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意義(三十一)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臨終景象」與不同的形成原因

「臨終景象」依其產生的「主因」與「助緣」之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1. 「四大分離」 — 「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包含一切記憶),與「助緣」:外在環境的「四大分離」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八)「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文)

2. 「腦內啡肽」「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與「助緣」:外在環境的「腦內啡肽」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一文)

3. 「業力」 — 「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與「助緣」:外在環境的「業力」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分兩種:

1.) 好的 – 因

a.善報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壞的 – 因

a.惡報、

b.寃親債主索償之力而形成。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三)一文)

跟據調查記錄,大部份臨終者見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護者或仇家:

好的 — 見到已逝去的親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護者、神或佛來迎接
壞的 – 被一群惡形惡相的人或獸圍困、與一群面目迷茫的眾生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見到亭臺樓閣、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帶、鄉鎮或城市
壞的 – 見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獄

3. 凌亂而無法清晰記憶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評論這些現象呢?佛教說人死後會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正式投生,為甚麼臨終者還會見到已死去多年的親友來迎接呢?這些已死去多年的親友為甚麼還未投生呢?他們的顯現,究竟是臨終者的幻覺?抑或是真的呢?還有其他原因嗎?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將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麼情况,會令臨終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亡者避開苦難,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類擁有四種「意識狀態」(請參看「蓮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別是:

1. 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識狀態」;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鬆弛的「意識狀態」,例如進入初階「觀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與肉體開始進入緩慢脫離的狀態;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進入高階「觀想」或「深層定境」的寧靜「意識狀態」;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無夢、深度睡眠的緩慢「意識狀態」;

究竟邁向死亡的不同階段,與當中的「意識狀態轉換」,是如何影響着臨終病者的思維及行為呢?與「臨終景象」的關係是甚麼呢?照顧臨終病者的家人及親友應如何順應「意識狀態的轉換」及「臨終景象的轉變」來引導臨終病者的情緒及精神路向呢?「 意識狀態的轉換」及「臨終景象的轉變」可以相輔相成嗎?身體的「四大分離」也影響着「意識狀態的轉換」及「臨終景象的轉變」,應如何協助及引導臨終病者解決或減輕這些問題呢?

 

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的終極協助是什麼?

陪伴者、親友、及專業的輔導員,在臨終者處於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納與諒解

2. 聆聽與觀察

3. 分析與採用

4. 帶出與引入

5. 共行與默契

「接納與諒解」、「聆聽與觀察」,在上一章的個案描述中(詳情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三十)一文),已經清楚地突顯其中的運用要點與重要性。對於一般的人而言,「接納與諒解」、「聆聽與觀察」,並不困難,在「愛」的呼喚下,比較容易做到,無須太多的技巧。即使從未接收過有關的知識,或者從未接受過相關的訓練,都可以憑愛心及個人的智慧,自然地為重病者或臨終者提供適當的照顧及解決種種難題。

但在解决難題的質素上與及深淺的程度上,就會因為從未接收過有關的知識,或者從未接受過相關的訓練而導致有所不足及未盡完善。要做到「負責照顧的親人」與「臨終者」之間均無追悔莫及的遺憾,而只有「心心相繫、彼此無憾」的終極告別奉獻,以下的三個步驟,就必須納入在臨終者處於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所要做的事情。

 

分析與採用:

「分析」是所有「成功」的重要元素,但為甚麼很多人雖然已經在事前詳細分析事件,但結果仍然是失敗的,又或者所獲得的「成功」,盡都是僅僅合格、差強人意呢?很多人歸咎於「運氣、時勢、能力」,但問題不僅止於此,最重要的是「 分析」的時候,「重點」有否放錯了?「分析」的層面與方向,是否都是「對症下藥」的呢?

這裏所說的「分析與採用」,起碼分為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由臨終者主導的「分析與採用」,第二個部份是由陪伴者、親友、及專業輔導員主導的「分析與採用」,現在先討論第一個部份:由臨終者主導的「分析與採用」。

要做到臨終時,「死而無憾」兼「順緣與助力」具足,達到「好死」兼「無懼任何死後變幻」,都取決於事前的「分析」是否正確。有了正確的「分析」 ,才有之後的「採用」正確的方法。究意何謂「分析時的重點、層面、與方向」呢?先看看一些現實的個案,答案就會變得更清晰,也更容易掌握了。

這些個案的參與者,是有「台灣安寧療護之母」之稱的趙可式博士。趙女士獲取「台大護理系學士、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癌症護理碩士、安寧療護博士」等資格,曾任台大醫院護士、耕莘護校教師、耕莘護校實習主任、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創始人之一,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趙可式博士出生於1948年,浙江人,至今具37年醫療護理經驗。於1987年,她因為經歷了八個癌末病人自殺的震撼,親眼目睹因為不堪臨終身心受盡折磨的病者吊頸自殺的慘狀,她不斷反問自己:「到底能為這些人做些甚麼呢?」,於是毅然 放下一切事業,立志鑽研「安寧療護」(Hospice) ,為飽受臨終折磨的病者出國深造。高昂的學費與旅費,曾拖延她的步履,在努力下最終成行,於五年的學習與實習期間,她參訪美國五十多家安寧療護機構,並六次親訪安寧療護的發源地英國,收集許多寶貴資料,於一九九三年學成歸國。

趙可式博士發現媒體不時出現年輕人自殺的報導,凸顯現代人在「生命教育」上的匱乏。青少年自我結束生命的原因十分複雜,包括對挫折的抗壓性薄弱。再聯繫眾多人士在死亡時所遭受到的困難與折磨,令趙可式博士尋找出現今人類最需要的、也最缺乏的教育,是:「生死教育」趙可式博士多年來積極培訓「生死教育種子老師」。她以豐富的經驗,揭示了很多令心深思、心酸的個案。

 

什麼是「人間的終極悲劇與無知」?

趙可式博士發現很多人為了種種原因,堅持要求醫生使出「十八般武藝」,繼續急救明明只剩最後一口氣的親人,令患者受盡種種折騰與痛苦,含恨而終。其中一個個案,發生在一位事前經過詳細分析,採用種種措施,希望可以「死而無憾」兼「順緣與助力」具足的七十三歲老太太身上。

 

個案三十五:

這位老太太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後,清楚交代後事,然後安心地接受治療。四年後,癌癥復發,並轉移到肺臟、肝臟、腦部和骨骼,她自知來日無多,不但簽下「不急救」的意願書,並且交代兒孫在她往生之日,不要驚擾她,只需讓她安心念佛,送她上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

沒想到,老太太瀕臨死亡前,有個兒子聲稱在遺產問題上未能公平處理,兄弟姊妹還沒取得共識前,醫生絕對不能讓她斷氣,否則就要控告醫生有醫療疏失的責任。雖然這位老太太已經簽下「不急救」的意願書,在台灣是合法的,但醫生們都不想無端惹上官非,花精神上庭辯解,只好依他之言「全力搶救」。經過多次電擊和心外按摩後,這位老太太在死前幾乎已被震得「粉身碎骨」。甚麼安心念佛,送她上西方極樂世界等遺願,在無力反抗下變成是「苦不堪言的猛力壓炸」。

千分析萬分析,經過長達四年的精心部署,兒女們都在她仍然有氣有力、有權有勢的時候,唯唯諾諾的十分孝順。想不到一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說,「寃親債主」都在你死時的最關鍵一刻,才會一湧而上,作最猛厲的終極一擊。究竟這是「運氣、時勢、能力」的問題,還是分析時的錯漏問題呢?養兒數十載,竟也不知兒心的方向,區區四年的分析,當然更會放錯方位了。是否她沒有立下白字黑字的合法遺囑呢?如果她早立遺囑,又會否成功呢?且看另一個個案,你就會知道,在法律之上,仍有漏洞,並非萬全之策。(《地藏菩薩本願經》「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0784c03]【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個案三十六:

另一位篤信天主教的八十九歲老人,樂天知命,七十歲那年就寫好「生前預立遺囑」,希望子女在他臨終前,不要給他插管開洞,讓他安祥的返回天國。

然而,真的到了他病入膏肓,多重器官衰竭之際,子女們因為擔心被鄰居批評不孝,同時為了讓住在美國的大哥可以趕及見老爸的最後一面,硬是要求醫生急救到底。

趙可式博士說,這名老人死前「意識清楚、渾身沒穿衣褲、插了十幾根管子」,他沒辦法說話,幾度要自行拔掉管子,護士只好綁住他的雙手。這名老人不斷用腳踢,表達心中的怨憤,由於用力過度,扯掉導尿管造成血尿。護士因而綁住他的雙腳,結果他被五花大綁地躺在「加護病房」(即「深切治療部」)躺了兩星期,不斷流淚。最後長子總算趕回台灣,但是任憑所有子女聲聲呼喚,老人轉頭閉眼,硬是連看都不看,在無聲的抗議下,咽下最後一口氣

甚麼「生前預立遺囑」,都不管用,原來在臨終的時段裏,最能操控自己的,就是你身旁的至親。這些至親最愛的,多數都不是「你」,而是「金錢、權力、面子」,無權無勢的「你」,甚至及不上鄰居的一句閒話批評。即使仍然有氣有力,也只能用來掙扎,如果力度用得不好,還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羞辱,要做「大閘蟹」。你的兒女,在你會行會走的時候,無暇回來看你,在你要死的時候,為了他自己的「無遺憾」,硬要你「死唔斷氣」。不惜將你「全身插管、全身赤裸裸」,再來一個五花大綁,令你一點「尊嚴」也沒有。甚麼「尊重、自主能力、尊嚴」等等,原來對臨終者而言,是一種難得的「恩賜」,但通常你的至親,都不會在這種時刻「施捨」一分一亳的憐憫給你

是不是因為他們不愛「你」呢?如果很愛「你」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好轉呢?原來「愛」 ,無論有幾深,也是極度不可靠的。且看另一個個案,你就會知道。

 

個案三十七:

有一名四十二歲的婦人罹患卵巢癌,癌細胞嚴重擴散。她的丈夫懇求醫生非得救她一命不可,甚麼種類的急救都必須要用盡,因為三個孩子還小,不能沒有媽媽。當她呼吸停止時,醫生努力替她施行心肺復甦術,但急救無效

她丈夫進入病房一看,只見愛妻滿臉滿枕頭都是鮮血,嘴裡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口角沾著血,眼角的淚也沾濕了枕巾。他抱著七孔流血的妻子狂喊:「你們對她做了甚麼?」當他獲悉是急救的結果時,心中大慟,連連捶胸哭嚎說:「我對不起你!我對不起你!」

 

「生死教育」的重要性

「愛你變成害你」,愛得愈深,害得愈狠,都是因為兩個字做成的,就是「無知」。也因此,更凸顯出「生死教育」的重要性。

趙可式博士說,她每次看到這種情形就感慨萬千。甚至有的病人根本就已經死了,只不過靠著人工呼吸器,胸部仍有起伏,其實腳底板早就出現屍斑,醫生往往在宣佈死亡不到一小時,屍臭就透出來了。

趙可式博士說,這種人間悲劇,不是個案,全台灣各醫院每天都正在上演着趙可式博士表示,這種人間悲劇可以說是「四輸」

a 病人方面不得善終
b 家屬方面事後愧疚
c 醫生方面在醫療糾紛的陰影下,無奈為之,違反了 醫界倫理。
d 社會方面,每年因此耗費的健保資源更是難以計數。

這種「惡質文化」,還要讓它繼續存在多久呢?值得我們人類深思!父母配偶子女等親人,都是至親,實難割捨,能救一定要救。可是在「無可救藥」的情況下仍硬要浪費資源,狠心讓親人受罪痛苦,卻又無法覺察,都只因對「生死教育」的忽視與缺乏。因為在「加護病房」(即「深切治療部」)內的急救,親人幾乎是看不到的,也因此「懵然不知」。

人要有慈悲心,千萬別被「愚心」牽着走,做出一些「昧著良心」的事,必須讓親人有一點「最後的尊嚴」。甚麼叫「愚心」呢?以下這個個案,就是最佳答案。

 

個案三十八:

趙可式博士說,有個老人已屆彌留狀態,子女請相士算命,相士說:老人如果在某月某日前死亡,「 家道」會衰敗,後人會貧窮。於是子女們,爭着拜託醫生無論如何,不能讓老人死得那麼快。結果,這名老人經過十幾次急救,光是「強心針」就打了一千多支,護士打針都打到手軟,終於拖過相士指明的那一天,子女才同意醫護人員拔掉老人身上的所有管子,讓他安息。

這些所謂子女,「其心之狠」,令人毛骨悚然。「無知」加「愚心」,就會演變成「無人性」。垂死之命,與及死後屍身,都成為「風水」的賺錢項目、後人的發達寄托,因此要做到「死而無憾」兼「順緣與助力」具足,達到「好死」兼「無懼任何死後變幻」,都取決於事前的「 分析」是否正確。有了正確的「分析」,才有之後的「採用」正確的方法。究意何謂「分析時的重點、層面、與方向」呢?

1. 「分析時的方向」 ── 如何方可確保自己在「毫無自主能力」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住「自主權」 ,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方向,合法的遺囑只能是其中的一項保障,並非「萬全之策」。

2. 「分析時的層面」 ── 必須包括相反的層面,不可以相信眼前的現象:例如子女都好像很孝順,因不想破壞互信的關係而手下留情,必須在遺囑上加入罰則,例如若有違反你所訂立的意願時,就自動剔除他們的一切利益。要清晰地介定在何種情況下、做出何種事情,就屬於違反你所訂立的意願。剔除出來的一切利益,最好是捐作慈善用途,以防知情人仕的圖謀不軌,畢竟天下間最難保存的,就是秘密。而執行這些遺囑的人最好是不涉及利益關係的中立第三者,例如有誠信的律師。遺囑的利益細則及受益者名單,要死後才可揭露,但宣讀遺囑的罰則時間,則必須在你失去「自主能力」之前,即是只談罰則,不談利益有幾多。總之「採用」:「有警告、無預報」。凡是可以操控你安危的至親,都必須設法讓他們學習「生死教育」,當然也包括你自己

3.「分析時的重點」 ─ 必須放在「人性」之上,將你的至親,分成兩批或以上,分配的準則就在「愛你」與「不愛你」、「無知」與「有知」、「迷信」與「不迷信」之上。因為通常令你「功虧一簣、死得悽慘」的原因,及算極都漏了的意外事件,都發生在「愛你但無知,因此錯手害你」、「不愛你,因此順手害你」、「很迷信,〝愛〞已經不能生起作用,害你是因為〝失在他的錯誤仰之中〞。」因此如何安排、培訓那些可以操控你安危的至親,是首要的重點。分析他們的特點,將他們分成兩批,方便「採用」適當的方法以化解潛在的危機與意外。

人性的醜惡,與及其害處之所以令人難以提防,在於它經常在平常的時刻,潛伏得令人難以察覺,卻又偏偏出現在最危急的時刻,令人防不勝防。即使是害人者,有時亦無法自知自己最終會做出這種害人的事來。因此在分析的過程中,人性變成了分析的重點,也因為可以操控你安危的,正正就是人類,特別是你的至親。與其將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像賭博一樣地交託在「信任」之中,倒不如安穩地交託在經自己正確的分析、採用適當方法所規劃出來的「保護網」,因為「信任」,有時是「盲目」的,全部或部份受制於「情感」之上,「理智」的註腳時刻都在搖晃。

因此經過正確的詳細「分析」而「採用」的方法,必須是周密和對症下藥的,千萬不可「心軟、吝嗇」,例如因為怕麻煩、怕浪費,一早就將遺產交予至親,令自己的「主權、能力」,被降至「零」,只可以「賭鋪大」的,一輸就輸清光。須知輸錢事小,輸掉「臨終的關鍵時刻」,就等於輸掉「未來的投生與命運」,萬一下墮投生「餓鬼、畜生」,一困就要萬年以上,比上述被五花大綁的老伯,被困床上廿多日,還要慘上何只千萬倍呢?

當你身處邁向死亡的第一個階段時,雖然你已經有點飄浮,真實與虛幻有點互相交雜着,但若然你還未做好「保護網」,那麼你就要趕快做好「分析與採用」的事情了。總之「早做好過遲做、遲做好過無做、少做好過懶做」。否則一旦你衰敗得更多,出現一種「死亡的訊號」:反常的言語及行為時,就會喪失補救的能力了。唯有「等運到、自求多福」,將責任交託「佛菩薩」好了。…..(待續)

 

返回「生命提昇」頁面觀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選文章

前往「本會出版」頁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資訊

前往觀看深層 「生死教育」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