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意義(十一)

「疑慮與驚恐」的產生原因

負面的「瀕死體驗」(Negative Near-Death Experiences)與「臨終時」所見到的惡劣境象,令很多經歷過的人、以致旁觀者陷入驚恐與迷惑,在心理上構成一種「害怕遇見」的壓力。所以死亡所帶來的創傷,並非只有「與所愛的人經歷慘痛的分離、忍受難以言喻的孤單、寂寞、與掛念」,還有無窮的疑慮與擔憂。

如果生命真的會延續,那麼死亡之後的你、以至你們的至親,會有何遭遇呢?從眾多的「瀕死體驗」個案中,你會發現「生命真的會延續」是一種確實存在的事實,是大自然的一種演變規律。問題是這種「演變規律」超越你的知識範圍,甚至難以掌握。這種「略知一二」及「完全失控」的情况,就是「疑慮與擔憂」的根源

疑慮的根源,來自對事物的一知半解

驚恐的原因,來自對事情的無法掌控

如果想徹底地剔除對「死亡」的「疑慮與驚恐」,最好的方法是面對「死亡」、了解「死亡」,並且學習如何掌握有關「死亡」的一切。為什麼要剔除對「死亡」的疑慮與驚恐呢?因為「死亡」是「無可避免」的,並且「無處不在」地發生在你、你的至親、與及朋友之間。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不學習掌握有關「死亡」的一切,所帶來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而且永無休止地束縛着你、你的至親、與及朋友。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永無休止的輪廻,是極度痛苦的事,必須徹底解决」。

「死亡」之後是否必定會遇見好像「負面瀕死體驗」般的惡劣環境呢?如果是,又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或者掌握及改變惡劣的環境呢?答案是「死亡」之後遇見惡劣環境的機會率極高,原因是:

1. 最美好的階段:死亡的第一個階段,可以說是最美好的,因為亡者的「精神身」脫離肉體的時候,進入物理性的能量轉變,在「無引力」作用的狀態下,最容易見到「光明」 ,亦即是見到自己的「本性」(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四)「瀕死體驗的意義」(五)一文),比較容易回復部份「本性」的能力。可惜即使有如此美好的階段存在,但跟據「瀕死體驗」的研究報告,亦只有16-20%的「瀕死體驗」者見到「光明」。例如著名的「瀕死體驗」研究者凱尼斯.林格,得到醫療機構的協助,以嚴謹的科學方法蒐集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發現只有16%的「瀕死體驗」者見到「光明」。在眾多的個案中,雖然幸運的主角見到「光明」,但由於生前未經適當的修行訓練,很快就退出「光明」的狀態。

2. 變幻莫測的不良階段:如果亡者不「起死回生」,跟據「西藏度亡經」的描述,之後的境况,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為什麼會非常不穩定呢?因為一旦退出「光明」,或者見不到「光明」,就表示「無引力」作用的狀態已經迅速消失,亡者將會重新受到「引力」的操控,《佛法》稱為「業力」(「業力」網絡:由於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惡」的行為,形成自己內心及受影響的其他人之「 心力」互相糾纏,成為互相影響的「引力」網絡,稱為「業力」網絡。請參看由「敦珠佛學會」出版的「業力不可思議」) 。由於太多「引力」的同時作用,而亡者又毫無「心力」的訓練,亦即是毫無穩定的「 自主」能力,所以情况變得非常不穩定。愈往後的階段,「引力」的操控作用亦將會愈大,所以情况會變得愈差。要想從惡劣的「 精神領域」中脫離,轉往好的「精神領域」 ,也愈困難。

所以如何才可以見到「光明」,又如何才可以不從「光明」中退出,成為所有「藏傳佛教」修行人的重要課題及訓練核心。要保證死後只會見到「光明」,不會進入惡劣的「精神領域」,首先要掌握有關的一切資料。究竟為什麼會有負面的「瀕死體驗」呢?

負面「瀕死體驗」的產生原因

有一些「瀕死體驗」的研究者認為,出現負面「瀕死體驗」的原因是: (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十)一文)

1. 不良心態

2. 投射作用

3. 氣場不良

4. 反省作用

這四點理由都十分單向,忽略了雙向及多向「交錯作用」,所以十分片面,無法描繪真正「死後世界」的複雜性及多變性。產生負面「 瀕死體驗」的真正原因是:

1. 「主心態與他力」的交錯作用

2. 「主力投射與他力投射」的交錯作用

3. 「業力網絡」的交錯作用

為了詳細地解釋上述的三種原因,不妨舉一個實例,作為解釋的註腳。

個案十:

史蒂芬妮十分喜歡「靈性」的探索,她自幼就是一名浸信會教徒。她深刻地知道好人死後會上「天堂」,壞人死後會下「地獄」。她被灌輸很多有關「地獄的懲罰」,所以她自幼就很害怕「上帝」。她心地良善,經常資助貧苦的兒童。她參加「內心平和運動」組織的聚會,又使用「催眠療法」、「回歸前世療法」。由於有太多的不瞭解,但又從這些療法中獲得片面的「靈界知識」,因而內心產生很多矛盾。在「瀕死體驗」產生前,她已修練至「看見人的氣場、預言未來」。她只學習英文,但藉着催眠,她可以說出六種不同的語言。

在她三十歲的時候,因為嚴重的細菌感染,發高燒至華氏105度,要住院接受治療,並且產生負面的「瀕死體驗」,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的身體筆直地向上飄起,好像有類似麻繩的東西牽連着我,但又看不見。我進入一個黑暗的空間,之後是一條很長的隧道。走出隧道之後,我見到一生都未曾見過的美麗山谷。那裏綠意盎然、花田爭艷、天色蔚藍。但我卻出奇地感到毛骨悚然。

我見到遠處走來一個美女,穿着飄逸的長袍。我迎向著她,當她愈走愈近時,她的面貌開始改變。她的臉變成一個熊頭,然後一個個不同的動物頭不斷地變換。最後變成一個野豬頭,有獠牙,還不斷地流着口水。我覺得自己產生幻覺。後來我被拉回自己的肉體,那種感覺就好像跳入泳池時,身體與水面碰撞一樣。」

 

「主心態與他力」的交錯作用

由於史蒂芬妮在負面的「瀕死體驗」產生前,已經具有高度的「透視能力與觸覺」,所以她可以感覺得到「生死能量連綫」的存在(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二)「瀕死體驗的意義」(三)一文) 。這條「生死能量連綫」的存在,大部份的「瀕死體驗」者都無法察覺。這些能力來自她對「靈性」的不斷開發,《佛法》稱為「心」的開顯。

可惜她不懂得《佛法》,尤其是「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不了解大自然的「演變規律」,亦不懂得「應付的方法」。雖然不斷培育「透視能力與觸覺」,但當見到種種的怪現象,既脫離現實、又無法解釋的「靈界」境象時,就會產生莫名的「憂慮與驚恐」。

即使身處異常美麗的環境,仍然不自覺地以高度的「透視能力及觸覺」,發揮她的預知能力。而收到的訊息是「毛骨悚然」。為什麼會這樣呢?究竟真的將會發生不幸事情,所以她接收到驚恐的「毛骨悚然」感覺,抑或是「自己嚇自己」的過度憂慮呢?

其實身處美麗的環境,已經是難得的「靈界」境象。其它超過億萬倍的恐怖境象都有,而且在比例上,比美麗的環境多無限倍。史蒂芬妮如此幸運,落在美麗的環境,既無被傷害,又無被襲擊,一點痛苦的感覺都沒有,為什麼還是接收到驚恐的「毛骨悚然」訊息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長久以來,她的心內都存在着無數的矛盾與疑惑。愈接觸如茫茫大海般的「靈界」,就愈加「茫然不知」。心內湧現着憂慮與不安,這就是史蒂芬妮的「主心態」。這種「主心態」導致她在安全兼美麗的環境下,由於對「靈界」的變遷不熟悉、不理解,所以仍然感覺驚恐的「毛骨悚然」

當美女出現,史蒂芬妮迎向着她,顯示她並不抗拒這位美女,但卻存有好奇心。否則她應該是「靜處一旁」的等待,而並非急於迎向着她。結果「好奇心」換來一場不知所措的「驚嚇」。美女竟然會變臉。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其實跟據「藏傳佛教」的教法,「好奇心」是致命的「死穴」。「靈界」的變遷,以「 心」為主導的力量,「心」的變化速度,與「靈界」的環境變遷「直接掛鈎」,與人間的「間接掛鈎」,無論在速度上、變化上,都有「天壤之別」。所以最優秀的「藏傳佛教」教法是什麼呢?就是爭取「心」的「主導權」。不要存有任何「好奇心」,立刻進入「修法程序」,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及速度,前往「佛的淨土」,停止一切的「靈界」變幻。

很多修行人都低估了「靈界」環境的變遷速度,亦高估了自己的「心」力及處理方法,因「一時大意」而失手,要繼續「輪廻苦海」,甚至「身陷險境」。他們都忽視了「他力」的影響程度,以為只用「修法」作為「主心態」就可以改變一切。

「他力」是指什麼呢?「他力」是指「 當時的空間」之內,所有存在着的其它「引力」 。例如當時的磁場、其他星球或物體所發出的「 引力」、其他眾生所發出的「心力」等等。可以說,以「心」為主導力量的「靈界」環境,是一種「能量」的「即時」角力場。由「主心態」、以至任何「他力」所發出的力量強弱,來决定「 靈界」環境的「穩定程度」與及「優劣程度」。誰勝誰負,效果是「即時」出現的,「立竿見影」的,速度可以快過「光速」。

要爭取「心」的「主導權」,主宰自己的命運,並非想像般容易及簡單,還要視乎您「修什麼法、是否在關鍵的適當時刻去修」,而修的時候,您「心力的強度、專注力度、定力度」是否足以抵抗主要的「他力」而從中脫困呢?這些都是極之重要的關鍵點

史蒂芬妮當時身處既美麗,又無痛苦的環境,顯示「他力」的作用正處於「正面」的優良狀態。如果作為一個懂得「藏傳佛教」教法的修行人,應該知道「良機不可失」。只要摒除「 好奇心」,就可以在「從容不迫」之下修法前往「佛的淨土」。在「主心態」與「他力」交錯作用,而一切均在「正面」的優良狀態時,就要把握良機。在「瞬息萬變」的「靈界」環境中「等待」,對懂得「修行」及其中「利害關係」的人而言,並不明智。

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美女要不斷地變幻不同的野獸頭呢?是自己的幻覺,抑或是「他力」的作用呢?有什麼其他的解决辦法嗎?「藏傳佛教」的教法裏,有「對治」、甚至「加以運用」的修法嗎?

「主力投射與他力投射」的交錯作用

史蒂芬妮經歷這次負面的「瀕死體驗」之後,歸咎於自己以往胡亂探索「靈性」,採用了太多的「催眠療法」、「回歸前世療法」,令自己「走火入魔」。結果召來一場驚嚇的負面「瀕死體驗」,「見鬼」多過「見人」。自此以後,她决心不再接觸這些療法。

雖然她因為修練而擁有「預知能力」,但由於沒有「佛法」的智慧作為平衡及解釋,引致「壞處」多過「好處」。(請參看「瀕死體驗」(五)一文中,對「預知能力」的解釋。)

跟據「藏傳佛教」著名的「密續」:《加寗斯確》(Karling Zhi-khor)中之詳細版「西藏度亡經」,既有「靈界」環境的特定描述,亦有著名的教法:《中陰文武百尊》(詳情請參看「蓮花海」第八期,P.40-45),專門應付這些環境。更殊勝的地方,就是運用這些特定的「靈界」變化,協助自己往生「佛的淨土」

為什麼美女要不斷地變幻不同的野獸頭呢?這種半人半獸的境象,很多經歷過負面「瀕死體驗」的人都見過。由於「業力果報」的影響,很多眾生都曾經被「引力」牽引而投生為「 畜生」。即使釋迦牟尼佛,亦曾親自表白,其過去生曾經投生為「畜生」。這種有關自己曾經是「畜生」的隱性記憶,埋藏在每一個眾生的「 心」內。當「人」與「獸」的隱性記憶爭扎着浮現,例如不願做「畜生」,只願做「人」,但「 獸」的隱性記憶又揮之不去,就會出現「半人半獸」的隱性記憶

當身處以「心力」為主導,有如「靈界」的高度變遷環境時,這種「隱性記憶」會輕易地被類似的「引力」吸引而浮現,成為「主力投射」。主角會見到「半人半獸」的境象。這種類似的「引力」來自何處呢?答案是來自存在眾多「半人半獸」的「魔界」。這種「魔界」的形成,是由「業力」善惡參半,但「心性」及「嗜好」都偏向「粗俗、暴躁、慳貪、無知」的眾生所形成。

由於「畜生」及此類「魔界」所佔的比例眾多,共同發出的「引力」亦相對地比其他界別大,加上大部份眾生都存有「半人半獸」的隱性記憶,兩種「引力」的交錯作用,令這些境象的顯現,成為「靈界」的一種普遍現象。為了對治這種現象,防止修行人下墮「畜生道」或者「魔界」,《中陰文武百尊》內的教法,特別運用這些境象的顯現作為修法的對象。

修行此教法的修行人,會以「修法」連結同類型,但磁場卻全屬「正面」的「諸佛」壇城作為「加持」,改變當時的「磁場及引力」狀况。令「半人半獸」顯現為「忿怒本尊」(現出兇猛相狀的佛像,被稱為「忿怒本尊」)及其眷屬的「殊勝降臨」。衪們一部份的相狀都是「半人半獸」,所以修行者在「靈界」見到任何怪物時,都「見怪不怪」。不單不會心生恐懼,而且確知這是守護各各下墮「畜生」及「魔界」路口的「 護持本尊」,為協助修行人而顯現。這是一種充分發揮「主心態」、轉移「他力」路向,令「主力投射」與「他力投射」成為同一路徑的「正面投射」,協助修行者直往「佛淨土」的殊勝修法 ( 請參看「敦珠佛學會」出版之「盂蘭盆會與中陰文武百尊之殊勝處」)。

在某些個案裏,有一些「瀕死體驗」者見到不同的路口,都站着一名「半人半獸」的怪物,嚇至「失魂落魄」,驚惶失措。如此慘狀,就是因為對境况的不理解、對環境的失控而引致。又甚會懂得運用呢?

《中陰文武百尊》的教法之內,還有其他的修法程序,可以協助修行人應付「變幻莫測」的險境,往生「佛的淨土」,這裏不會論述。但「藏傳佛教」的「以諸境作助道、化險為夷」的實用教法,確實是一種極為「對題」兼「 貼題」的教法。既順應大自然的「演變規律」,亦「俯拾即是」救命的方法。「不避、不閃、不懼、不怕」的「胸中有數」心態,令修行者不會因「無知」而「憂慮」,不會因「無法掌控局面」而墮入「驚恐」的無助深淵

 

「業力網絡」的交錯作用

很多佛教徒,由於不理解《佛法》的真確道理,無法認知存在於宇宙之間,有一種極為龐大的「引力」網絡,正控制着一切的眾生。《 佛法》稱這種「引力作用」為「業報」(「業報」 :由於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惡」的行為,形成自己內心及受影響的其他人之「心力」互相糾纏,成為互相影響的「引力」網絡。如果受到「善的心力」影響,稱為「的業」。如果受到「惡的心力」影響,稱為「的業」。請參看由敦珠佛學會出版的「業力不可思議」)

「善的業報」來自以往「多生多世」曾受恩於你的「報恩者」,《佛法》稱為「福報」。「惡的業報」來自以往「多生多世」曾受被你所害的「報仇者」。《佛法》稱為「業債」。史蒂芬妮身處既美麗,又無痛苦的環境,顯示她的「福報」在「當時」而言,正取得優勢。

當美女不斷地變幻不同的野獸頭時,顯示她的「福報」在「當時」而言,正在與惡的「引力」不斷爭持,已由優勢進入劣勢。這是「善惡兩種業力」正在「交錯作用」的現象,結局是「 美女與野獸」同體。也顯示她的「寃親債主」正要向她討債。

如果「寃親債主」要對付你,用他們的「心念」影響你,通常的方法是投射一些影象在你的「心」內,令你在迷亂中走入他們的陷阱之中。所以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要求亡者在死後一至七日內都必須「一心不亂」地唸誦佛號,目的就是令「寃親債主」無法投射他們的「心念」。因為如果你能夠做到「一心不亂」,並無空隙容納其他的「心念」,就不會被扯入惡劣的「精神領域」。

如果不懂得「密乘」的觀想方法,可以「 一心不亂」地專注唸誦佛號,不要理會外在的環境,直至「佛、菩薩」收到求救訊息,前來迎接。但通常都要等待「一至七日」,期間要保持「一心不亂」。難度極高,變數多,而且是「被動的」。另一種方法是進入「密乘」的「修法程序」,以「主動的」方法直接前往及「化生」在「佛的淨土」。

史蒂芬妮歸咎於自己以往胡亂探索「靈性」,結果召來一場驚嚇的負面「瀕死體驗」,决心不再接觸這些療法。即使她不探索「靈性」 ,仍然無法避免這些負面的「瀕死體驗」。因為它的「產生原因」並非單一的「負面記憶」或者「主心態」所形成,而是「錯綜複雜」的大自然「能量」演變規律。若果並無「對題」而且「正面」的「心」之訓練,是難以拆解的。所以某些「瀕死體驗」研究者,以片面的理解,認為只要不接受有「地獄」的概念灌輸,就不會有負面的「瀕死體驗」,是十分天真的想法。有如「鴕鳥政策」一樣,欺騙一下自己,以求短暫的「心安」。這種想法,既阻碍眾生對真實環境的探索,令「一知半解」的「無知」無法提升為「具智慧的深入了解」,以去除「憂慮」;亦無法進一步學習「掌控環境、救助自己」的實用方法,以去除「驚恐」。具一利而存百害!

 

極危險的「投生之門」

當美女不斷地變幻不同的野獸頭時,這種「極具驚嚇性的場面」,其「震撼力」足以令任何普通人、甚至「修行人」失去一切「定力」及「處事能力」。「驚慌與錯亂」最容易令眾生誤入「投生之門」。而「美女不斷地變幻不同的野獸頭」,亦顯示此乃「魔界」或「畜生」的「投生之門」。

雖然史蒂芬妮已修練至擁有「預知能力」 ,但「如何方可真正令自己脫險的能力及方法」 ,她在「生前」時,並無人教導,亦無此「福緣」得到指引及練習。坊間的「雜亂教法」,不單只不「對題」,甚至給予她更多錯亂的答案與干擾。所謂「預知能力」,可以是令你更易作出錯誤判斷的一種「干擾」,令你失去應有的「理性分析及處事智慧」,更易於「走火入魔」。這個個案,正好用來警惕一些稀求「超能力、預知能力」的人,明白擁有「超能力」,並不一定是好的,就好像「讓一名不知如何運用刀子的無知小孩,去揮舞一把鋒利的刀」一樣,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史蒂芬妮正陷入驚亂的迷惑,即將進入「魔界」或「畜生」的「投生之門」時,在「 千鈞一髮」的危急中,她的肉身因為恢復活力而產生更強的「引力」,將她拉出險境,「起死回生」。若非如此幸運,她將會正式「投生」及被「定型」。

由於「死後」至「投生」前的「過度期」 ,是一種以「心」力為主導的「能量」角力環境,瞬息萬變,若果不理解其中的演變規律、不學習處理方法,是極之危險的。所以有關這方面的權威教法,「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就成為世界知名的一本重要《經典》。而有關解釋這部《經典》的書,同樣地受到歡迎。

「西藏度亡經」是「藏傳佛教」寧瑪派 ( 俗稱「紅教」) 的教法,由「藏傳佛教」的始祖蓮花生大士(請參閱「蓮花海」第一期之「蓮花生大士簡介」一文),從普賢王如來所說之「根本密續」中,摘要攝集後,埋藏於岩洞,成為「巖庫寶藏」(詳情請參看「蓮花海」第九期,“藏傳佛教寗瑪巴之傳承系統(2)”一文)。直至十三世紀,大岩取者加馬寗巴將此寶貴之「巖庫寶藏」加以開發及取出,流傳至今。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配應現今的科學解釋、甚至懂得運用及教授的人,則十分罕有。一般的喇嘛,都只懂得朗讀原文而已。

若果不理解「靈界」的運作原理,就難以完全掌握「經文」中的意義及教授。畢竟《經典教法》真實意義是用來協助理解、運用的一些知識,並非一堆「無須理解」的「加持物」。所以只聽聞其「讀音」而不理解,所產生之效用極細。就好像聽一首樂曲一樣,只可以令你舒情心安。

究竟負面的「瀕死體驗」(Negative Near-Death Experiences),與「臨終時」所見到的惡劣境象,其產生的原因,又是否一樣呢?而「瀕死體驗的意義」(八)一文,提到一些「臨終的景象」,在別的宗教亦一樣出現,有一些同樣訴說“被光明圍住,見到耶穌、瑪利亞前來迎接”。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究竟「臨終的景象」代表什麼現象呢?見到壞的景象又是否代表後果堪虞、結局悽慘呢?為什麼在第8期中描述的廿五名修行者都用同一種修行方法,而且同樣地團結及勤力修行,但是卻仍然出現各種不同的、壞的「臨終景象」呢?究竟是那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呢?別的宗教一樣有「 神」來迎接,是否一切宗教,都具有同樣的效力呢?究竟如何修行,才可以確保「臨終的景象」是好的呢?如果出現壞的「臨終景象」,有沒有救急的方法呢?究竟具有什麼條件的修行方法,才是「對題」的「精神提昇訓練」呢?

我們不妨又來一次「智慧的腦震盪」,想一想之後,在未來的文章內容之內,再印證既合符「科學」,亦合符「佛法」的答案,好嗎?………(待續)

 

返回「生命提昇」頁面觀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選文章

前往「本會出版」頁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資訊

前往觀看深層 「生死教育」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