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四)

前文提要

不同的「临终景象」与不同的形成原因

「临终景象」依其产生的「主因」与「助缘」之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 「四大分离」「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包含一切记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四大分离」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2. 「脑内啡肽」「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脑内啡肽」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3. 「业力」「主因」:由内在的「意识」及「潜意识」,与「助缘」:外在环境的「业力」配合而形成的「临终景象」– 分两种:

1.) 好的 – 因

a.善报(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坏的 – 因

a.恶报、

b.冤亲债主索偿之力而形成。

(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三)一文)

跟据调查记录,大部份临终者见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护者或仇家:

好的 — 见到已逝去的亲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护者、神或佛来迎接
坏的 – 被一群恶形恶相的人或兽围困、与一群面目迷茫的众生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见到亭台楼阁、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带、乡镇或城市
坏的 – 见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狱

3. 凌乱而无法清晰记忆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评论这些现象呢?佛教说人死后会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正式投生,为什么临终者还会见到已死去多年的亲友来迎接呢?这些已死去多年的亲友为什么还未投生呢?他们的显现,究竟是临终者的幻觉?抑或是真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将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么情况,会令临终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亡者避开苦难,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如何帮助惊恐的临终亲友

正处于病重阶段,承受着病痛与环境不适折磨的临终病者,最害怕即将面对的「死亡」。痛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可能想着「快快死掉会好过一点」。但回过气来的时候,又对「死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这些身心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的临终病者,那种悲愤、无奈、与不甘的心态,令在旁欲加规劝与援助的亲友,感到难以入手。当临终病者愈接近死亡的时候,其意识也愈趋模糊,其慌张的神态,更令亲属急得团团转。

一位高烧的儿子突然大叫道:「妈呀妈,为什么屋子在摇晃?啊!我的身体都碎掉了!快救我呀!妈!」一位临终的丈夫抓着妻子的手道:「我好辛苦呀!我好慌,好像在荒野中丢失了,救我呀!」

面对这样的情境,再冷静的亲属都会心慌意乱,除了紧握临终者的手说:「不用怕,没事的。」之外,还可以做什么呢?世人都怕「 死」,故然在生前永不谈论实际的应付方法,即使「死到临头」,仍然逃避地说:「不用怕,没事的。」这种「鸵鸟政策」,是否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呢?

即使有宗教信仰的人,当面对「死亡」的一刻,仍然感到焦虑万分。一位天主教的女教徒,在临终时陷于极度慌乱。亲友问她:「你的心中有可以信靠的主啊!你还怕什么呢?」她答道:「我害怕死亡的过程。」

一位自1977年已在香港的医院任职,有32年工作经验的护士,亦曾任职香港沙田医院的肿瘤科部门达16年。在这个令人伤感的部门,这位护士见尽了「人生走到尽头时」的人生百态。其中一个个案,特别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多年来经常在这个肿瘤科部门担任义工,专门辅导癌症病人,特别是一些末期的待死病者。由于她是一位「显教」的佛教徒,所以她用各种令普通众生容易明白的佛教词语开导病者,例如用「不要执着、放下一切、安心接受阿弥陀佛的接引」等故事,令紧张慌乱的病者得到精神上的抚慰及松弛。

很不幸地,这位充满爱心的义工亦同样患上了癌症。在癌症到达末期的时刻,她就住在这个曾经服务多年的肿瘤科部门等待死亡的来临。

最令那位护士惊讶的是,这位面临死亡的义工,似乎忘却一切以往开解他人的佛教道理,表现得极度惊慌、执着、放不下一切,并且对共事多年的护士诸多要求及挑剔,十分不理性。这种情况,直至她离世,仍然有增无减。助人者无法自助,一切善巧的劝勉之辞,并不适用于自己

这位护士坦言这种情况令他产生了「信心上的动摇」,因为他亦是一位佛教徒,他的内心感到很大的冲击。他发现大部份的临终者,都对「死亡」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但其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四十,愿意将这种恐惧表达出来。而愿意将恐惧表达出来的临终者,大部份都不约而同地问同一个问题:「我死后会到那里去?」

出现这种莫名的恐惧(fear of the unknown),是因为生前从来都不敢正视「死亡」,对「死亡」一无所知的缘故。若果能够对「死亡」愈了解,而且充分掌握其中的细节及应付方法,就不会再对「死亡」产生不可名状的恐惧。

一位正坐在医生面前,准备听取其颈上肿块的化验报告的病者,诉说那一刻的感觉「与死亡极度接近」。他是一位佛教徒,有二十多年的教理基础,原以为自己很镇定,想不到那一刻竟然生起一种「莫名的恐惧」。这是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一种感觉 – 与死亡迫近的一种惊恐感觉。原来平日的「想像」死亡,与真的「 发生」死亡,可以是完全不同、南辕北辙的一种感觉及情况。很幸运地,他的化验报告十分正常。他立刻感到一种释放式的愉快。一秒间的感觉,竟然可以变化得如此大。他开始问自己:「我真的这么惧怕死亡吗?为什么我从前以为自己可以轻松面对死亡,但到了要真正面对死亡的一刻时,我竟然有惧怕的感觉呢?我究竟怕什么呢?」

一切恐惧源自「无知」。对「死亡」知得愈少,愈加恐惧。平日以为念念「南无阿弥陀佛」、观一观「空性」、念几句经文,就可以面对「死亡」。也有人以为自己的「佛学」知识丰富,可以挑战或批评他人的「佛学」水准,四处耀武扬威,满口「禅定」、「空性」 ,骄傲自满至「目空一切」,但实质是「空无一物」可济「燃眉之急」,到真正面对「死亡」时,才感觉死后有一大段路要走,离「阿弥陀佛」到来迎接的时间尚远,又「空不起来」,「空来空去」都「空」不了困境,什么「忘我、无我」,都摆脱不了「〝我〞正在受苦,苦到不得了、痛到不得了」,也不确定是否会见到「阿弥陀佛」,「纸上谈兵」的「佛学」更加是「无用武之地、派不上用场」,但眼下就要立刻面对「死亡」的一连串问题,却又毫无头绪,远水救不了近火,该怎么办呢?原来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人的能力是如此渺少、及不堪一击的,试问又怎会不惧怕呢?

正如那位信奉天主教的女士一样,即使「心有依靠」,但亦因为不了解「死亡的过程」而生起恐惧。在这一方面,「密宗」确实显现了其教法中极具实用的一面,而且教法十分符合大自然物理现象的演变过程,可以协助修行者「 直入法性」。 (请参看「敦珠佛学会」出版之「 临终诀要与救度精华」)「密宗」的「中阴教法」很详细地解释了「死亡的过程」 。如果临终者准确地知道「肉身」的基本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在分解时所产生的影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心理惊吓」,「心」也踏实很多,而并非「于〝空无可依、一无所知〞中痛至失魂落魄,吓至惊惶失措」。 (详情请参阅「濒死体验的意义」(八)「濒死体验的意义」(二十)一文。)

但这种知识的灌输,必须在身心健康的时期就已经开始。若果等到临终者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才急急告知,临终者的接受及接收的程度及能力已经极之有限,作用就会被大幅削弱。

有关「死后世界的运作模式」及「危机须知」 ,以至「应付方法」,就更加需要清晰的头脑来加以吸收及理解。所以有关知识的灌输及训练,最好在身心健康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但避谈「死亡」是人的特性,尤其是中国人,喜欢鸵鸟政策。所以这种知识,就有赖临终者的眷属「临急抱佛脚」地学习些少,然后随机应变地灌输给临终者。直至临终者感到「安心」为止。

在死前拥有多少这方面的知识,总比「一无所知」的好。真正的「生命教育」,如果只着重「生前」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而忽略「死后」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就好像一只单翼的鸟儿,难以平衡及起飞。令人类的精神提升及进化,只能原地踏步般局促而行,难有突破

很多「起死回生」的「濒死体验」者有了死后经验之后,感受到「光明」所赋予的回复「本性」能力,都不再害怕死亡。虽然他们都并未真正的死亡,不知道往后的演变如何,但因为知道了少许的「死后知识」,因此都变得「不再害怕死亡」,甚至喜爱「光明」所赋予的极乐感受。可见在死前拥有多少这方面的知识,总比「一无所知」的好。真正而全面的「生命教育」,确实重要

 

如何面对「死前死后」的种种困难

「死亡」是人生众多重大转捩点中的最极者。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危」亦有「机」。当一期的生命走到尽头,也必然是身心最脆弱的时刻。因此多生多世以前积下来的「恶业」,亦在此时刻大量涌现。在最脆弱的时刻要接受最大量的挑战及折磨,而且一旦失败的后果是难以预知的,因此若果视「死亡」为人生中最必须预早准备的关键点,是非常明智及有智慧的,而且也是最必须的。

那些留在可保留记忆的「精神领域」中的「冤亲债主」,以至那些「憎恨心」极重,即使已轮回投生至不可保留记忆的「精神领域」,但「潜意识」仍留有「报复程式」的「冤亲债主」,其「心力」的纠缠不清,都会对身心最脆弱的亡者,形成大大小小的障碍及攻击。对于正面临死亡的人而言,此刻真的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刻。 

若果普遍的人类都认同这一点,不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权力斗争、财富追逐、物质进步、与及恩怨情仇」,在教育的一开始就加入全面的「生命教育」,以精神的提升及进步为主,物质的进步为次,相信人类的精神进化会更能加快及圆满,社会亦会更为安宁舒适、快乐及和谐。

正面临死亡的人,其最大的痛苦大至有下列几点:

观乎「身的病痛」与「心的苦恼」结构比较,似乎「心的苦恼」更形复杂难解,而且「心的苦恼」会加深「身的病痛」。在以往的医疗史中,当医学界认为一名病人属于「无得救」的情况时,就会放弃救冶。由于医疗设施有限,因此只会运用于「有机会复原」的病人身上。等待死亡的病人被搁置到角落,医生不再诊治,而只会用一些维生机器来维持生命。

近代有良知及有知识的人,倡议要为临终病人提供一系列的「舒缓痛楚、解救苦恼」的服务,从「身、心、社、灵」等四种层面,全面为即将离世的病人提供协助。 「身」指身体的护理,即「生理」上之「继续治疗、舒缓痛楚」。 「心」指「心理」的辅导,令临终病人抱有「健康的心态、正向的思维」。 「社」指以「社会」上的现有援助服务,协助临终病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社交上的困难」,甚至协助解决临终病人与亲人间的沟通、感情、郁结等问题。亦协助临终病人处理遗嘱及身后事,令即将离世的病人尽量减少牵挂,方便日后的安心离去。 「灵」指「灵性」上的依靠、信仰,暂时交由一些宗教团体派出义工协助,或由医院之院牧等神职人员来加以处理。 (请参看「莲花海」第24期「生命的终极关爱:如何协助临终病者(1)」一文)

但现今宗教的教义,都存有极大的缺憾。除了「佛教」的「密宗」之外,其余的宗派或其他宗教,对有关「死亡过程」、「死后世界的运作模式」及「危机须知」,以至「应付方法」 ,几乎都是一片空白。有些是「避而不谈」 ,有些是问亦「避不作答」,或者以「顺其自然、不用执着」作答。有些是带你游花园,兜兜转转的「答非所问」,犹如「问道于盲」一样。有些则以坊间传说作答,毫无任何科学根据及合理的理据。

亦是因为这个原因,令辅导他人的宗教义工,只可以劝勉临终病人将一切希望寄托在死后得见宗教之主的「心灵安慰」之上,内容空泛、简单、不实用 、把握不大。但在「转移视线」上是有用的,某些临终病人会因此抱有希望,减轻心内苦恼。但辅导他人的宗教义工,会比较清楚这种方法的虚浮一面,因此到自己真正要面对死亡时,就「真相毕露、无法释怀、难以自控」。

要弥补现今宗教的缺憾,就只有「密宗」的教法能够胜任。 「密宗」的教法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及精细地描述「死后的境界及救助方法」 ,主要是因为「密宗」的「无上密法」部份,皆是由最高的、最古老原始的「法身佛」普贤王如来所传下来。亦只有「法身佛」的能力,才足以解构此等生死奥秘至如此深层极至的地步。这些连科学家都要逐步发掘才能发现其真相的精要,由「藏传佛教」的始祖「莲花生大士」汇集及记录下来,埋于岩洞之内,再由「 嘉玛寗巴」取出,成为现今的《西藏度亡经》及「中阴文武百尊修法」。 (「心性」,又名「 佛性」、「自性」或「本性」,意即身原本拥有,最清明的觉。「佛性」具有极大的能力,可以用三种形态出现。分别是:法身:无任何形体、非物质、遍满一切处、无处不在、无任何仪器或观察力可以观测其存在。属于最高层次的形态。报身:以“光”的形态出现,若果“佛”以“报身”的形式出现,其光度可达一千个太阳的光度,称为“报身佛”。由于其光度太猛烈,要「八地」菩萨 〔「八地」是修证程度的一个级数指标,其「定境」可以超越人类肉眼的「可视光」范围,见到犹如一千个太阳光度的「报身佛」的其中一分光明。〕 或以上,方可以看见。化身:以物质的形态出现,可以随意投生为任何一个界别的众生。)

为了更实质的帮助「人生必有一死」的人类,建立更完善的互动协助,以应付「死亡」的冲击,「转」,「莲花海」将会由(第24期)开始,陆续刊登文章推介这种「舒缓痛楚、解救苦恼」的「关爱」服务。

以上叙述的是协助「死前」的服务,已经陆续在世界各地兴起,香港亦是其中之一,只是尚未普及而已,仍有待各界大力推展至「全民皆知」的地步。而「死后」的服务,仍然是当今社会及宗教最薄弱的一部份

 

最佳的「超度法」与「死后服务」

跟据闻名于世,中外皆知的《西藏度亡经》叙述,亡者在「死后」至「投生」前的一段过渡时期,称为「中阴阶段」,需要在世的人在适当的时段加以适当的引导。好像「导游」般引导亡者「避开危险、脱离困境、面对瞬息万变的陌生异象、发挥不懂运用的潜能、把握难得涌现的机会、提升投生地点的质素」等,并且配合「密宗」独有的、以「中阴文武百尊修法」为主的「超度法」,以最有效及「助缘」的方式协助亡者「增强福德、排除障碍」。这种辅助亡者发挥自身能力作为「主因」,再配以他力作「助缘」的救助方式,确实是最实际、最有效力的全面「死后」服务。可惜现今的时空下还没有这种服务可以提供给社会大众。

由于现今的医疗制度及法例所限,即使要维持「亡者」在断气后八小时内不触碰其身体,亦万分困难,更何况是其他的救助方法呢?毕竟事在人为,只要大部份民众醒觉有这种需要,提出要求,就有希望可以修改法例,加以改善,突破障碍。例如在医院内加入弹性的、可供选择的「死前死后」服务,亦是有效协助人类提升「精神进化」,避免下堕投生较差「精神领域」的助缘。

当然最实际、最有把握的方法仍然是在「生前」学习有关「死亡过程」、「死后世界的运作模式」及「危机须知」,以至「应付方法」等等的修行训练「莲花海」亦会在日后尽量叙述有关方面的可公开知识。而有志学习不可公开部份的实修教法,则可以透过「皈依」后加入「敦珠佛学会」作有系统的循序渐进 修行,再参加「临终诀要与救度精华实修集训」。

所谓「修行」,就是「心以觉照一切为」 ,改多生多世积存在「心识」的「为程式」。令「精神状态」可以进化至还原「本性」而「成佛」,脱离一切「引力」的牵制。但跟据释迦牟尼佛的开示,要如此提升「精神状态」的进化,十分缓慢,足足要等「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方可有望成功。 「劫」指一段时间,一「小劫」等于宇宙经历一次「成、住、坏、空」所需的时间。二十个「小劫」等于一个「中劫」,四个「中劫」等于一个「大劫」。一个「阿僧只劫」 = 1051次经历「成、住、坏、空」所需的时间。 「三大阿僧祇劫」即是未可知的长时间,因为每个宇宙经历一次「成、住、坏、空」所需的时间都不相同。

而「佛教」中的「密宗」教法,由于传自最高的、最古老原始的「法身佛」普贤王如来,因此非常直接、彻底、快速、细微、准确,最重要的是与大自然相配,毫无偏离及可由科学佐证。无须等待「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改多生多世积存在「心识」的「为程式」。可以由捷径中取得「本性」的「还原」。

跟据《西藏度亡经》的描述,死亡后,当「精神身」由生死出口脱离肉身的时候,会见到「光明」。此「光明」的出现是由于困扰人心的一切负面情绪与能量,大约分为八十种,统称「贪念、嗔恨、愚痴」,会在此时刻完全静止,令众生原本就拥有,一直存在的一种自然能力,得以完全显现。 「佛法」称之为「自性」、「佛性」、「本性」。 「本性」可以「 还原」,只要懂得掌握,就可以保持百分百的「还原」,亦即是「成佛」。所谓懂得掌握,就是要「生前」的「修心」与「空性」训练做得好,再配合这个殊胜的教法,就愈有机会保持百分百的「还原」而「成佛」。

一位经由深层催眠,可以回忆「中阴」境界的人士透露,他曾经以1600年的长时间轮回,方才修改了一种错误的「行为程式」,就是「喜欢妒忌」的心性。他说见到一些众生,轮回几千年也改不到一种错误的「行为程式」,所以很庆幸自己的快速修改可以完成。

由此可知,「密宗」的教法是何等的殊胜难得。可以急速地提升「心」的质素、修改大量的「错误行为程式」、还原「佛性」。可惜现今的「密宗」修行人,都将精力及焦点集中在「教法的技巧及方法」之上,而并非放在「 心」的质素之上。若果这些教法无法修改「 心」内的「错误行为程式」,无法提升「心」的质素,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必须有良好的「心之质素」,修持这些「密宗」的教法,方才有成功的希望。没有良好的「心之质素」 ,修持这些「密宗」的教法是不会成功的,甚至有相反的效果。要有效地提升及保持良好的「心之质素」,必须依靠「戒律」的守持

很多「密乘」的传法「上师」在传法时,并不着重「戒律」的传授及监察弟子是否守持「戒律」。其本人亦为了广收「弟子及供养」而不守传法的「戒律」,甚至不认识受法弟子,不了解其个性,不知道受法弟子是否合符资格,会否答应守持「戒律」,就已经授予「灌顶、仪轨」等教法,并且大肆吹嘘教法的「神力」而非教法本身的修持原理及此教法可以如何提升「心」的质素

可以说,这些所谓「上师」或「寗波车(仁波切)」,自身既不守「戒」,亦不懂得教法本身的修持原理及精粹所在,甚至认为守「戒」是一种「多余的执着」,并不符合「空性」,或者认为不符合其切身利益,防碍他们的弘法大计。这种愚痴而无智慧的人,「滥行灌顶、滥收弟子及供养、滥传教法」,都是一些质素极差、不合资格的「上师」。他们只知念诵原文,披着「法衣」、配以「威猛名号」、自封为「什么佛转世」的,其实是一批以「佛法」作为谋生职业的自欺欺人之辈。

跟随这类「上师」的人,学得「密法」愈多,愈「古灵精怪」,迷信程度甚至达到「丧失理智」的地步。什么就几多世投生都不堕落,「犯戒」也不用怕。性格变成「自尊自大、不守戒律、目空一切」,简直是「无法无天」。 「教派仪式、加持手法、灌顶、药物」变成「主要」,「修心」变成「不需要」

有一位母亲投诉他的儿子,本来已是脾气不佳,修持「密乘」之后,房内及房门,挂满类似武器的东西,脾气比以前更坏,甚至动武踢门及要胁要打母亲。她的儿子说已经「灌顶」无数,具足保护,所以什么都不怕。她的母亲用「无法无天」来形容她那个学了「密乘」教法之后,愈来愈「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做」的儿子。若果那些弘法「上师」再不醒觉,「密宗」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为「纯粹的巫术」,实在可惜

怪不得「预言」说,在这个「贤劫千佛」的时空里,只有两位「佛」会弘扬「密宗」,其余998位「佛」都只弘扬「显宗」,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上师」及「信徒」的质素差,难以传授。如果现世的「上师」及「信徒」再不珍惜,很快就会将珍贵的教法扭曲,「名存实亡」,实在可惜

为了令世人更能了解真正的「密宗」教法,不误入盲从的迷信之中,亦为了与现实状况的互动及配合,给予世人更全面提升「精神领域」的路径及服务,在10年前(1998年1月),于香港成立「敦珠佛学会」;在3年前(2006年1月)出版「莲花海」双月刊;在1年前(2008年6月) ,委派四名具学士或硕士学历,甚至是执业西医的弟子,前往进修由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纾缓关顾学士后文凭」课程(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nd-of-Life Care)。

由于这四名弟子的「菩提心」及「尊师重道」的品格,现在他们都顺利毕业了,并且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这些宝贵的知识与每一位有兴趣的众生一同分享。谨在此向这四位弟子致谢。

作出一连串的努力,目标只有一个,就是 「如何方可有效地、实际地协助人类提升其精神、心性的进化程度,以至脱离轮迴引力的控制。」而在过程中,若果因「比较各种的修行方法」 (请参阅「莲花海」之「智慧的修行方向」第22期至27期)而开罪了某宗教或佛教之某宗派,谨在此致以万二分的歉意。为了众生的利益,已到了「真话直说」的地步,并非刻意损毁,恳请体谅

下一期,会进一步剖析有关「死后世界、如何更有效的帮助亡者」等种种知识,以及分享未完的问题。 …(待续)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