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意義(四十八)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前文提要

不同的「臨終景象」與不同的形成原因

「臨終景象」依其產生的「主因」與「助緣」之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1. 「四大分離」 — 「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包含一切記憶),與「助緣」:外在環境的「四大分離」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八)「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文)

2. 「腦內啡肽」「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與「助緣」:外在環境的「腦內啡肽」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一文)

3. 「業力」 — 「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與「助緣」:外在環境的「業力」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分兩種:

1.) 好的 – 因

a.善報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壞的 – 因

a.惡報、

b.寃親債主索償之力而形成。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三)一文)

跟據調查記錄,大部份臨終者見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護者或仇家:

好的 — 見到已逝去的親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護者、神或佛來迎接
壞的 – 被一群惡形惡相的人或獸圍困、與一群面目迷茫的眾生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見到亭臺樓閣、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帶、鄉鎮或城市
壞的 – 見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獄

3. 凌亂而無法清晰記憶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評論這些現象呢?佛教說人死後會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正式投生,為甚麼臨終者還會見到已死去多年的親友來迎接呢?這些已死去多年的親友為甚麼還未投生呢?他們的顯現,究竟是臨終者的幻覺?抑或是真的呢?還有其他原因嗎?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將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麼情况,會令臨終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亡者避開苦難,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人類擁有四種「意識狀態」(請參看「蓮花海」第2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分別是:

1. 貝塔波(Betaβwaves)─ 日常生活中的「意識狀態」;

2. 阿法波(Alphaαwaves)─ 鬆弛的「意識狀態」,例如進入初階「觀想」或「初步定境」、「精神身」與肉體開始進入緩慢脫離的狀態;

3. 西塔波(Thetaθwaves)─ 進入高階「觀想」或「深層定境」的寧靜「意識狀態」;

4. 德塔波(Deltaδwaves)─ 無夢、深度睡眠的緩慢「意識狀態」;

究竟邁向死亡的不同階段,與當中的「意識狀態轉換」,是如何影響着臨終病者的思維及行為呢?與「臨終景象」的關係是甚麼呢?照顧臨終病者的家人及親友應如何順應「意識狀態的轉換」及「臨終景象的轉變」來引導臨終病者的情緒及精神路向呢?「 意識狀態的轉換」及「臨終景象的轉變」可以相輔相成嗎?身體的「四大分離」也影響着「意識狀態的轉換」及「臨終景象的轉變」,應如何協助及引導臨終病者解決或減輕這些問題呢?

 

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的終極協助是什麼?

陪伴者、親友、及專業的輔導員,在臨終者處於邁向死亡第一個階段時所要做的事情,就是:

1. 接納與諒解…….(請參看第30期)

2. 聆聽與觀察…….(請參看第30期)

3. 分析與採用…….(請參看第31、32及33期)

4. 帶出與引入…….(請參看第34期)

5. 共行與默契…….(請參看第35至40期)

臨終者的情緒大致會出現的變化(請參看第41期)

邁向死亡第二個階段時的終極協助是什麼?(請參看第42期)

邁向死亡第三個階段時,「廻光返照」的秘密 (請參看第43期)

邁向死亡第四個階段時的各種經歷與「共死現象」(請參看第44期)

邁向死亡第五個階段時的正式告別 (請參看第45期)

臨終景象與「共死現象」的啟示 (請參看第46期)

「死後世界」的「危與機」和「對應死亡的訓練」(請參看第47期)

 

「死後世界」中的守護者是誰?什麼是「解脫」?

「死亡」對於每一位眾生,都是無可避免的。無論是為了自己,抑或是為了照顧將要離世的身邊親友,都必須對「死亡」的歷程、「死後世界」的危與機有一定的認識。否則種種遺憾、危多於機的情況就會很理所當然地出現。畢竟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種準備,有分「為生前、為死後」兩種。「為生前」的,之前的各篇文章已經論述了不少,而「為死後」的,就更加不容忽視或輕視。究竟作為佛教徒,有什麼好處呢?在死後世界中,有否護持者協助佛教徒,甚至是非佛教徒的一切眾生嗎?有經文做證據嗎?這些護持者會以什麼條件,作為護持死後眾生的依據呢?若果有眾生依足其條件實行,又是否必定可以擺脫「業力」的惡果報應呢?這些護持者可以有足夠的能力為每一位眾生抗衡其自身的「業力」惡果報應嗎?釋迦牟尼佛對於這種護持,又有何評論呢?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0784c03] 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却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經文的意思是:法會中有一位鬼王名叫「主命」。向釋迦牟尼佛說:【間的至啊,一切眾生在死亡時,若果聽聞一位佛的名號、一位菩薩的名號、或大乘經典中的一句話或一偈頌,我可以用「觀想」之力令這些人,除了是犯上「五無間罪、殺害罪」等等大罪之外,其他只犯小小惡罪的人,即使理應下墮投生「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都可以得到「解脫」(於此指「從下墮投生惡道的困境中獲得困而出」,轉而投生到好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對「主命」鬼王說:「你因為具有很大的慈心,而發起如此的大願,願意於生死中護持諸眾生。若果在未來世中,有男子或女人在生死存亡之時,你不要退轉這個祈願。總之要令他們從該等困境中解脫出來,永得安樂。」

「主命」鬼王向釋迦牟尼佛說:「祈願不會有退轉的疑慮。我會盡此形壽,畢生都念念不忘地擁護世間的眾生。令他們無論在生時、死時,都得到安樂。但願諸眾生在生死之時,都相信及接受我的說話,沒有人不能從困境中解脫的,更可獲得大利益。」

當時釋迦牟尼佛告知地藏菩薩說:「這位大鬼王,專責主理眾生的命運。他曾經在百千生中做過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這是大士慈悲的願力而引致的。現在見他是大鬼身,其實並非鬼類。由這個劫起,之後再過一百七十劫,他就會成佛,佛號名叫『 無相如來』。『劫』的名稱是『安樂』,這個世界名稱是『淨』。他住此世界的佛壽命長至不可計的『劫』數那麼長。地藏,這位大鬼王的事蹟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了。他所度化的天人亦不可限量的多啊!】(「劫」指一段時間,一「小劫」等於宇宙經歷一次「 成、住、壞、空」所需的時間。二十個「小劫」等於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等於一個「大劫」。)

「大鬼王」中的「大」字,代表他是「鬼界」中的最高主宰者。最高主宰者有一定的能力,但不代表他有能力抗衡「因果業力」。原因是「業力不可思議」,即使是「佛」的級別,
停留於「三界」之中,仍受制於「因果法則」。這是「三界」中大自然的規律,因此儘管釋迦牟尼佛已「成佛」,仍有「頭痛三日、馬麥之報、血潟之苦」等情況出現。

「大鬼王」、以至一切護法,他們所依靠的,是他們所發的「慈悲大願」,與及他們當時擁有的局限能力。由於這位「大鬼王」,覺得眾生最痛苦、最危險、最無助的時刻,就是他們的死亡時刻,因此發願要幫助瀕臨死亡及受投生惡道困苦的眾生。這種願力,也引致他生生世世都投生為專門主理生死的「鬼王」。他的善業福德也愈積愈厚,被釋迦牟尼佛預言他將於何時可以「成佛」。但條件是他不可以中途退轉,因為預言是根據他現時的善業累積軌跡及願力的堅持度而推算出來的,並非「永恆不變的」。

「大鬼王」雖然擁有一定的能力,而且能力愈積愈強,加上大慈悲心,但也不能「無因」的行使「有限的能力」。因此他開出援助的條件,以「設限」的方式來行使自己的有限能力。為什麼要如此呢?原因很簡單:一是「資源有限」、二是「業力規範」。若果「大鬼王」不設法引導求助者的內在善業
(自力),單憑「大鬼王」的「單向能力」(他力),是無法扭轉求助者的「業力果報」的,甚至會弄巧成拙、誤己誤人。

每一位眾生,都有自己的「善惡二業組合」。當他死亡的時候,他的處境會相當飄忽,變化之大,可說是瞬息萬變。一般而言,當「精神身」由肉體脫離而出,進入靈界時,都會因為本身「自性」的大能量顯露而引至見到光明、天界、法界等美好狀況。但隨之而來的境界,就將會視乎「善惡二業組合」中,善惡二業的出現次序而定。

「善惡二業組合」內,有分以往多生多世所累積下來的善、惡二業,與及現正進行的善、惡二業。分別是以往積下的善、惡二業,正排隊而出,而現正進行的善、惡二業,會有左右、影響以往積下的善、惡二業排隊而出的先後次序。這是現正進行的善、惡二業行為的一種特有效應

當一名眾生進入要投生惡道的困苦時期時,情況必定是危急非常的,也代表他的惡業正在蓄勢待發。要幫助他,必須用斧底抽薪的方法,就是改變此眾生「善惡二業組合」的排列次序,引發他的善業先走出來,以取代下墮投生惡道的軌道。那麼要怎樣,才可以引發眾生的善業先走出來呢?

方法是要眾生先認同佛法、願意接受佛的救助。因此「主命」鬼王的願力中,設定「只要求助的眾生能夠聽聞一位佛的名號、一位菩薩的名號、或大乘經典中的一句話或一偈頌」,他都可以藉此以「觀想」之力,引導該眾生走出下墮投生惡道的軌道。而「主命」鬼王向釋迦牟尼佛提出的願望,就是「但願諸眾生在生死之時,都相信及接受我的說話」。因為若果眾生都跟他的指引而行,就必定能夠做到「沒有人不能從困境中解脫的,更可獲得大利益。」的情況。這就是「主命」鬼王開出的援助條件,以「設限」的方式來行使自己的有限能力。既可借力以配合最佳效益,也符合「因果法則」,並無逆緣而行的資源浪費。這也是「因緣和合」的一種最佳運用

從上述的經文中,可以知道如下的一些事實:

1. 究竟作為佛教徒,有什麼好處呢? — 最重要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提昇投生的級別」

2. 在死後世界中,有否護持者協助佛教徒,甚至是非佛教徒的一切眾生嗎? — 有專人負責,但也有最低要求的設限。

3. 有經文做證據嗎? — 例如《地藏菩薩本願經》

4. 這些護持者會以什麼條件,作為護持死後眾生的依據呢? — 以「能夠引發眾生善業的方法」作為依據。

5. 若果有眾生依足其條件實行,又是否必定可以擺脫「業力」的惡果報呢? — 視乎該眾生的「善惡二業組合」內,是否有足夠的善業可供擺脫「業力」的惡果報應。「世事無常、並無一定」的。因此眾生必須在生前廣積善業,否則難以因緣和合。

6. 這些護持者可以有足夠的能力為每一位眾生抗衡其自身的「業力」惡果報應嗎? — 這些護持者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必須借力:借助眾生本身的善業之力

7. 釋迦牟尼佛對於這種護持,有何評論呢? — 無論是助人者、抑或被助者,都必須慢慢地累積善業之力,方可徹底解決「了脫生死」的問題。「佛」也只是屬於旁邊的協助者(助緣),主角仍是眾生本人(主因)

想知道這些問題答案的讀者,可以前往Youtube觀看「死後世界篇系列」的影片,你將會獲得很大的智慧啟發。以下是影片的連結:

http://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註解

五無間罪

即五無間業,又名五逆罪。五逆罪佛教所有惡中最重者;「逆」者,「罪大惡極,極逆於常理」之意。造作「五逆罪」會墮無間地獄(亦稱阿鼻地獄)的業因,命終將墮無間地獄,故亦稱五無間業五不救罪五種無間罪分別是:

1. 殺母

2. 殺父:父母生身,弒父母大違孝親尊師、諸佛之教。

3. 殺阿羅漢

4. 出佛身血:如提婆達多欲以大石殺害釋迦牟尼佛,以代之領導僧團的歷史事件。

5. 破和合僧:破壞修六和敬(見僧伽)的修行眾(不分出家在家,皆為「僧團」)的和諧無諍。

 

返回「生命提昇」頁面觀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選文章

前往「本會出版」頁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資訊

前往觀看深層 「生死教育」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