的,一输就输清光。须知输钱事小,输掉「临终的关键时刻」,就等于输掉「未来的投生与命运」,万一下堕投生「饿鬼、畜生」,一困就要万年以上,比上述被五花大绑的老伯,被困床上廿多日,还要惨上何只千万倍呢?
当你身处迈向死亡的第一个阶段时,虽然你已经有点飘浮,真实与虚幻有点互相交杂着,但若然你还未做好「保护网」,那么你就要赶快做好「分析与采用」的事情了。总之「早做好过迟做、迟做好过无做、少做好过懒做」。否则一旦你衰败得更多,出现一种「死亡的讯号」:反常的言语及行为时,就会丧失补救的能力了。唯有「等运到、自求多福」,将责任交托「佛菩萨」好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