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十八)

「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

「藏传佛教」之《西藏度亡经》说,「往生刹土、脱离轮回」、或者「成佛」是有捷径的。不用苦修、脚痛,亦不用等待无尽生生世世的修行,亦可以达到目标。 《西藏度亡经》说,死后会见到光明,只要懂得分辨光明,然后「融入光明」,就可以解脱而「成佛」。

但并无解释如何「融入光明」,令人以为很简单。是否走向「强光」,避开温柔的弱光,就等于成功呢?走向「强光」之后,会出现什么景象呢?这是所有修行人,包括「密宗」的修行人,都不了解的

他们都以为,只要走向「强光」,就等于「 往生刹土、脱离轮回」、或者「成佛」。但很多「濒死体验者」的个案,都显示走向「强光」的人,很快就会退出「强光」。是否「融入光明」 ,就可以解脱而「成佛」呢?是否真的如此简单呢?有什么证据证明并非如此简单呢? 「融入光明」是否等于「证取光明」,可以「成佛」呢?

之前提及的「印度教」教徒莎妲娜的个案,是极为珍贵的罕有清晰指示个案。是一些有力的证据,证明「融入光明」并非立刻解脱而「成佛」。 「融入光明」并不等于「证取光明」。更确实的证据,所有修行人都不容忽视的证据,就是释迦牟尼进入「涅槃」的过程

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但肉体死亡后,以「佛」的能力,其「精神身」进入「涅槃」,亦即是「融入法界」时,仍然需要将精神状态提升,经历一段路程,才可以进入「涅槃」 。亦即是说,「成佛」亦需要同样的路程。亦证明「融入光明」,并非立刻可以「成佛」。亦证明「融入光明」并非等于「证取光明」而「成佛」,必须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进入不同程度的高层次「精神领域」,然后再依靠正确的「口诀、定力、认知」进入「正确的空性」状态,方才可以「成佛」。

上一章跟据《巴利佛典》《经藏》(Sutta Pitaka)的《长部》(Digha-nikaya) 及《南传大般涅槃经》的叙述,已经清晰地介绍释迦牟尼佛进入「涅槃」(即融入「法界」) 时的路径。这些路径,其实都是一些高层次的「精神领域」,属于「三界九地」的上层部分。上一章亦清晰地介绍这些高层次的「精神领域」,就是《佛经》中经常提及,有关「习定」的一些专有名词。以往很多修行人都看不明白,究竟「九次第定」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初禅」至「四禅」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详细解释请参阅「濒死体验的意义」(十七)一文。)

同时,大部份的修行人都不明白,各种「定境」与「三界九地」的密切关系。由于不明白,所以在解说上就各自分家,各有各的独立定义,照书本读一次而已。究竟如何运用「九次第定」与「三界九地」的密切关系呢?就更加谈不上了。 (详细解释请参阅「濒死体验的意义」(十七)一文。)

这种情况,亦形成「佛教」的弘播,流于表面化。真正的「佛法」给人艰深难明的感觉,结果大部份被弃用,只谈「慈悲、做善事」。美其名是「改革佛教」,实则是「挖空佛教」,令「佛法」的精华长埋尘土之下,只留有各种「名相」的定义,无法运用。 「佛法」变成只是「空谈」的口头「禅语」,聊胜于无,借以安抚不安的心灵。各人都陶醉在「这就是佛法的空谈」之中,与真正的「解脱之道」,还十万八千里。

即使能力及知识高超莎妲娜,从「捷径」进入最高层次的「精神领域」,但仍然失败,退出光明及一切「天界」。所以仍沉醉在「空谈佛法」的人,必须醒觉,不要再抗拒具理据的「密乘」实修法门,不要再行「鸵鸟政策」,误己误人。具胸襟与见识者,不防重温一次莎妲娜的个案,以加深印象及扩阔思维的领域。

个案十九

莎妲娜是美国的原住民,是一位具有「通灵」能力的人。她在印度读书,对「印度教」的教义颇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以「印度教」教义作为实践的修行人

印度求学期间,她作客于一位朋友家时,因为不好推辞友人奉上的饮品,在喝下一杯冰冷的水喉水之后,感觉浑身不舒服。莎妲娜回家后情况急转直下,前后不足两小时,已经陷入高烧、意识模糊、辗转反侧的苦耗之中。床上的粉红色床单,被她的汗水沾湿了一大片。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先发现自己坐在床尾,两腿盘膝而坐,这是我在印度时的经常坐姿。我正看着床上的另一个自己 — 正在辗转反侧、已陷入昏迷的身体。我看见的床单是绿色的,这是一种治愈的颜色,所以我知道我的身体会好起来的。

正在床尾观看昏迷身体的我,是完全放松的,我称这个放松的身体为「观察者」。这个「 观察者」忽然感觉左肩上有一股「灵气」,以我的冥想训练经验及知识,我知道这股「灵气」就是「目击者」。让我解释一下,这个「目击者」可以说是第二个身体,本身没有认知能力,不能与另一个身体:「观察者」沟通。 「目击者」没有思想,没有认知及理解能力,它只是一个「目击者」。我知道有些巫师说「死神」站在左肩上,相信就是指这个「目击者」的第二个身体。

当我感觉左肩上有一股「灵气」时,我立刻被强拉式地进入「目击者」里面。我从那时开始迅速移动,因为我知道我要追逐那道亮光不可以被其他的事情干扰,而其他所有事情亦已经做完,不可以再思念。我告诉自己:「尽情地追逐吧!」所以我冲向那道亮光

当我飘起来时,发现围绕在四周的一切,都是精致优美的画面,美得令我留连忘返。我可以「心想事成、随心所欲」!那儿的色彩与声音之美,是如此的多样化和细腻动人,远远超过尘世的想像。我相信,世间上很多杰出的音乐家与艺术家,都是从这儿取得灵感的。我十分肯定,在跨越界线后进入这儿的人,都会想留在那里,因为那里实在太美了。

但我知道,我必须保持「专注」,持续地进入那道亮光,不可以为美景而停留。我不断穿透那道亮光,往前超越,不停地超越。我先超越时间,最后超越空间,到达某个没有空间的点。我同时亦超越任何躯体,只剩下「自觉」。丢掉躯体就会得到毫无束缚的自由。世间并无「完美无瑕」,直到我丢掉躯体,才能真正地体会得到。

当我更为穿越那道亮光时,我进入一种狂喜的境界。不是喜悦,而是难以形容的狂喜。我再往前超越,甚至超越了「体验」的层次。这时的我发现一种「没有情绪、没有体验」的自由,甚至没有「我」的存在

再往前超越,就是一种没有「单独意识」,只有无边无际的浩瀚。我的「一点意识」,就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被大海完全地溶化了。

我又回到了肉体。当我从医院醒来时,我注意到我有「自觉」,而且头脑一清二楚。我了解那儿没有「分离的个体」,一切都「合而为一」 。我醒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记住每个阶段的路向,告诉别人怎样走。 』

「定力」的意义

真正的「佛法」,不离大自然的演变与规律。当释迦牟尼佛证取最圆满的觉悟,恢复一切「本性」的最高能力之后,亲身体悟到一切大自然的演变与规律,其中的奥妙,实在难以言喻。 (「本性」:身原本拥有,最清明的觉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四)「濒死体验的意义」(五)一文,有关「本性」及「法身」的详细解释。「 法界」:「法身」的无边领域。

为了如实地描绘,释迦牟尼佛以「心法」如何逐层分化,演变成「多层意识」及各类众生的情况,来展现众生起源的奥秘。 (请参阅「濒死体验的意义」(十五)一文,有关「 心法」与「心识」的详细解释。)

释迦牟尼佛又以「舍弃欲念」及「习定」的修行方法,指引众生将已经分化的「心法」,逐层收摄及沉淀,以恢复本来合一而且清净的「本性」释迦牟尼佛说,这种修法属于「显教」的修行,要用不可预测及难以量计的「三大阿僧只劫」修行,方可真正「脱离轮回」而「成佛」。这是正确及合乎大自然规律的正常程序。 (阿僧只劫 = 1051次宇宙经历「成、住、坏、空」所需的时间。)

《大智度论》卷47:【如佛说有四修:一者、修是三昧(即「定」),得现在欢喜乐;二者、修定得知见,见众生生死;三者、修定得智慧分别;四者、修定得漏尽(即「烦恼尽」)。 」( 大正25,400a5~8) 。

另参见《集异门足论》卷7(大正26,395c8~28);《俱舍论》卷28(大正29 ,150a16~b4);《瑜伽师地论》卷12(大正30 ,339a11~23),修的四种功德:(1)得现法乐住,(2)得胜知见,(3)得分别慧,(4)得漏永尽。

问题就出在「习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不单「苦修脚痛」,而且不同的「定境」,要运行不同的「入程式」,难处是这些「之程式」并不容易掌控,极之容易出现偏差。轻则苦修而无成,重则堕入「顽空」而被困「空界」。被困「空界」的人,通常都是因为「收摄融入」的程式出了差错。

「习定」毕竟是一项重要的修行课题,必须以「定力」将「心识」净化收摄,方可进入同等净化程度的高层次「天界」。所以「定」境,就代表一种能力、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令具此能力及状态的众生,可以进入某些高层次的精神领域及界别,甚至足以「脱离轮迴」。

「心识」的「收摄」愈细微,所需要的「定力」就愈高,难度也愈高。因此「密宗」所说的捷径,就成为「宝中之宝」了。为什么「密宗」说,「往生刹土、脱离轮回」、或者「成佛」是有捷径的呢? 「往生刹土、脱离轮回」、或者「 成佛」要训练很高程度的「定」力,是十分困难的事,为什么「密宗」说,有捷径呢?

 

《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佛」捷径

「藏传佛教」之《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捷径,是指某些「间隙」,正处于大自然物理与化学转变的关键位、转捩点、与起始点时,会回复「本性」的状态。这些重要时刻,就是「脱离轮迴」的「捷径入口处」。例如死后会见到光明,只要懂得分辨光明,然后「融入光明」,就可以进入「捷径」,并非指可以立刻「成佛」。

「捷径」的意思是无需辛苦修习各种「定力」,亦可进入高层次之「精神领域」。进入「 捷径」之后,仍然需要依靠正确的「口诀、定力、认知」进入「正确的空性」状态,方可「成佛」。

要将「心法」的「第八识至第一识」,逐步「收摄融合为一体」,并不容易。要经历无数的「多生多世」修行,修改程式,又要有福报获得「正确的空性」程式,又要配合高度的「定力」 ,才可以收摄「心法」的分化而融合为一体,进入「一元法界」。

所以「捷径」的另一层意思是无需辛苦修习各种「定力」,亦可以轻易修改大部份程式。由于进入这些「高层次精神领域」的特点是【拥有这些「高层次精神领域」的一切特点】。例如【 没有身体的束缚、无我的感觉、自动想融入「法界」】等。这是因为本身的「佛性/本性」在物理转变期间得以急速还原,回到某些「起点」的原因。因此有大部份的程式是自动复原的,这是其他修行方法所没有的特点。

所以修行人如果无法立刻「成佛」,都祈望进入具有这些特点的「刹土」,以便缩减他日「 成佛」的路程。 「刹土」亦有很多种层次,一如「天界」的层次。只是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 诸佛」在教化,「福报、能力、智慧」亦各有不同。

由于「佛性/本性」在物理转变期间可以急速还原,回到某些「起点」。而这些「起点」是有分次序的。第一个最原始的起点,是最原始的「 佛性/本性」显露。如果由第一个最原始的起点进入「光明」,就可以配合「正确的空性」程式,还原至最彻底的「佛性/本性」而成「法身佛」。

如果由第二个起点进入「光明」,就可以配合「正确的空性」程式,还原至能量较低的「佛性/本性」而成「报身佛」。

如果由第三个起点进入「光明」,就可以配合「正确的空性」程式,还原至能量更低的「佛性/本性」而成「化身佛」。

如果成「法身佛」,可以随时自由转换能量的显示形式而成「报身佛」或「化身佛」。如果成「报身佛」,可以随时自由转换能量的显示形式而成「化身佛」。但要进一步完善「空性」的程式,才可以成「法身佛」。

如果成「化身佛」,可以随时自由转换能量的显示形式而成不同物质结构及形象的「化身」 。但要进一步完善「空性」的程式,才可以成「 报身佛」或「法身佛」。

如果由第四个或以下的起点进入「光明」,就可以进入不同层次的「天界」或者有「佛」住世的「刹土」。亦即是说,不同程度的「定力」 ,或者不同程度的「收摄融入」,有不同程度的结果。

不同层次的「天界」与有「佛」住世的「 刹土」,其分别是「天界」在「引力」的范围之内,要受「轮回之苦」。有「佛」住世的「刹土」,虽然仍在「引力」的范围之内,但有「佛」的教化及保护,可以安心修行,暂时不受「 引力」的干扰及「轮回之苦」,而且有进升的机会及条件。

暂时不受「引力」的干扰及「轮回之苦」的意思是,视乎该众生身处的「刹土」,其精神层次的高低而决定。因为较低层次的「刹土」,仍受「三灾」的催毁。所以是否往生「净土」就必定能够永不再受「轮回之苦」,仍以往生者之「 定力」层次决定其所处位置。

即是说,始终都要修行,但可以用「捷径」作为快速的提升方法。 「捷径」并不是不用修行、不用「口诀、定力、正确的认知」亦可脱离轮迴,莎妲娜的个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及证明。

 

「净土」是否永恒的存在呢?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三○),第四分《世记经》三灾品第九,[0137b11]【佛告比丘。世有三灾。云何为三。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有三灾上际。云何为三。一者光音天。二者遍净天。三者果实天。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果实天为际。 】

《大楼炭经》云:【佛语比丘,天地有三灾变,何等为三?一者火灾变,二者水灾变,三者风灾变….三千大千世界,…烧尽无余…】

经文的意思是【释迦牟尼佛向诸「比丘」开示说,世间有三种灾变。那三种呢?一为火灾;二为水灾;三为风灾。这三灾有极限。那三种极限呢?一为光音天;二为遍净天;三为果实天。若果火灾生起时,可至光音天,以光音天为极限;若果水灾生起时,可至遍净天,以遍净天为极限;若果风灾生起时,可至果实天,以果实天为极限。 】

若果以科学来解释,这三灾是宇宙毁灭的原因。火灾指大爆炸,其能量可以冲上位处「二禅天」的最高天 — 光音天,将其毁灭。水灾指爆炸造成之碎片与磁性气流,形成如「水流」之冲击,因气流而造成能量的增强,因此其能量可以冲上位处「三禅天」的最高天 — 遍净天,将其毁灭。风灾指压力形成气流风暴及余爆,因压力而造成能量的再次增强,因此其能量可以冲上位处「四禅天」的果实天,将其毁灭。

只有位处「四禅天」最高层次的「五不还天」,可以幸免于难之外,其余无一幸免。即是说,在「三灾」来到之前,必须修至上升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方可免再受「轮回之苦」,否则就会下堕,再受「轮回之苦」。

这一点说明了修行的重要性,即使能够「 往生净土」,仍需视乎修行者之「定境及空性」的掌握水准如何,并无「侥幸」。所谓「捷经」 ,只是「入口」。虽然只是「入口」,很多修行人仍然希望从此「捷经」进入高层次的「精神领域」,高如「四禅」者为最好。即使未能立刻「 成佛」,亦可悭回无数「劫」的修行时间,以极速自动修复多生多世的错误程式,为未来「成佛」而奠下深厚的根基。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智慧策略

所以如何选择修行的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因为修行的方法,代表一种不断修习的程式。如果程式有偏差,后果不单是失败那么简单,还有被困「空界」或误入「险地」的危险。所以如何选择协助修行的「上师」或导师,变成是首项的重要课题。

如果领导修行的「上师」或导师,心术不正,喜欢以卑劣的手段谋取权位、名利,即使他拥有教法,亦是白费功夫兼危险的,跟随者亦会受牵连而下堕。因为提升「心识」依赖「心的正能量质素」,「种瓜不会得豆」,「负能量的心识」只会下堕,这是大自然的定律,并无例外

因此不要盲目的迷信「加持」而不修行、不学习教理;不要舍「真上师」而「盲修瞎练」 、骄傲自大;不要盲目迷信「假上师」,自取灭亡,引至急速下堕;不要依赖简易的「持咒或持佛号」修行而舍弃「习定」及「心力」的训练,必须兼容并行,否则后悔已晚;不要心胸狭窄地排斥具智慧的修行方法,必须寻求「共识」,舍短取长;不要因维护自身教派而盲目攻击其他宗教或教派,必须知己知彼,提出理据以改善修行,救助无尽的众生;不要只顾改革而无视佛法的精华,必须致力发掘精髓,不应为阔度而舍弃深度,令佛法失去真实的意义

 

有待探讨的领域及问题

究竟负面的「濒死体验」(Negative Near-Death Experiences),与「临终时」所见到的恶劣境象,其产生的原因,又是否一样呢?而第八期「莲花海」的「濒死体验的意义」一文,提到一些「临终的景象」,在别的宗教亦一样出现,有一些同样诉说“被光明围住,见到耶稣玛利亚前来迎接”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究竟「临终的景象」代表什么现象呢?见到坏的景象又是否代表后果堪虞、结局凄惨呢?为什么在第8期中描述的廿五名修行者都用同一种修行方法,而且同样地团结及勤力修行,但是却仍然出现各种不同的、坏的「临终景象」呢?究竟是那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呢?别的宗教一样有「神」来迎接,是否一切宗教,都具有同样的效力呢?究竟如何修行,才可以确保「临终的景象」是好的呢?如果出现坏的「临终景象」,有没有救急的方法呢?

究竟具有什么条件的修行方法,才是「对题」的「精神提升训练」呢? 「精神提升的训练」这么多,应如何选择、如何配合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呢?

我们不妨又来一次「智慧的脑震荡」,想一想之后,在未来的文章内容之内,再印证既合符「科学」,亦合符「佛法」的答案,好吗? ………(待续)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