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四十七)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3. 「业力」「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类拥有四种「意识状态」(请参看「莲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别是:

1. 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松弛的「意识状态」,例如进入初阶「观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与肉体开始进入缓慢脱离的状态;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进入高阶「观想」或「深层定境」的宁静「意识状态」;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无梦、深度睡眠的缓慢「意识状态」;

究竟迈向死亡的不同阶段,与当中的「意识状态转换」,是如何影响着临终病者的思维及行为呢?与「临终景象」的关系是什么呢?照顾临终病者的家人及亲友应如何顺应「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来引导临终病者的情绪及精神路向呢? 「 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可以相辅相成吗?身体的「四大分离」也影响着「意识状态的转换」及「临终景象的转变」,应如何协助及引导临终病者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呢?

 

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陪伴者、亲友、及专业的辅导员,在临终者处于迈向死亡第一个阶段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纳与谅解…….(请参看第30期)

2. 聆听与观察…….(请参看第30期)

3. 分析与采用…….(请参看第31、32及33期)

4. 带出与引入…….(请参看第34期)

5. 共行与默契…….(请参看第35至40期)

临终者的情绪大致会出现的变化(请参看第41期)

迈向死亡第二个阶段时的终极协助是什么? (请参看第42期)

迈向死亡第三个阶段时,「迴光返照」的秘密 (请参看第43期)

迈向死亡第四个阶段时的各种经历与「共死现象」(请参看第44期)

迈向死亡第五个阶段时的正式告别 (请参看第45期)

临终景象与「共死现象」的启示 (请参看第46期)

 

什么是「死后世界」的「危与机」?

「死亡」对于每一位众生,都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为了自己,抑或是为了照顾将要离世的身边亲友,都必须对「死亡」的历程、「死后世界」的危与机有一定的认识。否则种种遗憾、危多于机的情况就会很理所当然地出现。毕竟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究竟什么是「危」、什么是「机」呢? 「危」是指亡者会有很大的机会进入「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有什么证据呢?

释迦牟尼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中警惕世人说:【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

经文的意思是说:【世间行善的人,临死亡的时候,亦有成千上百的恶道鬼神,变作亡者的父母或其眷属,引接亡者进入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 ,更何况是造恶的人呢? 】

但也有很多濒死体验者说,他们一进入灵界,所见的都是美境圣人,感觉好到不得了,又何来有危险呢?有研究濒死体验的人,由于知道确实有凶险而恐怖的濒死体验个案,虽然不敢说「凡濒死体验都是好的」,但就解说为「大部份的濒死体验都是好的」。

究竟这种说法可信吗?究竟只凭「进入死亡阶段的初期就折返人间」的濒死体验者经验,又是否足以推断整个的「死后世界」及「投生境况」呢?除了释迦牟尼佛的叙述外,又是否有其他的修行圣者曾解释过「死后世界」及「投生境况」呢?他们的答案可以详细的将「死后世界」及「投生境况」分阶段来形容吗?这些叙述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份的濒死体验都是好的」吗?

答案是有的。跟据《西藏度亡经》的叙述,死亡后进入灵界的初期,大部份人的遭遇都是好的。他们会见到不同的光明。引发光明的原因是因为亡者自身的「然体」,简称「自性」、「佛性」或「觉性」,会因为脱离肉身及暂时摆脱「业力」的操控而自然显露。这些「自性」在显露的过程中,当进入能量的转变过程时,会以光明的形态出现,令亡者感受到被光明包围的一种美好感受。

这种由「自性」显露的光明,蕴藏无限的超能力,可以引领亡者进入一般众生无法进入的高阶「天界」,甚至是只有「已回复百分百觉性的佛」才可以进入的「法界」,此刻的众生都会有机会进入。因此很多濒死体验者都能够借着这种机缘而感知「天界」和「法界」,原来是这么难以形容的美妙。但也因此而令这些众生误会,以为「死后世界」并不可怕,而只有美好。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误会呢?原因是因为一般未经过如佛法般高阶的「空性:非有非空」训练的众生,将会无法掌握停留在这些「天界」和「法界」的要点是什么。缺乏这种质素的「心性」,会与「天界」和「法界」的特质互相排斥,引致这些众生要退出「天界」和「法界」。这些曾窥见「原来美好是可以如此」的众生,起死回生之后,若果能够保留记忆,都会不断愐怀这些情境,希望他日死后可以重入这些境界。他们的叙述,以至其本人,都不会认为死亡是可怕的。

 

究竟死亡可怕吗?跟据《西藏度亡经》的叙述,大部份的众生,都会因为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些「稍纵即逝」的「自性光明」而被迫退出美境,因而进入真正的「死后世界」。而后期的死后阶段,同样会见到不同的光明。所不同的是,此刻的光明来自不同「善或恶道磁场」的光明,具有特殊的吸力。很多未经对应训练的众生,会因为个人的业力及喜好而连结这些光明的吸力,因而进入这些「善或恶的道」而投生,继续在苦海中轮迴,难以停止。

由此可知,死亡的可怕之处,是一切未经过对应训练的众生,无论在死后的早期阶段见到多么美丽的仙境、法界,都难以避免地在苦海中轮迴投生。再加上释迦牟尼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中警惕世人说:【世间行善的人,临死亡的时候,亦有成千上百的恶道鬼神,变作亡者的父母或其眷属,引接亡者进入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更何况是造恶的人呢? 】这就是死亡的可怕之处。

解释这些原理,并不是因为要众生害怕死亡,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解释这些原理是因为众生不可以用「斩脚趾避沙虫、鸵鸟政策」来避开劫难,只可以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接受正确的训练,方才可以避开劫难,进入及停留在美丽的仙境、法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避无可避,只有正确的正视和面对死亡,才会显露生机。

 

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和「对应死亡的训练」呢?

问题是什么才是正确的正视和面对死亡呢?答案是「真正的佛法」和「对应死亡的训练」。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和「对应死亡的训练」呢?答案是:

1. 「法界」具有「空性:非有非空」的教法,就是「了义」:「真正而彻底的佛法」,足以令众生可以进入和停留在「法界」。

2. 「天界」— 具有「律、力、智」的教法,若果未能与「了义」的教法衔接,则仍然属于是「不了义」:「不彻底但绝对正确的佛法」,足以令众生可以进入和停留在「天界」。

3. 对应死亡的训练 — 具有清晰指引,可以分阶段说明死后世界的运作情况及现象,及相关的对应修持方法,足以令众生可以避开一切灵界的陷阱,并且可以进入和停留在「天界」或「法界」

 

没有或缺乏「全面的对应死亡的训练」,单凭「了义」或「不了义」的佛法知识及定力,仍然会有不慎堕入灵界陷阱的情况,功亏一篑。只有「全面的对应死亡的训练」而没有「了义」或「不了义」的佛法知识及定力,绝对难以进入和停留在「天界」或「法界」。

上述三点,是唇齿相依的互利互惠关系。当今的佛法弘播,未能被认同为「全面的、深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死亡后的对应教法十分薄弱。充其量都只有「死后的助()」而非「助(观)」,其他的分阶段指引就更加是全部欠奉。令佛法的修持者无法具体的掌握「避险、自救」方法,只能在危机处处的死后世界中,念着佛号等候佛的来临。但如何分辨来接引的佛或菩萨是真是假呢?一概是毫无指引及头绪。 (有关《西藏度亡经》叙述死后分三个阶段及相关的指引,请参看第8141920期的「濒死体验的意义」一文。)

 

但一些信佛之临终者死亡时的良好现象,例如见佛、见菩萨、见光、无痛苦等情况,往往会被夸大、喧染,以巩固其他佛法修行人的信念。例如网上经常见到的一些叙述:

1. 一群助念的人,只有其中一人说自己见到几秒钟的光明,光中有佛,说这就是「往生净土」的证据。

2. 有一信佛者刚逝世,他的师傅来到摸一摸亡者的头顶,说还是热的,说这就是「往生净土」的证据。

3. 有一信佛者逝世后十二小时,其遗体依然柔软、头顶微温。其他助念者说这就是「往生净土」的证据。

4. 有些信佛者说嗅闻到亡者死时「异香满室」,说这就是「往生净土」的证据。

 

若果亡者死时安祥,心境清静,体内的一些分泌会有助遗体保持一段时间的柔软,并不能够说这就是「往生净土」的证据。如此种种说法,均非真实的「往生净土」的证据。虽然可以有助安抚亡者家人、亲友的情绪,也可以巩固其他佛法修行人的信念。但不适宜太过被夸大、喧染。因为死时的瑞相、异况,是大自然能量转化的其中一种现象,并不代表「修持佛法修得好、一定往生净土」。很多不修持、不信佛法的濒死体验者,都同样有这些瑞相、异况。这些瑞相、异况,也不代表亡者已进入美好的道中投生。只能说「那一个阶段的他/她,身处美好的境况。」但并不代表下一个阶段的他/她,也是身处如此美好的境况。原因是「死后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难以预测

很多人因为误信亡者已往生净土而不再为亡者做足四十九日的协助往生修法或善法,令亡者身处重重变化的死后危机之中,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因此类似的误会或误导,应该被纠正过来。

作为体念众生福祉的修行人,必须将正确的死后世界及运作环境,如实地告知面临死亡或进行佛法修行的人。若果误导他们,令他们因为掉以轻心而投生入恶道,是一件极之悲惨的事情。释迦牟尼佛由始至终,都如实地告知面临死亡或进行佛法修行的人,投生及死亡是一种「生关死劫」,一点儿的轻视或过度乐观都有可能会做成难以逆转的悲剧

很多濒死体验者及研究濒死体验的人,都同样被「自性的能量」显露而误导,以为「死亡并不可怕」。无论是濒死体验者的自述,抑或是共历死亡的在生人士,都指出死亡拥有、及亡者要经历的七种元素。虽然他们发现只有很少数的人可以全部经历这七种元素,但仍然确认这七种元素在死亡定义中的代表性。

其中一种他们认为是最深奥的元素,就是「光的经验」

 

个案五十三:

一位伴随着妻子临终的男士说:「房间突然变得异乎寻常的光明,甚至光亮得令人觉得不舒服。太光亮了,以至我要闭上眼睛,但仍然遮挡不住光线。但这些光明具有安抚的作用。在光明中,我可以感觉到我的妻子。肉体上的她,已经离我而去。但在灵魂上,她还与我在一起。」

这个个案很明显的说明了大自然能量转化的其中一种现象:光明的出现,也很符合《西藏度亡经》的叙述。个案中的两位主角,都只是普通的西方人士,不是信佛的。但若果这个个案落在一些迷信而又说自己信佛,或某些不懂真正的佛法及科学为何物的佛教信众或团体,就会被夸大和喧染为「有人得道、往生净土、甚至成佛」的证据。

因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想知道这些问题答案的读者,可以前往Youtube观看「死后世界篇系列」的影片,你将会获得很大的智慧启发。以下是影片的连结:

http://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