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六)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3. 「业力」「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難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临终一刻的情绪」与「临终景象」的影响力

临终一刻的情绪,与临终者在自身境界中的所见所闻,究竟对亡者日后的投生环境,起着多大的影响呢?现今的社会,对临终者的离世过程并不十分重视,对亡者能否有足够能力应付「充满凶险而又变幻莫测的死后世界」,更加是「一无所知、一厢情愿」,以为有宗教的信仰,就等于解决一切的问题(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四)一文)。毕竟大自然的演变程序,加上亡者的「心识」状况,以至其本身牵连的众多「业力」,并非一般的宗教信仰力量就可以解决。 (「业力」即「引力」,「业力」网络:由于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恶」的行为,形成自己内心及受影响的其他人之「 心力」互相纠缠,成为互相影响的「引力」网络,称为「业力」网络。请参看由「敦珠佛学会」出版的「业力不可思议」)

「临终一刻的情绪」与「临终景象」,亦是「 业力」的其中一种作用,就像一个火药库的引火点,可以引爆「善业」或「恶业」的火药库,令「业力」能迅速产生作用。因此临终者的离世过程是安祥抑或苦恼,「临终景象」是好抑或是坏,都存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举出一些具指引性的例证(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五)一文)吗?以下的个案,可以引以为鉴。

 

个案三十二:

在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有一位皇帝名梁武帝,其妻皇后病重于床上,正处于弥留状态。当皇后病重时正值酷暑,宫女不断为她摇扇,十分疲累。一不小心,宫女将所摇之扇掉在郗皇后的身上,令她感到非常痛楚。皇后顿时生起前所未有的忿怒心态,却又口不能言,于是更增怨忿。

盛怒令气弱如丝的她即时命终,「心识」被「 嗔念」牵引,将以往多生所种之「恶因」带出,生起「现行」(立刻生效的意思),带领她投生成一条大蟒蛇。由于郗皇后以往多生亦曾作善业,虽然已成大蟒蛇之身,仍未忘记在世时之皇后身份,游于宫殿之梁上,不肯离去,祈望曾为丈夫之梁武帝可以解救其困境。

梁武帝临朝时发现此大蟒蛇,群臣大为惊恐。梁武帝向当时之国师宝志禅师询问。宝志禅师向梁武帝解释前因后果,并答应梁武帝之请求,为解皇后之困境,起草一篇「忏悔文」 ,向皇后逐一解说,促请皇后以至诚忏悔罪障,诵读「忏悔文」。

不久,于一个雷电交作之晚上,大蟒蛇被雷电所击,死于宫殿后山,皇后终于可以脱离「 畜牲身」而投生于「上三善道」(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此忏悔文日后成为汉土中十分著名的「梁皇宝忏」(详情请参阅「敦珠佛学会」于2000年6月出版之《莲花》第3期之「 智慧的点滴 – 临终一刻的重要性」一文,第46-50页)。

在「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中之个案三十,描述死后进入「鬼道」的情况及特点,而「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五)一文中之个案三十一,则是描述死后进入「地狱道」的情况及特点,现在的个案三十二,正好是描述死后进入「畜生道」的情况及特点。三种「恶道」的进入,都非常容易,作为众生的我们,实在不可忽视。

很多人都会认为,除非犯了什么杀人放火的大罪,死后才会投生这三种「恶道」,由于大部份人自问今生都无犯下任何「大过失」,因此心想:「自己一定不会投生这三种〝恶道〞的。」这种想法,也正是曾经「斋僧、行善积德」之郗皇后的想法。但是为什么皇后会有如此的下场呢?懂佛法的人会说:「这是因为郗皇后在多生多世之前曾做过大恶行为的缘故,现在是〝因缘〞成熟了,所以投生〝畜生道〞。也因为皇后后来行善积德及忏悔,所以可以脱离〝畜生道〞。」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释迦牟尼佛在《大楼炭经》忉利天品第九(大正新修大正藏经 第一册 No.23电子版)[0296c26]中说:【其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尽。堕泥犁中。受命及得名色。得六入。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尽。堕畜生。受命及得名色。从名色得六入。其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终。堕饿鬼中。受命得名色得六入。 】( A.「名色」:「名」即「心法」,「色」即「色法、物质法理」。于「人道」中「入胎」后四十九天,始有「心色二法」的构成。 B.「六入」即「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于「人道」中「入胎」后第十九个七日,即133日,始有「六根」的构成。 C.「泥犁」即「地狱」。「地狱」一词,梵语原称为Niraja或Naraka,音译为「泥犁耶」或「泥犁」。意译为「无有」,即「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

意思是【若果人以「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此人在命终时,会投生「地狱道」,受命得「地狱身」。若果人以「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此人在命终时,会投生「畜生道」,受命得「畜生身」。若果人以「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此人在命终时,会投生「饿鬼道」,受命得「饿鬼身」。 】

同样是「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为什么会投生不同程度的「恶道」呢? 「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很多人在无意之中都有发生,根据《经文》的说法,是否都会投生这三种「恶道」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避过这种灾难性的投生呢?

 

最易下堕投生「地狱道」的「高危」一族

「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是因为「心念恶意」,其根源在于「心」的素质。当「心」的素质为「恶」,而「念」含「恶意」的比例经常都在百份之八十以上时,就属于「高危」的众生。这一类「高危」的众生,其行为好像「行走于高空的钢线」一样,随时都会危害生命。其行为不但会随时危害其他的众生,亦同时会危害他自己。尤其在「关键性」的时刻,例如「生死一线间的重要时刻、抉择投生方向时的关键期、生存形态并不稳定的时期」等。这一类「高危」的众生大都会投生往「地狱道」。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心性」经常处于「 恶念」之中,在「以恶养恶」的「恶性循环」往复下,「恶念」的毒性都偏向日益高涨的状态,因此大都会直接投生往「三恶道」之最的「地狱道」中。

因此修持「密宗」的「忿怒尊」,其危险性就正如莲师的忠告一样:「修持〝密宗〞,如蛇在竹,非上即落」。若果修持「密宗」的「忿怒尊」而不着重「修心的素质」,就有如「自取灭亡」一般的愚笨。

在些「密宗」的「上师」、书籍,为了突显其宗派之「忿怒尊」如何的神威,不惜扭曲史实,以谎谬神怪的「祖师神通故事」,宣扬其宗派之「忿怒尊」及祖师如何「杀人于无形」 、如何「以杀人的能力来突显其尊贵」、如何「差遣〝护法〞取人心脏于刹那间」等邪恶的故事,以此吸引〝无知〞的信众来崇拜、皈依其门派及「上师」,实在是对「密宗」的一种「羞辱、践踏、扭曲」,企图以「巫术」插入「密宗」的修法之内,「鱼目混珠」,完全与「佛法」的真义互相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与运作,是以「心」的素质来定位的,亦即是「物以类聚」。释迦牟尼佛一早就已经揭示了这种真理「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必堕〝三恶道〞」。

因此凡跟随这一类「上师」或宗派之信众,必须「醒觉」,立刻离开,因为您已经身处险境,属于「高危」的一族,正走向「地狱道」之门。不要再沉迷于「修持的〝忿怒尊〞有几〝劲〞、有几〝威〞,可以击败所有人,因此觉得自己有〝几尊贵〞。」应该醒悟「有〝几危险〞,你下堕投生〝地狱道〞的机会率〝有几高〞。」

当「心」的素质为「恶」,而「念」含「恶意」的比例经常都在百份之五十左右时,就属于「中危」的众生。这一类「中危」的众生,其行为好像「踩高跷」一样,会随时上一跤,招致可大可小的致命伤。其行为既危害其他的众生,亦同时会危害他自己。尤其在上述的「关键性」时刻,这一类「中危」的众生大都会投生在「地狱道」或「饿鬼道」之间。

当「心」的素质为「恶」,而「念」含「恶意」的比例经常都在百份之三十左右时,就属于「有危」的众生。这一类「有危」的众生,当身处在上述的「关键性」时刻时,就会像「 掷骰子」一样,有百份之三十的机会投生在「 地狱道、饿鬼道、或畜生道」之间。

曾经有一个台湾的「濒死体验者」如此忆述自己的境况:「我自幼就好勇斗狠,后来还加入黑社会。我经常拿着利刃与人挥砍,谁赢了,谁人就是〝大哥〞。在一次大型的冲突中,我杀得性起,见人就斩,血液溅得我视线都模糊了。冷不防地被人砍了几刀致命的,我痛得倒下去。就在倒下的一刹那,我发觉自己身处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我自问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但也敌不住那种恐怖的感觉。四周围着要撕裂我的怪物,又像人,又像兽的怪物。我像疯了似的要冲出重围。我知道这里就是闻说中的地狱,我以前一点也不相信,只相信我自己。只要有权、有钱,就什么都有,还有什么好怕呢?我以往最怕无钱。但现在我知道我最怕的是停留在那里,我必须想办法离开,否则愈迟就愈无机会了。

我又叫又喊的,只想着要立刻离开那里。在狂乱之间,我发觉我又回到了人间,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虽然我感觉身体有强烈的痛楚,但竟然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经过那次经验之后,我决定重新做人。我后来离开黑社会,只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我无法忘记地狱那种恐怖的感觉,我永远也不要再到那里。 」

这个个案说明了一个重点,就是当「心」的素质为「恶」,而「念」含「恶意」的比例经常都在百份之八十以上,再加上「恶心」正处于「关键性」的时刻,例如「生死一线间的重要时刻」,就会立刻产生「恶业」的「果报」 ,无须经历「中阴身」的投生过渡期。这位台湾的「濒死体验者」,就正在杀气腾腾的「恶念」中踏入「生死一线」的「关键性」时刻,因此即时下堕「地狱道」。证明释迦牟尼佛《大楼炭经》忉利天品第九中说:【若果人以「身体行恶事、口出恶言、心念恶意」,此人在命终时,会投生「地狱道」,受命得「地狱身」。 】此事实真实不虚,而且就发生在命终时。

 

引发「业力」产生「果报」的「引爆器」

上述有关皇后的故事之个案三十二,曾刊载于《莲花光》(有别于「莲花海」,出版于1999年。)合订本内「智慧的点滴3」一文,亦曾举例于1999年出版的「修心与修行」十片光碟。此个案的重点在于证明「临终一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型关键期」,此刻的「情绪、心念」,属善属恶,是引发多生多世「善或恶业」立刻产生「果报」的主要「引爆器」。

很多人可以理解上述那位台湾的「濒死体验者」,为什么会下堕投生「地狱道」,因为他「杀人」及经常「心存恶念」。但为什么皇后生前曾斋僧及行善积德,只做了小小的「 恶业」,死时心存忿恨,就要下堕投生「畜生道」呢?很不公平啊!这又是否符合释迦牟尼佛在《大楼炭经》忉利天品第九中的说法呢? 「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很多人在无意之中都有发生,根据《经文》的说法,是否都会投生这三种「恶道」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避过这种灾难性的投生呢?

关键点就在于这些「心存恶念」,是否生起于「生死一线间、转型期等重要的时刻」。多生多世所累积的「善业或恶业」有很多,问题是会引发那一种「果报」先生效呢?跟据大自然的规律,在决定投生获取未来生命型态的取向时,以那一种「业报」先被引发生起为「主导」。而那一种「业报」先被引发生起,则取决于当时的「引爆器」性质。而「引爆器」就是「心念」。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大楼炭经》忉利天品第九中的说法全部集中在「心念」之上。无论投生在「地狱、饿鬼、或畜生」道,都用同一句「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作为「主因」,一字不变。而「生效时间」则全部都设定在「命终时」

不懂大自然演变规律的人,会说释迦牟尼佛「 一味靠吓」,「命终时」人都死了,难以证明,你说什么都可以。懂得大自然演变规律的人,会知道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十分符合逻辑理据。无论是「地狱、饿鬼、或畜生」道,都是「恶念」者的「聚居地」,因此只要符合「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就会投生那些「恶道」。而「命终时」是由「零」开始的「转型关键期」,因此「生效时间」全部都发生在「 命终时」。并非释迦牟尼佛以「不可见的死后状况」来恐吓你,想你行善积德,而是一种「 真实不虚的演变规律」,因此释迦牟尼一字不变的重复叙述。

由于死时的「心念」状态十分关键,是投生「 主因」的「决定者」,因此郗皇后即使在生前曾斋僧及行善积德,其「善因」亦只能继续积存,未能于「命终」时立刻引发善的「果报」 。相反地,由于皇后平时以「皇后」自尊自大,不容忍小宫女有犯错的余地,一有犯错,立刻发怒处罚,成为她的「惯性」处事程式。结果死时亦难忍小宫女的些微犯错而「动怒」 ,引发「嗔心」的「恶业果报」,投生以「嗔心」著称的「蛇」。幸好皇后只想着处罚小宫女,如果她当时想着「处斩」小宫女,相信她会立刻投生「地狱道」。

皇后的个案,启示了几个「人生」的要点:

1. 即使生前、或多生多世以来,积集无数「善因」,但于「临终一刻」,未来之命运,仍然受制于「当时一念」

2. 即使今生从不作「恶因」,甚至于此生大量积集「善因」,但以往多生多世所积集之「 恶因」(佛家称为「宿业」),难以估量,犹如计时炸弹,随着主因助缘之条件和合,即时引爆,令你措手不及。

3. 皇后由于生前曾斋僧礼佛,种下「善的主因」,前生之事未忘,得宝志禅师之「助缘」,因而最终可以脱困。

4. 皇后虽然得宝志禅师之助缘,仍有赖其本人是否肯听从宝志禅师之劝勉,至诚忏悔,因而引发其「心识」内之「善因种子」生起「现行」(立刻生效),方可脱离「畜生身」而投生「三善道」。

5. 皇后若果于生前或多生多世以来,从不积集「善因」,即使宝志禅师相助,亦会因皇后并无「善因」可被引发而救助失败。亦即是说,皇后方为救度过程之「主因」宝志禅师只为「助缘」

6. 由于以往多生多世所积集之「善因」与「恶因」,数量与比例,均为未知数;而于「临终一刻」,究竟是「善因」会被引发,抑或是「恶因」先被引发,同样是难以捉摸,犹如「心」之飘浮不定,并无定数。 「生死事大」,此既是所有佛教徒,为何要全情投入于「修行」之「主因」,亦是「修行」之动力来源。

若然轻视「临终一刻」之重要性,不以任何「 修行」之力作整顿,加强把持「临终一刻」之去向,结局可以是极度悲惨的。 「修行」乃扭转命运之唯一途径

「擒贼先擒王」,因此「修行」之首要任务,是修改蕴含「贪、嗔、痴」之「自然反应」为符合佛陀所指示之「善念及善行」,此等训练可以于「临终一刻」时,提高系「心」念于「 善」念之把握,亦即是令「命运」之动向趋向上生「三善道」。此项目标,为「修行」目标之最低要求。 「修」之另一项重点目标是「脱离轮回」之牵引力,不再受自然规律之约束。以修持「密乘」法要为例,如果临终时能清晰地「观想」自身为「如幻」之「本尊」身,配合「修心」基础,可以借「心」之力量脱离轮回之大自然牵引力,直往「本尊」刹土。于此修行者必须紧记,若在过程中缺乏「修心」基础,单靠清晰地「观想」自身成「本尊」身,脱困行动一定失败,而且会下堕「三恶道」,「地狱大威德」故事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修行」之最高目标是成「佛」,得最高之自由,成为自身「命运」之真正主宰。

必须紧记,同样是「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但不同程度的恶念,会投生不同程度的「恶道」。 「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很多人在无意之中都有发生,根据《经文》的说法,如果不加改善,并且在命终时继续如此,就会投生这三种「恶道」。只有「修心」 ,才可以避过这种灾难性的投生

「说时容易做时难」,因此要避过上述那种灾难性的投生,除了长远的计划必须先从「修心」入手之外,一些关键的时刻,亦必须特别处理。例如面临命终之时,就要力保临终者在「临终一刻」的「情绪、心念」,都处于「善念及稳定」的状态。如何力保呢?现今的医疗制度及系统,都忽视临终者的「情绪、心念」处理,即使具有宗教信仰,亦无补于事,未能全面照顾临终者的所需。 (请参看「莲花海」第25期,「生命的终极关爱:临终关顾系列(2)」一文。)究竟什么才是临终者的真正所需呢? 「 投生的去向」乃命运的最大转捩点,亦是「精神」能否继续提升进化持续退化的转捩点,究竟人类应如何部署及计划,方可有助于「人类精神文明」的进化提升呢?下一期将会继续与各位探讨这个人类一直未有全面关顾的问题。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