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意義(八)

死亡的各種階段

大部份「瀕死體驗」者描述的死後境况,都是美好的,悲慘的遭遇只屬少部份。有一些「瀕死體驗」的研究調查顯示有關的數據,發現「悲慘的遭遇」約佔七分之一,有七分之六是美好或普通的遭遇。這種「尚未真正進入死亡」,只在最初回復部份「本性」功能的脫困狀態下所得到的美好體驗(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四)「瀕死體驗的意義」(五)一文。),令無數死而復生的「瀕死體驗」者,誤會「死亡」並不可怕,甚至追求那種「靜逸、自在、智慧、大能、慈愛」的感覺。

這種誤會,令很多「瀕死體驗」者忽略宗教的「精神訓練」,只是渴求亳無「精神提昇訓練」基礎、只有「心靈安慰」、並無約束性的 「普遍性宗教」。如果他們能夠理解,只有《佛教》的「空性」訓練(請參看由「敦珠佛學會」出版之「空性:非有非空」影片。),才可以真正令他們進入及保持「靜逸、自在、智慧、大能、慈愛」的感覺,回復原始的「本性」,就不會兜兜轉轉地錯失寶貴的時間及機會。要了解這種誤會的形成與害處,必須先清晰理解「死亡」的各種階段。

跟據「西藏度亡經」的描述,「死亡」大約可以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1. 逐漸進入「死亡」的階段:肉體的機能逐漸衰退,新陳代謝率減慢,直至進入醫學上的「死亡定義」範圍 –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腦部停止運作。由於「肉體」與「精神身」在這個階段的關係仍然保持連結,所以「肉體」的變化反應,仍然直接影響「精神身」的感受。亡者在尚未斷氣前,會見到一些景象。這些景象的來源一般有幾種:

(1) 來自記憶的投射;

(2) 來自精神混亂引致的幻覺

(3) 來自外境的投射;

(4) 來自靈界的靈體影響;

(5) 來自「肉體」分解時的物理變化

「肉體」與「精神身」的分離階段

2. 進入「肉體」與「精神身」的分離階段:「肉體」的物質分解不斷進行,由進入「死亡」,以至死後的三天半內,分解仍然繼續。屬於「生理變化」之分解過程,令「精神身」產生「心理變化」,所感受及所見到的景象亦隨之不斷變化,並且有痛苦的感覺。這些變化及景象大約分為:

(1)固體物質的分解:骨骼、肌肉、細胞等一切固體的物質,開始衰敗分解。失去活力的固體物質分泌出液體。例如亡者會從身體的不同孔道流出液體,較常見的是尿液、糞便的泄出。身體的所有毛孔,在臨終前的一段時間,已經不斷流出含毒素的汗液、氣體。如果在生的人在料理臨終病者或屍體時不穿載手套,這種含毒素的液體會滲入其體內,引發不同的疾病。較輕的疾病是關節炎、皮膚病、或者肌肉於體衰時無故抽搐起來。這個「固體分解階段」的物理變化,會令亡者產生一種被重物壓着的壓迫感,覺得軟弱無力。景象變成土黃色,涉及的影象都與崩塌、潰散、流失有關。亡者有時會見到閃閃微光的縷縷烟霧,這是固體物質分解時做成的物理現象。「西藏度亡經」裏的專有名詞稱為「地大分解」

(2) 液體物質的分解:體內的液體開始蒸發及大量流失。當體內的液體從所有體內組織的細胞中排出時,亡者感覺十分潮濕,景象變成灰白色,涉及的影象都與洪水圍困、泛濫、溺水有關。亡者有時會見到飄動的「陽燄」。「陽燄」的影象類似太陽初昇時,其煖熱之力開始令晚間的霧水蒸發,而蒸發的氣體令太陽光看起來像震動中的光波,因此被稱為「陽燄」。這是液體物質在死亡時分解所做成的物理現象,屬於「液體分解階段」。旁觀者會發現屍體逐漸變得乾燥。「西藏度亡經」裏的專有名詞稱為「水大分解」

(3) 熱量與能量的分解:體內的熱量與能量從所有體內組織的細胞中排出,逐漸散失。熱量與能量排出的過程會令亡者感覺灼熱的燃燒,景象變成紅色,涉及的影象都與烈燄迫身、火山爆發、困焗有關。亡者有時會見到閃閃的螢火在跳躍,這是熱量與能量在死亡時分解所做成的物理現象,屬於「能量分解階段」 。由於熱量與能量逐漸散失,斷氣前的亡者會感覺視力與聽覺開始模糊;斷氣後的亡者會感覺濃霧困身,然後出現各種與火或熱量有關的幻象。旁觀者會發現屍體逐漸變得冰冷。「西藏度亡經」裏的專有名詞稱為「火大分解」

(4) 氣體的分解:體內的氣體逐漸停止運作及流散。斷氣前的亡者會感覺無力呼吸,直至斷氣。當體外與體內的氣體停止交流,再加上能量的散失,令體內的組織無法支撐氣體的停留,各種氣體就會依循不同的孔道慢慢洩出體外。當各種氣體從各類細胞向十方八面進行排氣時,斷氣後的亡者會感覺狂風怒吼、雷暴轟耳。景象變成淡綠色,涉及的影象都與狂風襲體、暴風捲物、氣悶有關。亡者有時會見到被風吹動的燈火在搖搖晃晃,這是氣體分解時做成的物理現象,屬於「氣體分解階段」。旁觀者會發現屍體逐漸變得凹陷收縮。「西藏度亡經」裏的專有名詞稱為「風大分解」

以上所述的分解,「西藏度亡經」裏的專有名詞稱為「四大分離:地、水、火、風」。當這「四種基本元素」進入深層的解體時,由「肉體」發出的「能量」會變得十分微弱,無法牽制「精神身」的停留,「精神身」就會自然地離開「肉體」,好像一隻斷了連線的風箏一樣,隨着來自各方的不同「引力」(即「業力」)所牽引而四處飄飄蕩蕩。

一般人大約在死後的三天半之內,「精神身」就可以脫離「肉體」的牽制。有一些修行人以「定力」將「精神身」留駐「肉體」之內,進行「精神領域的特別提昇」,「三天半的期限」會延長至「難以預測」。如果利用醫學的技術延長「肉體」的分解時間,亦可以將「三天半的期限」延長。

「瀕死體驗」者必須符合醫學上「臨床死亡」(clinical death)的定義 –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腦部停止運作。他們的體驗,才可以作為真正的死後體驗。「瀕死體驗」通常都發生在「 肉體」陷入危機的時刻。由於危機中的「肉體」 ,其「新陳代謝率」極低,無法牽制「精神身」的停留,引致「精神身」離開「肉體」。所以有一些修行人、苦行僧,刻意地虐待身體,令「肉體」的「新陳代謝率」降至極低,以求令「精神身」離開「肉體」,一嘗「脫體」的經驗。

一旦「精神身」離開「肉體」,生命的維持就只能依靠「能量連綫」(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瀕死體驗的意義」(三)一文。)將「精神身」與「肉體」保持聯繫。若果「能量連綫」因意外的沖擊力而中斷,就會真正進入「死亡」,「精神身」永遠無法重回「肉體」之內。所以醫學上「 臨床死亡」的定義,在精神領域上或宗教的領域上,並非「真正的死亡」。若果「能量連綫」仍然連結,肉體的分解與物理現象所產生的變化,仍然會透過「能量連綫」對亡者的「精神身」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這種情况下的影響力將會轉趨微弱,比起「精神身」仍然停留在「肉體」時的強度,已經相差很遠。

只要「能量連綫」保持連結,亡者就有機會「起死回生」,重回肉體之內。古時的風俗習慣是在室溫之下停屍三至七日,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發生在古代的「起死回生」個案比現代的多。現代的「起死回生」個案大多發生在臨床死亡的時候,亡者的肉身尚未進入凍房之前。進入凍房之後,肉身被凍結,無法重新啟動,亦再無「起死回生」的可能。

有一些人,運用「精神力量」,抗衡「肉體」的「能量」牽制,令「精神身」離開「肉體」。所以無論是運用「心力」,抑或是某些特殊的沖擊力,都可以令亡者,或者在生的人,將「精神身」抽離「肉體」。有一些「假上師」,或者智慧水準低的「上師」,就是用這些方法教唆他們的弟子將「精神身」抽離「肉體」,令他們陷入極度危險的「死亡邊緣」,但又無助於「 空性」的訓練

以為「精神身」離開「肉體」之後可以見到「光明」、見到不同界別的景象,就等於「修行」有所「成就」,或者以為「死亡」是美好的,是一種極大的錯誤。因為即使見到「光明」 ,但無法與「光明」合一以回復「本性」,是沒有用的。只有「空性」的訓練、如何與「光明」合一的訓練,才是「對題」的真正「修行」,才可以真正產生效用。離開「肉體」四處飄盪,只會令「心」更加狂野、更加迷亂、更加容易進入真正的「死亡」。這種誤會,亦是「瀕死體驗」者的嚴重誤會。

 

「本性」顯露的階段

3. 進入「本性」顯露的階段:當「精神身」離開「肉體」,由「生死出口」脫離肉身的時候,會見到「光明」(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三)一文)。 此「光明」的出現是由於困擾人心的一切負面情緒與能量,大約分為八十種,統稱「貪念、嗔恨、愚痴」,會在此時刻完全靜止,令眾生原本就擁有,一直存在的一種自然能力,得以完全顯露。「佛法」稱之為「自性」、「佛性」或「本性」。亡者在這種回復部份「本性」功能的「脫困狀態」下,感覺是最快樂、最美好的。世間沒有任何一種感覺,比這種感覺更美好。而此段時期所擁有的能力亦是最強勁的。但未經「空性」訓練的人,是無法留住這種狀况的。所以一般人,無論是否可以「起死回生」,都會迅速地離開這個階段。跟據無數「瀕死體驗」個案的比較研究,發現並非每一位「瀕死體驗」者都會見到「光明」及回復部份「本性」的功能。所以能否見到「光明」及回復「本性」,成為所有修行人的重要「目標」及課題,亦是修行方法的「優劣指標」。無數「瀕死體驗」者亦是因為這段期間的經歷,而誤會「 死亡」並不可怕

 

「過渡期」及隨時投生的階段

4. 進入「過渡期」及隨時投生的階段:這是一段最危險、亦是最關鍵的階段。當「精神身」離開「肉體」,又迅速地離開「光明」之後,亡者就會進入以「心念」及「業力」網絡(由於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惡」的行為,形成自己內心及受影響的其他人之「心力」互相糾纏,成為互相影響的「引力」網絡,稱為「業力」網絡。請參看由敦珠佛學會出版的「業力不可思議」影片。)為主導的「定型前過渡期」(亦即是「投生前過渡期」)。此時的「物質身」結構稀疏,「密宗」稱為「 中陰身」(過渡期的身體),其他「宗教」稱之為「靈魂」或「精神身」。由於此時物質身的結構稀疏,影響力及牽制性比「生前」細很多,「本性」所受到的牽制亦因此大為減少,所以死後的能力與行動的自由,比「生前」大很多。很多「瀕死體驗」者都發現自己的「精神身」在脫離「肉體」之後可以飛行、穿過任何障礙物、感知能力強、身體隨「心念」之轉動而飄動等。

此段時期的最大特式是「極喜」與「極悲」 、「極優美」與「極恐怖」的情景會隨時出現。形成如此極端感應的原因是因為「心念」的「流動性」太快,而此段時期的身體又以「心念」為主導者,再加入結構極端複雜的「業力」網絡,令亡者受到無數幻覺、外來「引力」的困擾及折磨,無一刻的休止

此段時期一般以七日為一個周期,在周期末會重複死時的痛苦經歷。重複的原因是因為「大自然」的周期性規律,引動「亡者的記憶系統」產生複製性的片段。亡者在不自覺中重複地再死一次。如此一連再死七次,經歷七個周期,一共四十九天,才會正式投生。這種「大自然」的周期性規律,就好像潮夕的潮起潮落、地球的自轉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一次。

跟據一些能夠記憶前生,或者接受催眠而記憶前生的人所提供的資料,「過渡期」有時會很長。主要原因是因為四十九天並非全部以「人間的時間」計算。如果亡者死時的「界別」是「人間」,那麼四十九天的前一半,就會以「人間的時間」計算,後一半以亡者即將投生的領域時間計算。亦即是說,不同的「界別」與「空間」,有不同的時間標準。四十九天其實是一個難以估計的時間,只可以看成是七個周期。

如果亡者死時的負面情緒令「心力」過強,七個周期可以變成難以估計的無數周期。所以跟據一些能夠記憶前生的人所提供的資料,發現「 自殺」死的人不單在死後見不到「光明」,而且不斷重複「自殺」時的痛苦景象,情况十分悲慘,令旁觀者亦難忍悽酸。所以七個周期,是指一般的情况。「心力」與「業力」的強弱,會令七個周期「縮短或加長」。所以修行人都致力於生前的「精神提昇」,亦即是「心力」的訓練與「業力」的改善,希望不用經歷這個階段,直接在「本性」顯露的階段中回復「本性」,永遠脫離輪廻。這些都是「修行」的真正「目標」。所謂「神通」,只是毫無智慧的人才嚮往的事,對「心力」的訓練與「業力」的改善「有害而無益」。又不是學習「耍把戲、變魔術」,又不是馬戲團表演,為什麼要嚮往呢?

所以「死亡」並非一場好玩的遊戲,因為它是一個「轉型期」,稍一不慎,就會投生在長期受苦的空間之內。如果亡者投生為一些靈性低的「畜生」,他能夠重新投生為人的「機會率」將會很低。即使再次投生為人之後,縱使以「催眠」之力,有時亦難以回復當時的「愚痴記憶」 。除非直至到「成佛」之後回復「本性」的最高能力,才可以毫無遺漏地清楚見到。雖然如此,跟據一些能夠記憶前生,或者接受「催眠」而記憶前生的人所提供的資料,某些人仍然能夠記起曾經做過「畜生」

亦即是說,毫無「精神訓練」的人,他的投生就好像一根輕飄飄的羽毛,受到「業力」形成的「引力」所牽動,飄到什麼地方,就與什麼的物質連結,亳無主動權地「被定型」為該種物質身體的生命。而受過「精神訓練」的人,加入有自主能力的「心力」與「業力」抗衡,就可以改變「受困一世」的命運

由於「萬物由“空”生起」,如果要回復原有的「本性」,就要回復「空性」的狀態。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不會被任何「引力」所糾纏而再度投生,亦不會再被「定型」及受困。所以最徹底及最有力度的「精神訓練」,就是佛教的「 空性」訓練。無任何一種「精神訓練」,可以超越「空性」

「藏傳佛教」對「死亡」的詳細論述,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並無任何一種宗教或教派可以比它的敘述更優勝及更準確。將「死亡」的每一個階段都視為脫離輪廻的「關鍵位」,並且配合獨特而且「對題」的教法幫助修行者進行「 精神提昇」的訓練,亦是「無出其右」的。「藏傳佛教」對「空性」修持的掌握與深度,只要看一看它的「大圓滿」教法與最終成果,就已經知道又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實用教法。「藏傳佛教」的教法,可以說是比「科學」更能運用「大自然」的規律與寶藏

 

令人震撼的啟示:死前的景象

有一些「瀕死體驗」者的經歷,與及臨終者的遺言,可以給予我們「當頭棒喝」的震撼啟示。這些臨終者的遺言,所訴說的「死亡前景象」,有好的,也有差的。例如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S.M.先生,記得他的六歲姐姐在臨終前的遺言是:「媽媽,快抓住我,我快掉到洞裏去,快抓住我!」

這個個案與西藏的一些個案類似。根據一些可以與亡者溝通的「喇嘛」(藏文Lama,意即「 上師」)說,很多亡者在死後的「投生前過渡期」 ,都見到不同的黑洞,具有強大的吸力,將亡者吸進去。這裏所說的「黑洞」,與一般「瀕死體驗」者所說的「黑暗隧道」並不相同。這些「 黑洞」具有強大的吸力。而「黑洞」所產生的吸力,就是由「業力網絡」所發出的「引力」所造成

任何亡者都一定會在死後經歷這種吸力,只是經歷的時間長短、經歷的次數各有不同。而這種吸力出現的時間,亦是有遲有早的。有一些早到像那位六歲小妹妹一樣,尚未斷氣,在臨終時已經立刻經歷。如果吸力過大,亡者有機會無需經歷「過渡期」,一斷氣就立刻「投生」。一般並無「精神訓練」的人是難以抗拒的。 要抗拒這股吸力,有兩種方法:

1. 助力:如果亡者在生前,或者多生多世以來,曾經積聚「善的功德」,由這些「善業」所引發的「引力」可以抗衡不良「惡業」的「吸力」,令亡者可以避開「黑洞」 ,等待機會投生好的地方。所以大部份的宗教,以及佛教中無數的《佛經》,都勸人多做善事,因為這些宗教都了解「大自然的規律」,必須「以力制力」,方可暫時避開糾纏

2.主力:如果亡者在生前曾經接受正確的「精神提昇訓練」,就可以用自己的「心力」作為主導的力量,抗衡不良「惡業」的「吸力」,避開「黑洞」,自行選擇投生好的地方,甚至永遠擺脫吸力,亦即是「脫離輪廻」的擺佈。問題就在於亡者所接受的「精神提昇訓練」,是否「對題」

如果能夠同時具備及運用上述兩種方法,成功率將會是極高的

 

究竟什麼才是「對題」的「精神提昇訓練」呢?

由日本的著名僧人源信所寫的《往生要集》,裏面詳細地描述「地獄與極樂世界」的景象,而且教導如何救助臨終的人。方法是:

1. 在臨終者的病床前,放置阿彌陀佛的佛像或畫像

2. 將「五色的綫」繫於佛像的手中,另一端由「臨終者」握着;

3. 要求「臨終者」一心專注於阿彌陀佛額前中央的「白毫光點」之上,專心唸持「佛號」

4. 旁邊有助唸「佛號」的人。

當時日本有一批上流社會的精英以源信為中心,組織一個名為「二十五“三昧眾”念佛結社」。一共二十五位成員,每逢每月的十五日,就聚集一起通宵唸佛。任何一位成員離世,其他各位成員就前往助唸幫忙。

後來有一位成員即將離世,為了提供適當的助唸及照顧地點,特別為他建造了一座「往生院」。二十四小時都有最少兩位成員看護他。自此以後,每逢有成員離世,都如此互相協助。最特別的地方是成員會不斷詢問「臨終者」所見到的景象,而「臨終者」亦會誠實地回答。這些景象的描述被如實地記錄下來,並且寫成《二十五三昧根本結緣眾過去帳》等文章留傳後世。

結果是令人震撼的,因為有一些成員“只見到一片黑暗,其他什麼都看不見”、有一些成員“見到「地獄」”、有一些成員訴說“被火焰團團圍住”、有一些成員訴說“被大火燒焦”、有一些成員訴說“被光明圍住,見到阿彌陀佛前來迎接”。二十五名成員,結局不單是各不相同,而且「悲」多於「喜」。

這些臨終的景象,在別的宗教亦一樣出現,有一些同樣訴說“被光明圍住,見到耶穌瑪利亞前來迎接”。為什麼會這樣的呢?究竟「臨終的景象」代表什麼現象呢?見到壞的景象又是否代表後果堪虞、結局悽慘呢?為什麼上述的廿五名成員都用同一種修行方法,而且同樣地團結及勤力修行,但是卻仍然出現各種不同的、壞的「 臨終景象」呢?究竟是那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呢?別的宗教一樣有「神」來迎接,是否一切宗教,都具有同樣的效力呢?究竟如何修行,才可以確保「臨終的景象」是好的呢?如果出現壞的「臨終景象」,有沒有救急的方法呢?究竟具有什麼條件的修行方法,才是「對題」的「精神提昇訓練」呢?如果單憑「瀕死體驗的意義」(一至八)文章內容,你可以推想出合理的答案嗎?我們不妨來一次「智慧的腦震盪」,想一想之後,在未來的文章內容之內,再印證既合符「科學」,亦合符「佛法」的答案,好嗎?………(待續)

 

返回「生命提昇」頁面觀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選文章

前往「本會出版」頁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資訊

前往觀看深層 「生死教育」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