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六)

前文提要

不同的「臨終景象」與不同的形成原因

「臨終景象」依其產生的「主因」與「助緣」之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1. 「四大分離」 — 「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包含一切記憶),與「助緣」:外在環境的「四大分離」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八)「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文)

2. 「腦內啡肽」「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與「助緣」:外在環境的「腦內啡肽」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一文)

3. 「業力」 — 「主因」:由內在的「意識」及「潛意識」,與「助緣」:外在環境的「業力」配合而形成的「臨終景象」– 分兩種:

1.) 好的 – 因

a.善報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一)一文)

b.自身修行之力而形成。(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二)一文)

2.) 壞的 – 因

a.惡報、

b.寃親債主索償之力而形成。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三)一文)

跟據調查記錄,大部份臨終者見到的景象都涉及

1. 保護者或仇家:

好的 — 見到已逝去的親人或友人、不知名的保護者、神或佛來迎接
壞的 – 被一群惡形惡相的人或獸圍困、與一群面目迷茫的眾生為伍或同行

2. 陌生的地方:

好的 — 見到亭臺樓閣、花田、河川、光芒的地帶、鄉鎮或城市
壞的 – 見到荒野、森林、黑暗、地洞、地獄

3. 凌亂而無法清晰記憶的事物

究竟佛教,如何評論這些現象呢?佛教說人死後會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正式投生,為甚麼臨終者還會見到已死去多年的親友來迎接呢?這些已死去多年的親友為甚麼還未投生呢?他們的顯現,究竟是臨終者的幻覺?抑或是真的呢?還有其他原因嗎?那些陌生的地方,是否就是將要投生的地方呢?有什麼情况,會令臨終者的正常投生受到更差的拖累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亡者避開苦難,提升投生的地方呢?

「臨終一刻的情緒」與「投生畜生道」的相互關係

臨終一刻的情緒,與臨終者在自身境界中的所見所聞,究竟對亡者日後的投生環境,起着多大的影響呢?現今的社會,對臨終者的離世過程並不十分重視,對亡者能否有足夠能力應付「充滿兇險而又變幻莫測的死後世界」,更加是「一無所知、一廂情願」,以為有宗教的信仰,就等於解決一切的問題(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四)一文)。畢竟大自然的演變程序,加上亡者的「心識」狀況,以至其本身牽連的眾多「業力」,並非一般的宗教信仰力量就可以解決。(「業力」即「引力」,「業力」網絡:由於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惡」的行為,形成自己內心及受影響的其他人之「 心力」互相糾纏,成為互相影響的「引力」網絡,稱為「業力」網絡。請參看由「敦珠佛學會」出版的「業力不可思議」。)

「臨終一刻的情緒」與「臨終景象」,亦是「 業力」的其中一種作用,就像一個火藥庫的引火點,可以引爆「善業」或「惡業」的火藥庫,令「業力」能迅速產生作用。因此臨終者的離世過程是安祥抑或苦惱,「臨終景象」是好抑或是壞,都存有極大的影響力。上一章已舉出希特勒的個案作為指引性的例證(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五)一文),現在再舉出另一個個案,讓眾生引以為鑑。

個案三十二:

在中國的南北朝時代,有一位皇帝名梁武帝,其妻皇后病重於床上,正處於彌留狀態。當皇后病重時正值酷暑,宮女不斷為她搖扇,十分疲累。一不小心,宮女將所搖之扇掉在皇后的身上,令她感到非常痛楚。皇后頓時生起前所未有的忿怒心態,卻又口不能言,於是更增怨忿。

盛怒令氣弱如絲的她即時命終,「心識」被「 嗔念」牽引,將以往多生所種之「惡因」帶出,生起「現行」(立刻生效的意思),帶領她投生成一條大蟒蛇。由於皇后以往多生亦曾作善業,雖然已成大蟒蛇之身,仍未忘記在世時之皇后身份,游於宮殿之樑上,不肯離去,祈望曾為丈夫之梁武帝可以解救其困境。

梁武帝臨朝時發現此大蟒蛇,群臣大為驚恐。梁武帝向當時之國師寶誌禪師詢問。寶誌禪師向梁武帝解釋前因後果,並答應梁武帝之請求,為解皇后之困境,起草一篇「懺悔文」 ,向皇后逐一解說,促請皇后以至誠懺悔罪障,誦讀「懺悔文」。

不久,於一個雷電交作之晚上,大蟒蛇被雷電所擊,死於宮殿後山,皇后終於可以脫離「 畜牲身」而投生於「上三善道」(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此懺悔文日後成為漢土中十分著名的「梁皇寶懺」(詳情請參閱「敦珠佛學會」於2000年6月出版之《蓮花》第3期之「 智慧的點滴 – 臨終一刻的重要性」一文,第46-50頁)。

「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三)一文中之個案三十,描述死後進入「鬼道」的情況及特點,而「瀕死體驗的意義」(二十五)一文中之個案三十一,則是描述死後進入「地獄道」的情況及特點,現在的個案三十二,正好是描述死後進入「畜生道」的情況及特點。三種「惡道」的進入,都非常容易,作為眾生的我們,實在不可忽視

很多人都會認為,除非犯了什麼殺人放火的大罪,死後才會投生這三種「惡道」,由於大部份人自問今生都無犯下任何「大過失」,因此心想:「自己一定不會投生這三種〝惡道〞的。」這種想法,也正是曾經「齋僧、行善積德」之皇后的想法。但是為甚麼皇后會有如此的下場呢?懂佛法的人會說:「這是因為皇后在多生多世之前曾做過大惡行為的緣故,現在是〝因緣〞成熟了,所以投生〝畜生道〞。也因為皇后後來行善積德及懺悔,所以可以脫離〝畜生道〞。」有沒有其他的說法呢

釋迦牟尼佛在《大樓炭經》忉利天品第九(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第一冊 No.23電子版)[0296c26]中說:【其有人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從是人間命盡。墮泥犁中。受命及得名色。得六入。有人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從是人間命盡。墮畜生。受命及得名色。從名色得六入。其有人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從是人間命終。墮餓鬼中。受命得名色得六入。】( A.「名色」:「名」即「心法」,「色」即「色法、物質法理」。於「人道」中「入胎」後四十九天,始有「心色二法」的構成。 B.「六入」即「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於「人道」中「入胎」後第十九個七日,即133日,始有「六根」的構成。 C.「泥犁」即「地獄」。「地獄」一詞,梵語原稱為Niraja或Naraka,音譯為「泥犁耶」或「泥犁」。意譯為「無有」,即「沒有喜樂和福德的地方」。)

意思是【若果人以「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此人在命終時,會投生「地獄道」,受命得「地獄身」。若果人以「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此人在命終時,會投生「畜生道」,受命得「畜生身」。若果人以「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此人在命終時,會投生「餓鬼道」,受命得「餓鬼身」。】

同樣是「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為甚麼會投生不同程度的「惡道」呢?「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很多人在無意之中都有發生,根據《經文》的說法,是否都會投生這三種「惡道」呢?有甚麼方法可以避過這種災難性的投生呢?

 

最易下墮投生「地獄道」的「高危」一族

「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是因為「心念惡意」,其根源在於「心」的素質。當「心」的素質為「惡」,而「念」含「惡意」的比例經常都在百份之八十以上時,就屬於「高危」的眾生。這一類「高危」的眾生,其行為好像「行走於高空的鋼綫」一樣,隨時都會危害生命。其行為不但會隨時危害其他的眾生,亦同時會危害他自己。尤其在「關鍵性」的時刻,例如「生死一綫間的重要時刻、抉擇投生方向時的關鍵期、生存形態並不穩定的時期」等。這一類「高危」的眾生大都會投生往「地獄道」。主要原因是因為其「心性」經常處於「 惡念」之中,在「以惡養惡」的「惡性循環」往復下,「惡念」的毒性都偏向日益高漲的狀態,因此大都會直接投生往「三惡道」之最的「地獄道」中。

因此修持「密宗」的「忿怒尊」,其危險性就正如蓮師的忠告一樣:「修持〝密宗〞,如蛇在竹,非上即落」。若果修持「密宗」的「忿怒尊」而不著重「修心的素質」,就有如「自取滅亡」一般的愚笨。

在些「密宗」的「上師」、書籍,為了突顯其宗派之「忿怒尊」如何的神威,不惜扭曲史實,以謊謬神怪的「祖師神通故事」,宣揚其宗派之「忿怒尊」及祖師如何「殺人於無形」 、如何「以殺人的能力來突顯其尊貴」、如何「差遣〝護法〞取人心臟於剎那間」等邪惡的故事,以此吸引〝無知〞的信眾來崇拜、皈依其門派及「上師」,實在是對「密宗」的一種「羞辱、踐踏、扭曲」,企圖以「巫術」插入「密宗」的修法之內,「魚目混珠」,完全與「佛法」的真義互相違背。大自然的規律與運作,是以「心」的素質來定位的,亦即是「物以類聚」。釋迦牟尼佛一早就已經揭示了這種真理「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必墮〝三惡道〞」

因此凡跟隨這一類「上師」或宗派之信眾,必須「醒覺」,立刻離開,因為您已經身處險境,屬於「高危」的一族,正走向「地獄道」之門。不要再沉迷於「修持的〝忿怒尊〞有幾〝勁〞、有幾〝威〞,可以擊敗所有人,因此覺得自己有〝幾尊貴〞。」應該醒悟「有〝幾危險〞,你下墮投生〝地獄道〞的機會率〝有幾高〞。」

當「心」的素質為「惡」,而「念」含「惡意」的比例經常都在百份之五十左右時,就屬於「中危」的眾生。這一類「中危」的眾生,其行為好像「踩高蹺」一樣,會隨時上一跤,招致可大可小的致命傷。其行為既危害其他的眾生,亦同時會危害他自己。尤其在上述的「關鍵性」時刻,這一類「中危」的眾生大都會投生在「地獄道」或「餓鬼道」之間。

當「心」的素質為「惡」,而「念」含「惡意」的比例經常都在百份之三十左右時,就屬於「有危」的眾生。這一類「有危」的眾生,當身處在上述的「關鍵性」時刻時,就會像「 擲骰子」一樣,有百份之三十的機會投生在「 地獄道、餓鬼道、或畜生道」之間。

曾經有一個台灣的「瀕死體驗者」如此憶述自己的境況:「我自幼就好勇鬥狠,後來還加入黑社會。我經常拿着利刃與人揮砍,誰贏了,誰人就是〝大哥〞。在一次大型的衝突中,我殺得性起,見人就斬,血液濺得我視綫都模糊了。冷不防地被人砍了幾刀致命的,我痛得倒下去。就在倒下的一剎那,我發覺自己身處一個無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我自問是一個膽大包天的人,但也敵不住那種恐怖的感覺。四周圍著要撕裂我的怪物,又像人,又像獸的怪物。我像瘋了似的要衝出重圍。我知道這裏就是聞說中的地獄,我以前一點也不相信,只相信我自己。只要有權、有錢,就什麼都有,還有什麼好怕呢?我以往最怕無錢。但現在我知道我最怕的是停留在那裏,我必須想辦法離開,否則愈遲就愈無機會了。

我又叫又喊的,只想著要立刻離開那裏。在狂亂之間,我發覺我又回到了人間,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雖然我感覺身體有强烈的痛楚,但竟然心裏有說不出的歡喜。經過那次經驗之後,我決定重新做人。我後來離開黑社會,只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我無法忘記地獄那種恐怖的感覺,我永遠也不要再到那裏。」

這個個案說明了一個重點,就是當「心」的素質為「惡」,而「念」含「惡意」的比例經常都在百份之八十以上,再加上「惡心」正處於「關鍵性」的時刻,例如「生死一綫間的重要時刻」,就會立刻產生「惡業」的「果報」 ,無須經歷「中陰身」的投生過渡期。這位台灣的「瀕死體驗者」,就正在殺氣騰騰的「惡念」中踏入「生死一綫」的「關鍵性」時刻,因此即時下墮「地獄道」。證明釋迦牟尼佛在《大樓炭經》忉利天品第九中說:【若果人以「身體行惡事、口出惡言、心念惡意」,此人在命終時,會投生「地獄道」,受命得「地獄身」。】此事實真實不虛,而且就發生在命終時。

 

引發「業力」產生「果報」的「引爆器」

上述有關皇后的故事之個案三十二,曾刊載於《蓮花光》(有別於「蓮花海」,出版於1999年。)合訂本內「智慧的點滴3」一文,亦曾舉例於1999年出版的「修心與修行」十片光碟。此個案的重點在於證明「臨終一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型關鍵期」,此刻的「情緒、心念」,屬善屬惡,是引發多生多世「善或惡業」立刻產生「果報」的主要「引爆器」。

很多人可以理解上述那位台灣的「瀕死體驗者」,為甚麼會下墮投生「地獄道」,因為他「殺人」及經常「心存惡念」。但為甚麼皇后生前曾齋僧及行善積德,只做了小小的「 惡業」,死時心存忿恨,就要下墮投生「畜生道」呢?很不公平啊!這又是否符合釋迦牟尼佛在《大樓炭經》忉利天品第九中的說法呢?「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很多人在無意之中都有發生,根據《經文》的說法,是否都會投生這三種「惡道」呢?有甚麼方法可以避過這種災難性的投生呢?

關鍵點就在於這些「心存惡念」,是否生起於「生死一綫間、轉型期等重要的時刻」。多生多世所累積的「善業或惡業」有很多,問題是會引發那一種「果報」先生效呢?跟據大自然的規律,在决定投生獲取未來生命型態的取向時,以那一種「業報」先被引發生起為「主導」。而那一種「業報」先被引發生起,則取决於當時的「引爆器」性質。而「引爆器」就是「心念」。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大樓炭經》忉利天品第九中的說法全部集中在「心念」之上。無論投生在「地獄、餓鬼、或畜生」道,都用同一句「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作為「主因」,一字不變。而「生效時間」則全部都設定在「命終時」

不懂大自然演變規律的人,會說釋迦牟尼佛「 一味靠嚇」,「命終時」人都死了,難以證明,你說什麼都可以。懂得大自然演變規律的人,會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十分符合邏輯理據。無論是「地獄、餓鬼、或畜生」道,都是「惡念」者的「聚居地」,因此只要符合「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就會投生那些「惡道」。而「命終時」是由「零」開始的「轉型關鍵期」,因此「生效時間」全部都發生在「 命終時」。並非釋迦牟尼佛以「不可見的死後狀况」來恐嚇你,想你行善積德,而是一種「 真實不虛的演變規律」,因此釋迦牟尼一字不變的重複敘述。

由於死時的「心念」狀態十分關鍵,是投生「 主因」的「决定者」,因此皇后即使在生前曾齋僧及行善積德,其「善因」亦只能繼續積存,未能於「命終」時立刻引發善的「果報」 。相反地,由於皇后平時以「皇后」自尊自大,不容忍小宮女有犯錯的餘地,一有犯錯,立刻發怒處罸,成為她的「慣性」處事程式。結果死時亦難忍小宮女的些微犯錯而「動怒」 ,引發「嗔心」的「惡業果報」,投生以「嗔心」著稱的「蛇」。幸好皇后只想着處罸小宮女,如果她當時想著「處斬」小宮女,相信她會立刻投生「地獄道」。

皇后的個案,啓示了幾個「人生」的要點:

1. 即使生前、或多生多世以來,積集無數「善因」,但於「臨終一刻」,未來之命運,仍然受制於「當時一念」

2. 即使今生從不作「惡因」,甚至於此生大量積集「善因」,但以往多生多世所積集之「 惡因」(佛家稱為「宿業」),難以估量,猶如計時炸彈,隨着主因助緣之條件和合,即時引爆,令你措手不及。

3. 皇后由於生前曾齋僧禮佛,種下「善的主因」,前生之事未忘,得寶誌禪師之「助緣」,因而最終可以脫困。

4. 皇后雖然得寶誌禪師之助緣,仍有賴其本人是否肯聽從寶誌禪師之勸勉,至誠懺悔,因而引發其「心識」內之「善因種子」生起「現行」(立刻生效),方可脫離「畜生身」而投生「三善道」。

5. 皇后若果於生前或多生多世以來,從不積集「善因」,即使寶誌禪師相助,亦會因皇后並無「善因」可被引發而救助失敗。亦即是說,皇后方為救度過程之「主因」寶誌禪師只為「助緣」

6. 由於以往多生多世所積集之「善因」與「惡因」,數量與比例,均為未知數;而於「臨終一刻」,究竟是「善因」會被引發,抑或是「惡因」先被引發,同樣是難以捉摸,猶如「心」之飄浮不定,並無定數。「生死事大」,此既是所有佛教徒,為何要全情投入於「修行」之「主因」,亦是「修行」之動力來源。

若然輕視「臨終一刻」之重要性,不以任何「 修行」之力作整頓,加強把持「臨終一刻」之去向,結局可以是極度悲慘的。「修行」乃扭轉命運之唯一途徑

「擒賊先擒王」,因此「修行」之首要任務,是修改蘊含「貪、嗔、癡」之「自然反應」為符合佛陀所指示之「善念及善行」,此等訓練可以於「臨終一刻」時,提高繫「心」念於「 善」念之把握,亦即是令「命運」之動向趨向上生「三善道」。此項目標,為「修行」目標之最低要求。「修」之另一項重點目標是「脫離輪迴」之牽引力,不再受自然規律之約束。以修持「密乘」法要為例,如果臨終時能清晰地「觀想」自身為「如幻」之「本尊」身,配合「修心」基礎,可以藉「心」之力量脫離輪迴之大自然牽引力,直往「本尊」剎土。於此修行者必須緊記,若在過程中缺乏「修心」基礎,單靠清晰地「觀想」自身成「本尊」身,脫困行動一定失敗,而且會下墮「三惡道」,「地獄大威德」故事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修行」之最高目標是成「佛」,得最高之自由,成為自身「命運」之真正主宰。

必須緊記,同樣是「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但不同程度的惡念,會投生不同程度的「惡道」。「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很多人在無意之中都有發生,根據《經文》的說法,如果不加改善,並且在命終時繼續如此,就會投生這三種「惡道」。只有「修心」 ,才可以避過這種災難性的投生

「說時容易做時難」,因此要避過上述那種災難性的投生,除了長遠的計劃必須先從「修心」入手之外,一些關鍵的時刻,亦必須特別處理。例如面臨命終之時,就要力保臨終者在「臨終一刻」的「情緒、心念」,都處於「善念及穩定」的狀態。如何力保呢?現今的醫療制度及系統,都忽視臨終者的「情緒、心念」處理,即使具有宗教信仰,亦無補於事,未能全面照顧臨終者的所需。(請參看「蓮花海」第25期,「生命的終極關愛:臨終關顧系列(2)」一文。)究竟什麼才是臨終者的真正所需呢?「 投生的去向」乃命運的最大轉捩點,亦是「精神」能否繼續提昇進化持續退化的轉捩點,究竟人類應如何部署及計劃,方可有助於「人類精神文明」的進化提昇呢?下一期將會繼續與各位探討這個人類一直未有全面關顧的問題。

 

返回「生命提昇」頁面觀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選文章

前往「本會出版」頁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資訊

前往觀看深層 「生死教育」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