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體驗的意義(十八)

「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

「藏傳佛教」之《西藏度亡經》說,「往生剎土、脫離輪迴」、或者「成佛」是有捷徑的。不用苦修、腳痛,亦不用等待無盡生生世世的修行,亦可以達到目標。《西藏度亡經》說,死後會見到光明,只要懂得分辨光明,然後「融入光明」,就可以解脫而「成佛」。

但並無解釋如何「融入光明」,令人以為很簡單。是否走向「強光」,避開溫柔的弱光,就等於成功呢?走向「強光」之後,會出現什麼景象呢?這是所有修行人,包括「密宗」的修行人,都不了解的

他們都以為,只要走向「強光」,就等於「 往生剎土、脫離輪迴」、或者「成佛」。但很多「瀕死體驗者」的個案,都顯示走向「強光」的人,很快就會退出「強光」。是否「融入光明」 ,就可以解脫而「成佛」呢?是否真的如此簡單呢?有什麼證據證明並非如此簡單呢?「融入光明」是否等於「證取光明」,可以「成佛」呢?

之前提及的「印度教」教徒莎妲娜的個案,是極為珍貴的罕有清晰指示個案。是一些有力的證據,證明「融入光明」並非立刻解脫而「成佛」。「融入光明」並不等於「證取光明」。更確實的證據,所有修行人都不容忽視的證據,就是釋迦牟尼進入「湼槃」的過程

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但肉體死亡後,以「佛」的能力,其「精神身」進入「湼槃」,亦即是「融入法界」時,仍然需要將精神狀態提昇,經歷一段路程,才可以進入「湼槃」 。亦即是說,「成佛」亦需要同樣的路程。亦證明「融入光明」,並非立刻可以「成佛」。亦證明「融入光明」並非等於「證取光明」而「成佛」,必須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進入不同程度的高層次「精神領域」,然後再依靠正確的「口訣、定力、認知」進入「正確的空性」狀態,方才可以「成佛」。

上一章跟據《巴利佛典》《經藏》(Sutta Pitaka)的《長部》(Digha-nikaya) 及《南傳大般涅槃經》的敘述,已經清晰地介紹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即融入「法界」) 時的路徑。這些路徑,其實都是一些高層次的「精神領域」,屬於「三界九地」的上層部分。上一章亦清晰地介紹這些高層次的「精神領域」,就是《佛經》中經常提及,有關「習定」的一些專有名詞。以往很多修行人都看不明白,究竟「九次第定」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初禪」至「四禪」是什麼?有什麼用處?(詳細解釋請參閱「瀕死體驗的意義」(十七)一文。)

同時,大部份的修行人都不明白,各種「定境」與「三界九地」的密切關係。由於不明白,所以在解說上就各自分家,各有各的獨立定義,照書本讀一次而已。究竟如何運用「九次第定」與「三界九地」的密切關係呢?就更加談不上了。(詳細解釋請參閱「瀕死體驗的意義」(十七)一文。)

這種情況,亦形成「佛教」的弘播,流於表面化。真正的「佛法」給人艱深難明的感覺,結果大部份被棄用,只談「慈悲、做善事」。美其名是「改革佛教」,實則是「挖空佛教」,令「佛法」的精華長埋塵土之下,只留有各種「名相」的定義,無法運用。「佛法」變成只是「空談」的口頭「禪語」,聊勝於無,藉以安撫不安的心靈。各人都陶醉在「這就是佛法的空談」之中,與真正的「解脫之道」,還十萬八千里。

即使能力及知識高超莎妲娜,從「捷徑」進入最高層次的「精神領域」,但仍然失敗,退出光明及一切「天界」。所以仍沉醉在「空談佛法」的人,必須醒覺,不要再抗拒具理據的「密乘」實修法門,不要再行「鴕鳥政策」,誤己誤人。具胸襟與見識者,不防重溫一次莎妲娜的個案,以加深印象及擴闊思維的領域。

 

個案十九

莎妲娜是美國的原住民,是一位具有「通靈」能力的人。她在印度讀書,對「印度教」的教義頗有研究,可以說是一位以「印度教」教義作為實踐的修行人

印度求學期間,她作客於一位朋友家時,因為不好推辭友人奉上的飲品,在喝下一杯冰冷的水喉水之後,感覺渾身不舒服。莎妲娜回家後情況急轉直下,前後不足兩小時,已經陷入高燒、意識模糊、輾轉反側的苦耗之中。床上的粉紅色床單,被她的汗水沾濕了一大片。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先發現自己坐在床尾,兩腿盤膝而坐,這是我在印度時的經常坐姿。我正看著床上的另一個自己 — 正在輾轉反側、已陷入昏迷的身體。我看見的床單是綠色的,這是一種治癒的顏色,所以我知道我的身體會好起來的。

正在床尾觀看昏迷身體的我,是完全放鬆的,我稱這個放鬆的身體為「觀察者」。這個「 觀察者」忽然感覺左肩上有一股「靈氣」,以我的冥想訓練經驗及知識,我知道這股「靈氣」就是「目擊者」。讓我解釋一下,這個「目擊者」可以說是第二個身體,本身沒有認知能力,不能與另一個身體:「觀察者」溝通。「目擊者」沒有思想,沒有認知及理解能力,它只是一個「目擊者」。我知道有些巫師說「死神」站在左肩上,相信就是指這個「目擊者」的第二個身體。

當我感覺左肩上有一股「靈氣」時,我立刻被強拉式地進入「目擊者」裏面。我從那時開始迅速移動,因為我知道我要追逐那道亮光,不可以被其他的事情干擾,而其他所有事情亦已經做完,不可以再思念。我告訴自己:「盡情地追逐吧!」所以我衝向那道亮光

當我飄起來時,發現圍繞在四周的一切,都是精緻優美的畫面,美得令我留連忘返。我可以「心想事成、隨心所欲」!那兒的色彩與聲音之美,是如此的多樣化和細膩動人,遠遠超過塵世的想像。我相信,世間上很多傑出的音樂家與藝術家,都是從這兒取得靈感的。我十分肯定,在跨越界綫後進入這兒的人,都會想留在那裏,因為那裏實在太美了。

但我知道,我必須保持「專注」,持續地進入那道亮光,不可以為美景而停留。我不斷穿透那道亮光,往前超越,不停地超越。我先超越時間,最後超越空間,到達某個沒有空間的點。我同時亦超越任何軀體,只剩下「自覺」。丟掉軀體就會得到毫無束縛的自由。世間並無「完美無瑕」,直到我丟掉軀體,才能真正地體會得到。

當我更為穿越那道亮光時,我進入一種狂喜的境界。不是喜悅,而是難以形容的狂喜。我再往前超越,甚至超越了「體驗」的層次。這時的我發現一種「沒有情緒、沒有體驗」的自由,甚至沒有「我」的存在

再往前超越,就是一種沒有「單獨意識」,只有無邊無際的浩瀚。我的「一點意識」,就好像大海裏的一滴水,被大海完全地溶化了。

我又回到了肉體。當我從醫院醒來時,我注意到我有「自覺」,而且頭腦一清二楚。我了解那兒沒有「分離的個體」,一切都「合而為一」 。我醒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記住每個階段的路向,告訴別人怎樣走。』

「定力」的意義

真正的「佛法」,不離大自然的演變與規律。當釋迦牟尼佛證取最圓滿的覺悟,恢復一切「本性」的最高能力之後,親身體悟到一切大自然的演變與規律,其中的奧妙,實在難以言喻(「本性」:身原本擁有,最清明的覺。請參看「瀕死體驗的意義」(四)「瀕死體驗的意義」(五)一文,有關「本性」及「法身」的詳細解釋。「 法界」:「法身」的無邊領域。)

為了如實地描繪,釋迦牟尼佛以「心法」如何逐層分化,演變成「多層意識」及各類眾生的情況,來展現眾生起源的奧秘(請參閱「瀕死體驗的意義」(十五)一文,有關「 心法」與「心識」的詳細解釋。)

釋迦牟尼佛又以「捨棄慾念」及「習定」的修行方法,指引眾生將已經分化的「心法」,逐層收攝及沉澱,以恢復本來合一而且清淨的「本性」釋迦牟尼佛說,這種修法屬於「顯教」的修行,要用不可預測及難以量計的「三大阿僧衹劫」修行,方可真正「脫離輪迴」而「成佛」。這是正確及合乎大自然規律的正常程序。(阿僧衹劫 = 1051次宇宙經歷「成、住、壞、空」所需的時間。)

《大智度論》卷47:【如佛說有四修:一者、修是三昧(即「定」)得現在歡喜樂;二者、修定得知見,見眾生生死;三者、修定得智慧分別;四者、修定得漏盡(即「煩惱盡」)。」( 大正25,400a5~8) 。

另參見《集異門足論》卷7(大正26,395c8~28);《俱舍論》卷28(大正29 ,150a16~b4);《瑜伽師地論》卷12(大正30 ,339a11~23),修的四種功德:(1)得現法樂住,(2)得勝知見,(3)得分別慧,(4)得漏永盡。

問題就出在「習定」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不單「苦修腳痛」,而且不同的「定境」,要運行不同的「入程式」,難處是這些「之程式」並不容易掌控,極之容易出現偏差。輕則苦修而無成,重則墮入「頑空」而被困「空界」。被困「空界」的人,通常都是因為「收攝融入」的程式出了差錯。

「習定」畢竟是一項重要的修行課題,必須以「定力」將「心識」淨化收攝,方可進入同等淨化程度的高層次「天界」。所以「定」境,就代表一種能力、一種穩定的精神狀態,令具此能力及狀態的眾生,可以進入某些高層次的精神領域及界別,甚至足以「脫離輪廻」。

「心識」的「收攝」愈細微,所需要的「定力」就愈高,難度也愈高。因此「密宗」所說的捷徑,就成為「寶中之寶」了。為甚麼「密宗」說,「往生剎土、脫離輪迴」、或者「成佛」是有捷徑的呢?「往生剎土、脫離輪迴」、或者「 成佛」要訓練很高程度的「定」力,是十分困難的事,為甚麼「密宗」說,有捷徑呢?

 

《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佛」捷徑

「藏傳佛教」之《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捷徑,是指某些「間隙」,正處於大自然物理與化學轉變的關鍵位、轉捩點、與起始點時,會回復「本性」的狀態。這些重要時刻,就是「脫離輪廻」的「捷徑入口處」。例如死後會見到光明,只要懂得分辨光明,然後「融入光明」,就可以進入「捷徑」,並非指可以立刻「成佛」。

「捷徑」的意思是無需辛苦修習各種「定力」,亦可進入高層次之「精神領域」。進入「 捷徑」之後,仍然需要依靠正確的「口訣、定力、認知」進入「正確的空性」狀態,方可「成佛」。

要將「心法」的「第八識至第一識」,逐步「收攝融合為一體」,並不容易。要經歷無數的「多生多世」修行,修改程式,又要有福報獲得「正確的空性」程式,又要配合高度的「定力」 ,才可以收攝「心法」的分化而融合為一體,進入「一元法界」。

所以「捷徑」的另一層意思是無需辛苦修習各種「定力」,亦可以輕易修改大部份程式。由於進入這些「高層次精神領域」的特點是【擁有這些「高層次精神領域」的一切特點】。例如【 沒有身體的束縛、無我的感覺、自動想融入「法界」】等。這是因為本身的「佛性/本性」在物理轉變期間得以急速還原,回到某些「起點」的原因。因此有大部份的程式是自動復原的,這是其他修行方法所沒有的特點。

所以修行人如果無法立刻「成佛」,都祈望進入具有這些特點的「剎土」,以便縮減他日「 成佛」的路程。「剎土」亦有很多種層次,一如「天界」的層次。只是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 諸佛」在教化,「福報、能力、智慧」亦各有不同。

由於「佛性/本性」在物理轉變期間可以急速還原,回到某些「起點」。而這些「起點」是有分次序的。第一個最原始的起點,是最原始的「 佛性/本性」顯露。如果由第一個最原始的起點進入「光明」,就可以配合「正確的空性」程式,還原至最徹底的「佛性/本性」而成「法身佛」。

如果由第二個起點進入「光明」,就可以配合「正確的空性」程式,還原至能量較低的「佛性/本性」而成「報身佛」。

如果由第三個起點進入「光明」,就可以配合「正確的空性」程式,還原至能量更低的「佛性/本性」而成「化身佛」。

如果成「法身佛」,可以隨時自由轉換能量的顯示形式而成「報身佛」或「化身佛」。如果成「報身佛」,可以隨時自由轉換能量的顯示形式而成「化身佛」。但要進一步完善「空性」的程式,才可以成「法身佛」。

如果成「化身佛」,可以隨時自由轉換能量的顯示形式而成不同物質結構及形象的「化身」 。但要進一步完善「空性」的程式,才可以成「 報身佛」或「法身佛」。

如果由第四個或以下的起點進入「光明」,就可以進入不同層次的「天界」或者有「佛」住世的「剎土」。亦即是說,不同程度的「定力」 ,或者不同程度的「收攝融入」,有不同程度的結果。

不同層次的「天界」與有「佛」住世的「 剎土」,其分別是「天界」在「引力」的範圍之內,要受「輪迴之苦」。有「佛」住世的「剎土」,雖然仍在「引力」的範圍之內,但有「佛」的教化及保護,可以安心修行,暫時不受「 引力」的干擾及「輪迴之苦」,而且有進昇的機會及條件。

暫時不受「引力」的干擾及「輪迴之苦」的意思是,視乎該眾生身處的「剎土」,其精神層次的高低而決定。因為較低層次的「剎土」,仍受「三災」的催毀。所以是否往生「淨土」就必定能夠永不再受「輪迴之苦」,仍以往生者之「 定力」層次決定其所處位置。

即是說,始終都要修行,但可以用「捷徑」作為快速的提昇方法。「捷徑」並不是不用修行、不用「口訣、定力、正確的認知」亦可脫離輪廻,莎妲娜的個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及證明。

 

「淨土」是否永恆的存在呢?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十一(三○),第四分《世記經》三災品第九,[0137b11]【佛告比丘。世有三災。云何為三。一者火災。二者水災。三者風災。有三災上際。云何為三。一者光音天。二者遍淨天。三者果實天。若火災起時。至光音天。光音天為際。若水災起時。至遍淨天。遍淨天為際。若風災起時。至果實天。果實天為際。 】

《大樓炭經》云:【佛語比丘,天地有三災變,何等為三?一者火災變,二者水災變,三者風災變….三千大千世界,…燒盡無餘…】

經文的意思是【釋迦牟尼佛向諸「比丘」開示說,世間有三種災變。那三種呢?一為火災;二為水災;三為風災。這三災有極限。那三種極限呢?一為光音天;二為遍淨天;三為果實天。若果火災生起時,可至光音天,以光音天為極限;若果水災生起時,可至遍淨天,以遍淨天為極限;若果風災生起時,可至果實天,以果實天為極限。】

若果以科學來解釋,這三災是宇宙毀滅的原因。火災指大爆炸,其能量可以衝上位處「二禪天」的最高天 — 光音天,將其毀滅。水災指爆炸造成之碎片與磁性氣流,形成如「水流」之冲擊,因氣流而造成能量的增強,因此其能量可以衝上位處「三禪天」的最高天 — 遍淨天,將其毀滅。風災指壓力形成氣流風暴及餘爆,因壓力而造成能量的再次增強,因此其能量可以衝上位處「四禪天」的果實天,將其毀滅。

只有位處「四禪天」最高層次的「五不還天」,可以倖免於難之外,其餘無一倖免。即是說,在「三災」來到之前,必須修至上昇更高層次的「精神領域」,方可免再受「輪迴之苦」,否則就會下墮,再受「輪迴之苦」。

這一點說明了修行的重要性,即使能夠「 往生淨土」,仍需視乎修行者之「定境及空性」的掌握水準如何,並無「僥倖」。所謂「捷經」 ,只是「入口」。雖然只是「入口」,很多修行人仍然希望從此「捷經」進入高層次的「精神領域」,高如「四禪」者為最好。即使未能立刻「 成佛」,亦可慳回無數「劫」的修行時間,以極速自動修復多生多世的錯誤程式,為未來「成佛」而奠下深厚的根基。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智慧策略

所以如何選擇修行的方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因為修行的方法,代表一種不斷修習的程式。如果程式有偏差,後果不單是失敗那麼簡單,還有被困「空界」或誤入「險地」的危險。所以如何選擇協助修行的「上師」或導師,變成是首項的重要課題。

如果領導修行的「上師」或導師,心術不正,喜歡以卑劣的手段謀取權位、名利,即使他擁有教法,亦是白費功夫兼危險的,跟隨者亦會受牽連而下墮。因為提昇「心識」依賴「心的正能量質素」,「種瓜不會得豆」,「負能量的心識」只會下墮,這是大自然的定律,並無例外

因此不要盲目的迷信「加持」而不修行、不學習教理;不要捨「真上師」而「盲修瞎練」 、驕傲自大;不要盲目迷信「假上師」,自取滅亡,引至急速下墮;不要依賴簡易的「持咒或持佛號」修行而捨棄「習定」及「心力」的訓練,必須兼容並行,否則後悔已晚;不要心胸狹窄地排斥具智慧的修行方法,必須尋求「共識」,捨短取長;不要因維護自身教派而盲目攻擊其他宗教或教派,必須知己知彼,提出理據以改善修行,救助無盡的眾生;不要只顧改革而無視佛法的精華,必須致力發掘精髓,不應為闊度而捨棄深度,令佛法失去真實的意義

有待探討的領域及問題

究竟負面的「瀕死體驗」(Negative Near-Death Experiences),與「臨終時」所見到的惡劣境象,其產生的原因,又是否一樣呢?而第八期「蓮花海」的「瀕死體驗的意義」一文,提到一些「臨終的景象」,在別的宗教亦一樣出現,有一些同樣訴說“被光明圍住,見到耶穌瑪利亞前來迎接” 。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究竟「臨終的景象」代表什麼現象呢?見到壞的景象又是否代表後果堪虞、結局悽慘呢?為什麼在第8期中描述的廿五名修行者都用同一種修行方法,而且同樣地團結及勤力修行,但是卻仍然出現各種不同的、壞的「臨終景象」呢?究竟是那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呢?別的宗教一樣有「神」來迎接,是否一切宗教,都具有同樣的效力呢?究竟如何修行,才可以確保「臨終的景象」是好的呢?如果出現壞的「臨終景象」,有沒有救急的方法呢?

究竟具有什麼條件的修行方法,才是「對題」的「精神提昇訓練」呢?「精神提昇的訓練」這麼多,應如何選擇、如何配合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呢?

我們不妨又來一次「智慧的腦震盪」,想一想之後,在未來的文章內容之內,再印證既合符「科學」,亦合符「佛法」的答案,好嗎?………(待續)

返回「生命提昇」頁面觀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選文章

前往「本會出版」頁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資訊

前往觀看深層 「生死教育」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