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十五)

一般的「濒死体验」者,即使具有宗教信仰,但在「濒死体验」前已达致「通灵」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大部份的「濒死体验」者,在回忆死后所遇见的境界时,都只能够用粗略的描述来形容死后的见闻。对于突然出现的景象,由于毫无心理准备,加上在教义上并无任何引导,又欠缺「死后世界」的运作知识,因此在快速流转的死后过程中,难以仔细地观察每一项细节的微妙变化,更加难以理解这些微妙变化的箇中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究竟有没有一些「濒死体验」的个案,是由一些具有「通灵」能力的人所经历的,而这些具有「通灵」能力的人,甚至具有宗教信仰,而且其教义更具备「死后世界」的运作知识。如果有这些「濒死体验」的个案存在,其中的内容,是否会与别不同呢?会否揭示更多的大自然奥秘呢?这些奥秘会否与佛法及科学互相吻合呢?

 

「通灵」人士的特殊「濒死体验」
个案十九

莎妲娜美国的原住民,是一位具有「通灵」能力的人。她在印度读书,对「印度教」的教义颇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以「印度教」教义作为实践的修行人

因为不好推辞友人奉上的饮品,在喝下一杯冰冷的水喉水之后,感觉浑身不舒服。莎妲娜回家后情况急转直下,前后不足两小时,已经陷入高烧、意识模糊、辗转反侧的苦耗之中。床上的粉红色床单,被她的汗水沾湿了一大片。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先发现自己坐在床尾,两腿盘膝而坐,这是我在印度时的经常坐姿。我正看着床上的另一个自己 — 正在辗转反侧、已陷入昏迷的身体。我看见的床单是绿色的,这是一种治愈的颜色,所以我知道我的身体会好起来的。

正在床尾观看昏迷身体的我,是完全放松的,我称这个放松的身体为「观察者」。这个「 观察者」忽然感觉左肩上有一股「灵气」,以我的冥想训练经验及知识,我知道这股「灵气」就是「目击者」。让我解释一下,这个「目击者」可以说是第二个身体,本身没有认知能力,不能与另一个身体:「观察者」沟通。 「目击者」没有思想,没有认知及理解能力,它只是一个「目击者」。我知道有些巫师说「死神」站在左肩上,相信就是指这个「目击者」的第二个身体。

当我感觉左肩上有一股「灵气」时,我立刻被强拉式地进入「目击者」里面。我从那时开始迅速移动,因为我知道我要追逐那道亮光,不可以被其他的事情干扰,而其他所有事情亦已经做完,不可以再思念。我告诉自己:「尽情地追逐吧!」所以我冲向那道亮光

当我飘起来时,发现围绕在四周的一切,都是精致优美的画面,美得令我留连忘返。我可以「心想事成、随心所欲」!那儿的色彩与声音之美,是如此的多样化和细腻动人,远远超过尘世的想像。我相信,世间上很多杰出的音乐家与艺术家,都是从这儿取得灵感的。我十分肯定,在跨越界线后进入这儿的人,都会想留在那里,因为那里实在太美了。

但我知道,我必须保持「专注」,持续地进入那道亮光,不可以为美景而停留。我不断穿透那道亮光,往前超越,不停地超越。我先超越时间,最后超越空间,到达某个没有空间的点。我同时亦超越任何躯体,只剩下「自觉」。丢掉躯体就会得到毫无束缚的自由。世间并无「完美无瑕」,直到我丢掉躯体,才能真正地体会得到。

当我更为穿越那道亮光时,我进入一种狂喜的境界。不是喜悦,而是难以形容的狂喜。我再往前超越,甚至超越了「体验」的层次。这时的我发现一种「没有情绪、没有体验」的自由,甚至没有「我」的存在

再往前超越,就是一种没有「单独意识」,只有无边无际的浩瀚。我的「一点意识」,就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被大海完全地溶化了。

我又回到了肉体。当我从医院醒来时,我注意到我有「自觉」,而且头脑一清二楚。我了解那儿没有「分离的个体」,一切都「合而为一」 。我醒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记住每个阶段的路向,告诉别人怎样走。 』

 

功亏一篑的「成佛」体验

莎妲娜没有描述她是如何从已回归一体的「法界」中,又退回俗世的肉体里。但十分肯定的是,她并未因为这次已接近回复「本性」身原本拥有,最清明的觉。请参看「濒死体验的意义」(四)「濒死体验的意义」(五)一文,有关「本性」及「法身」的详细解释。「法界」:「法身」的无边领域。),亦即是接近「成佛」的体验中,达到「成佛」,恢复一切「本能」的最终结果。

虽然莎妲娜只修习「印度教」,并无「佛教」的知识,但由于「印度教」的某些修行方式,相当接近「佛教」的一些教法,因此莎妲娜对于某些回复「本性」的技巧,她是准确地掌握的。尤其是一些「藏传佛教」才有的高阶修行技巧与要诀,她亦是掌握自如的。但为什么她会失败呢?这就是「大自然的真正奥妙」之处了。你想知道吗?请先扩阔您的心胸,不要带上有色的眼镜看她,想一想她的成功之处

 

1. 掌握死后情况莎妲娜知道「死后世界」的运作模式,因此她可以「不为任何尘世的情感与欲望所触动、静观自己的身体、等待时机的来临、追逐亮光」;

2. 卓越的决断力舍弃天界美景、超越狂喜的留恋、不执着任何躯体、尝试与「法界」融合;

3. 不惊震的定力 被强拉式地进入不知是何种领域的境地时,仍然保持定力,令追逐亮光的时机不致错失面对天界美景与狂喜的诱惑,仍然保持定力,不被牵制;对多生多世都拥有躯体的习惯性牵引,仍然保持定力,不作渴求,不被「串流式的习惯性欲望」所缠缚

4. 不自私的智慧不会为了保全「自我」的自私心,而放弃融入光明的机会,努力尝试融入「合而为一」的「无我法界」;在医院醒来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记住每个阶段的路向,告诉别人怎样走,为无尽的后人铺路

 

请问身为佛教徒的您,对于一个外教的「印度教徒」所展示的优点,您认同吗?请问您,如果易地而处,您能否同样做到呢?您有没有「自愧不如」的感觉呢?您会否觉得自己的修行,只是理论层面的「纸上谈兵」呢?会否不堪死后实战的轻微一击呢?

如果您自负地觉得自己的佛学精湛,修行高超,甚至已为人师《经、论》皆可背诵或理解,持佛号、持咒、诵经无数、参禅、静坐、修习密乘仪轨观想、闭关等亦无数,请问您,如果您不看答案,您会知道莎妲娜失败原因吗?知道几多点原因呢?虽然以下的答案,未必是最全面的,但集思广益总是好的,不妨共同研究一下,以协助无尽的众生,修补缺点,迈向成功,不再「坐井观天」地自绝前路

 

「成佛」的理论、训练与实战

如果要回复「本性」而「成佛」莎妲娜所展现的每一项优点,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缺乏任何一项的优点,都会招致失败。而莎妲娜失败之处,就在于她欠缺以下的「知识与训练」,以如斯的人才,竟然因为福报及智慧的不足而招致失败,实在令人惋惜。

 

1. 对死后出现多个身体的疑惑与认知错误 –
莎妲娜所接触的教义认为,死后会出现两个身体。一个称为「观察者」,另一个称为「目击者」。有些巫师称「目击者」为「死神」,「 道教」又说人有「三魂七魄」。有些教派的教义甚至说人的灵魂可以分为几层。究竟这些死后出现的两个身体或多个身体,是什么呢?如果不纠正这些观念,会对回复「本性」而「成佛」的道路,造成什么障碍呢?其杀伤力有多深远呢? 「 佛法」又作何解释呢?

释迦牟尼佛以其已经「成佛」的觉悟智慧,以最完整、最符合事实、及最透彻的「佛法」,解释这些「大自然界的现象」。可以说,这是「 心」的一种自然现象及功能。

「佛法」认为,「心」是我们精神作用的主体。 「心」的功能有八种,释迦牟尼佛称为「心法」。八种「心」的功能之中,最根本的总体名叫「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语,意即「含藏、包藏」。 《大乘义林章》说:【「识」者「心」之别名】,因此「识」就是「心」。简单的说,「识」是一种「能量」

「第八识」的特性好像一个储存仓库或者电脑的硬碟,将多生多世发生的事情,不论好坏,一律储存在「第八识」之中。 「第八识」是所有众生的「业力」寄托所在(「业力」网络:由于以往多生多世「善或恶」的行为,形成自己内心及受影响的其他人之「心力」互相纠缠,成为互相影响的「引力」网络,称为「业力」网络。请参看由「敦珠佛学会」出版的「业力不可思议」。),是生死轮回的主体,由无始以来就已经存在,永无终结,即使经历无尽的生死流转,仍然永不坏灭

「第八识」是「本性」与「世俗妄心」的和合体,集「觉性」与「迷执」于一体,因此有「 自觉」的能力。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者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力的子」,简称「业种」或「种子」,可以说是一种具记忆性的「心力」,存放在「第八识」之内。

由于「第八识」只负责储藏的功能,并无分别审察的功能,但众生的「心性」又喜欢向外寻找执持,为了运作的方便,于是由「第八识」中,以「心力」化出另一种功能,名为「第七识:末那识」。 「末那」二字,是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意」,即是「意识」的本体。

由于「第七识」以「第八识」作为依据,为满足欲望而化现,以「欲的心力」为基石,因此受到「第八识」内储存的「贪、嗔、痴等心力」影响,执持其投射之境,认为有「我」的存在(佛教称为「我执」)。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喜爱「自我」的偏执「心性」,恒久不断地计算如何可以自私自利、自我保护。所以「第七识」可以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处理中心,令「第八识」的「本性」更为深藏及暗淡模糊

自私自利的「心性」变本加厉,希望向外获取及收集更多利益,于是化现出「第六识:意识」,是「第七识:末那识」的「力用」功能。两者同为「意识」的一种,「第七识」为「本体」,「第六识」为「力用」。

「第六识」是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我们的「见闻觉知、思想判断」,全以「第六识」为主导。在西方的「心理学」上,「第六识」属于「 意识」(consciousness) 的层面,而第七、八识,则属于「潜意识」(unconscious) 的范围。由于「第七识」是「意识之根」,「第八识」是宇宙万法的本源,因此毫无疑问地,「第六识」的活动,全部受到第七、八识的影响

既然「第六识」要处理如此多的审查、判断,当然需要一批「工具」去搜集资讯。于是「 第六识」又化现出一些功能。分别是「第一识:眼识、第二识:耳识、第三识:鼻识、第四识:舌识、第五识:身识」

这五种「识」,亦即是五种「能量」,依靠「眼、耳、鼻、舌、身」五个称为「五根」的器官 (sense organs),向外收集称为「五尘」(sense data)的「色(物质的形态影像)、声、香、味、触」五种性质的触觉感受。而「第六识」则依靠「意根」分别「诸法」(即一切世事),称为「法尘」。

「第六识」收集各类资讯后,就会以第七、八识的惯性指引及影响力作为准则,将这些资讯以「主观」加以分别判断,甚至扭曲,再将分类后的结论性资讯交予「第七识」,由「第七识」作为「传递者」,送入「第八识」内储存。

西方著名的「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 始创者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是西方学术史上首位重视「人类潜意识作用」的思想家。而另一位著名的「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 始创者荣格 (Carl Jung),进一步阐扬「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的理论。他对东方的「佛教、禅、瑜伽」等,有相当精深的研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依文思、温慈 (Evans Wentz),跟据西藏格西喇嘛达瓦桑杜的口述,译出第一本外语的《西藏度亡经》,是西方第一本有关生死的翻译巨著,荣格特别为此本翻译撰写序言。荣格吸收东方「佛教」的思想后,进一步将人类的精神领域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个人无意识」就像一座记忆仓库,储存着个人被压抑的心理情结;「集体无意识」则储藏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潜在原始意象(archtypes)。这些理论,与「佛教」所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十分接近。这是「佛教」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影响的实例。

可能有人会问:『「第一至五识」的能量配合五种人体器官以取得资讯,如果有器官衰败,不作配合,又如何呢?人死亡后,五种人体器官尽皆衰败,又如何呢? 』

其实「第六识:意识」有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意识」与「第一至五识」的其中一种或多种「识」同时生起,配合五种人体器官以收集资讯或采取行动,两者备及互相呼应地运作,被称为「五意识」。因为「第一至五识」的功能十分微弱,并无分别审察的作用,必须配合「 意识」一起动。 「第一至五识」负责配合器官收集资讯,「意识」负责分别审察收入来的资讯,才能真正了知这些资讯究竟是什么。因此生前任何一种器官衰败,都会引致无法运作某种功能。例如生前是盲的,就会看不见任何影像,无法收集影象的资讯,「意识」亦无从加以分别审察。那么死后呢?五种器官尽皆衰败,如何向外收集资讯呢?是不是死后会继续是盲的呢?甚至加多几样,又聋的,兼无嗅觉、味觉、触觉呢?

请想一想,「心」是一切的主宰,能生万物。 《华严经》称为【一切唯心造】。试问又怎会如此无能呢?如果真的如此无能,亦只是众生自困而已,是一种「自闭症」。所以「意识」又发展出第二种功能:无须配合五种「识」及五种器官以收集资讯或采取行动的「意识」,称为「 不俱意识」「不俱意识」有两种功能,就是「 五后意识」「独头意识」

在生时,「五后意识」与「意识」互相配合而运作。当「意识」正在分别审察由「第一至五识」依靠五种人体器官收集回来的资讯时,会透过「五后意识」到「第八识」寻找相关的同类资料作比对、比较,以助分别审察。由于是有了之前收集回来的资讯,为了分别审察的方便,之才去寻找相应对的相关资料。例如由「眼识」收回资料后,就前往「第八识」寻找有关的影像资料;由「耳识」收回资料后,就前往「第八识」寻找有关的声音资料,如此类推,因此称为「五后意识」

「独头意识」,在生前,由于无须依靠肉体的器官,可以直接从「第七、八识」中寻找指引及资料,亦可接收由「第七、八识」所发出的投射,加以分别、审判及运用。由于可以单独行动,所以被称为「独头意识」。因此人会有无数的念头、梦境、妄想,甚至因为资讯过多而出现狂乱的心念及影象,有一些「幻听、幻觉」,就是如此形成的。

跟据西方现代「心理学」所做的实验显示,发现人类会将所见到的影像,收入脑部后,再加入一些自己创造的影像、旧记忆影像,与实际收回来的影像资讯混合起来,成为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见到的独特境界。这种新加的情况,就是「五后意识」「独头意识」所起的单独或混合作用。 (请参看由「敦珠佛学会」出版之「一切唯心造」「生与死的奥秘」DVD第一、二集)

死亡后,「五后意识」「独头意识」离开肉体的束缚,可以直接对外接收资讯或采取行动,因此即使生前是「盲、聋、无嗅觉、无味觉、无触觉」的人,死后都会恢复一切功能。所以生前是盲的「濒死体验」者,都诉说死后可以看见一切事物,就是因为「五后意识」「独头意识」所产生的作用。

所以在生前,「五后意识」「独头意识」 ,由于肉体的束缚,与及「第一至五识」负责配合器官向外收集资讯,因此只会向内在「第八识」中寻找资讯,亦只会接收由内部「第八识」所产生的投射资讯。死亡后,肉体的束缚解除了,向外收集资讯的途径没有了,令「五后意识」「独头意识」得以重开对外的通道

有一些修行人,包括「外道」的修行人,由于致力发展「五后意识」「独头意识」潜能,因此在生前,就已经可以不依靠任何肉体的有限器官,向外收集资讯,形成了「天眼通、天耳通」等等的异能。甚至将肉体的功能混合使用,例如用耳朵看影像,用眼睛听声音等等。闻名于汉土的「观音菩萨」,就是因为用眼来听声,因而得名。 「佛教」称为「六根圆通」(出于《涅槃经》及《楞严经》)。而「心」的这种不断向外发展功能以满足无穷欲望的特性,正是西方所说的「进化论」。不过西方的「进化论」,与「佛法」的深度与广度相比,仍然相差及逊色甚远。西方的「进化论」,只知人类正在进化,却不知「修行」可以急速提升进化的速度。

所谓「修行」,就是以正确的程式、正确的心力,意图影响「第六识:意识」,修正它的分别、审判及运用原则,将未来收到的资讯净化,而非污染(即「唯识宗」所说之「无漏种子」:无烦恼、无「贪嗔痴」之种子。),再放入「第八识」之内,以取代不正确的程式、修改不正确的「心力」。同时亦将旧有的污染「心力(种子)」释放出来,加以净化。此举可以令「心」不断「净化」,进入正确的「精神提升进化」轨迹

但由于「第七识」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处理中心,基于惯性的自我保护程式,因此经常反弹这些正确的程式及正确的「心力」,令存放在「第八识」之内,亦即是「潜意识」之内的程式及「 心力」,只有轻微改变或者甚至并无改变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修行人的身上,令他们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修行,充满信心,以为可以应付「死后的世界」,投生「佛刹土」、「脱离轮回」、或者「成佛」(回复一切的自由及本能)。

问题就出在〔不是存放于「第八识」之内的程式,都一定不是「主程式」;不是存放于「第八识」之内的「认知」,都一定不是「主认知」,无法成为真正具有主控力的惯性程式及认知。即使进入「第八识」之内,若果存有疑惑,亦一定不能成为惯性的「主程式」及「主认知」。 〕一旦要在「瞬息之间」作出决断行动,连一点时间空间都不给予「第六识」作出分别时,就会由「第八识」内的惯性主程式及认知作为「主控者」。

无数的修行人,在面对真正的「死后世界」 、实战的环境时,就是如此失败的,甚至「功亏一篑」,因为「死后世界」的实战环境,得令人「措手不及」,而且起落极大。有极美好的,亦有极恐怖的,都在「瞬息之间」互相转换。这是大自然的一种自然现象。既是一种奥秘亦是「心」在「死后世界」时,因为并无粗性肉体束缚,自由地运作的特性

汉土唐朝玄奘法师,如此地形容「第八识」:【去后、来先作主公】。意思是指众生死亡后,最后一个离开肉体的,是「第八识」;最早入胎投生的,亦是「第八识」。

由于人死后的「心识」仍然惯性地投射多种功能,因此一些「久经冥想训练、具有定力、意志坚强、心神错乱」的人,在死亡后、脱体时、或者经历「濒死体验」时,都会发现两个至多个身体的投射,其实都是源自「心识」。 「佛教」之《华严经》称为【一切唯心造】

莎妲娜所指的「观察者」,懂得细意观察「粉红色的床单被显现为绿色,代表好的意义;又感觉灵气在左肩出现」,由此而知,这是一个懂得分别的「意识体」,亦即是说,这个是「第六、七识」(包括「不俱意识」)的投射,先由肉体中投射而出。

莎妲娜所指的「目击者」,没有思想,可是有「自觉」,只是没有认知及理解能力,由此而知,这是「第八识」。由于「第八识」是最后出离肉体的,所以莎妲娜在早期时,安静而镇定地坐在床尾观看自己的肉体时,并未察觉灵气在左肩出现。

到后期「第八识」离开肉体,莎妲娜以久经训练的定力察觉灵气在左肩出现。由于她并不认识「佛法」,因此对正确的大自然原理缺乏认知,不知道「第六、七、八识」同为一体,在肉体外齐集时,会自动融合。因此当融合启动时,她以〔「观察者」(「第六、七识」)被强拉地进入「目击者」(「第八识」)〕作为描述,显示她的内心,仍然将两者视为「独立存在的身体」,因此形成了「二元对立」的状态。

这种「认知」,由于其教义的不正确,经过训练后,已经久存于莎妲娜「第八识」之内,成为「主认知」,亦同时形成障碍,因此成为她无法回复「本性」的其中一种原因。 「佛法」称为「所知障」:因为认知的错误而构成障碍。


有些巫师说「死神」站在左肩上,将「第八识」视为另一种个体,就更加「障重」了。其他的宗教,或者有特殊异能的人,见到人死后的不同「心识」投射,都因为对正确的大自然原理缺乏认知,将所见的表面现象,视为「真理」,胡乱组成一些误导他人的「宗教」,令大量的众生不是愈陷愈深地受尽痛苦,就是像莎妲娜一样,充满信心,却是功亏一篑,难以回复「本性」而「成佛」及脱离轮迴。

所以不要以为任何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没有杀伤力,其实真正的杀伤力,就在于它为您灌输大量不正确的资讯及程式,在你的「第八识」之内,埋下众多的计时炸弹及障碍,令您永陷轮迴。

一些轻视教理、或者误解教理的佛教徒,一些轻视「密乘」的实践修法、或者误解实践修法的佛教徒,将会得到同样的结果,甚至比莎妲娜更差。

因为众生长久以来,就已经惯性地在「心识」内投射各种「心力、妄念」,即使在理论上,知道「六、七,八识」同为一体,但如果缺乏生前的对题实践训练,在死后仍然难免受到「 分别心」的障碍而失败,引致继续轮迴。

「藏传佛教」对于此等幻身的融合、转化「 分别心」、掌握「死后世界」认知的训练,确实有其独到而对题之处,但若果只接受「灌顶」及普通的「口授观想」,而无详尽的「导引解释」及「口诀」指示,面对死后实战的严峻挑战时,仍然是功亏一篑的。就正如现在这篇文章的解释一样,其实就是一种「导引」,若果并未接受此等「导引解释」,您会理解「心法」的诸「识」认知,是如此的关键及重要吗?这些认知,到了最后关头,竟然是如此的重要,成为「成功与失败的界线」。

因此「导引」,并非只是理论的解释,还须与「实战经验」挂钩,相互并齐地互为解释,方可产生真正的深层作用

作为「上师」,指引「修行」,导向「死后世界」的实战,如果不将「导引解释」及「口诀」指示弟子,或者是连他自己都不懂,确实是一种极大的遗憾。若果只顾敛财,只懂「灌顶」 ,毫无「教理及修行」经验,吹嘘「神通」,掩人耳目,这是对「藏传佛教」的极大羞辱。作为「显教」的修行人,自己不懂,但又要胡乱攻击「藏传佛教」的实战修行方法,既是「无知」,亦属于「犯重戒」之举,是「佛教」与众生的极大悲哀

 

2. 莎妲娜的失败,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西藏度亡经》建议在尸身旁边,作如下的开示:《当身心分离的时候,「本性」法身的清净净相,会以微妙灿然的明光出现,其光度令人惊心动魄,犹如在烈日原野中,阳光之火焰正不断闪动。这些景象,人人皆会出现,请勿惊怖惧畏,勿生恐慌,应知这是你自己的「法性」本光,认证它吧! 》

莎妲娜追逐亮光,确实已经逐层深入,达到了最后阶段,为什么仍然失败呢?经文中的【认证光明】,不是向着它,走向它,就已经代表成功吗?还要如何做,才是【认证光明】呢?下一期的「莲花海」,我们再一起探讨,好吗?

 

有待探讨的领域及问题

究竟负面的「濒死体验」(Negative Near-Death Experiences),与「临终时」所见到的恶劣境象,其产生的原因,又是否一样呢?而第八期「莲花海」的「濒死体验的意义」一文,提到一些「临终的景象」,在别的宗教亦一样出现,有一些同样诉说“被光明围住,见到耶稣玛利亚前来迎接”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究竟「临终的景象」代表什么现象呢?见到坏的景象又是否代表后果堪虞、结局凄惨呢?为什么在第8期中描述的廿五名修行者都用同一种修行方法,而且同样地团结及勤力修行,但是却仍然出现各种不同的、坏的「临终景象」呢?究竟是那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呢?别的宗教一样有「神」来迎接,是否一切宗教,都具有同样的效力呢?究竟如何修行,才可以确保「临终的景象」是好的呢?如果出现坏的「临终景象」,有没有救急的方法呢?

究竟具有什么条件的修行方法,才是「对题」的「精神提升训练」呢? 「精神提升的训练」这么多,应如何选择、如何配合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呢?

我们不妨又来一次「智慧的脑震荡」,想一想之后,在未来的文章内容之内,再印证既合符「科学」,亦合符「佛法」的答案,好吗? ………(待续)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