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体验的意义(一)

大部份曾经濒临死亡,又侥幸再次生还的人,都深深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种体验,改变了往后的一生。无论是心态、待人处事的方式、价值观、以至往日死执不放的某些坚持,都产生剧变

濒临死亡的经验,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是「死」对「生」的影飨。除此之外,「死亡」还有其他层面的影响吗?是否需要去理解呢?

全中国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825万人(资料出中国自2003年的公布数字)。那么,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数又是几多呢?想一想这个数目,就知道死亡不单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而且是一件经常发生,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事情,亦是一个非常关键及重要的人生课题

每一个人,都有朋友、亲属、至爱。这一层层的感情关系线,其数量之多,足够编织成一张网。在这个网络上的人,一旦死亡,都会牵动你的心,也牵动了与他有关连的人。如果将全世界的死亡人数,加入与他有关连的人一超计算,这个数目,是极之骛人的。也代表与死亡有关的人数,每一年都是天文数字。备受死亡所震撼、创伤与击倒的人,不计其数。需要辅导的人,无处不在。所以学习死亡的智慧,让自己拥有正确处理死亡,甚至化死亡为一种新生命的力量,是自助与助人的急切课题。生命的真谛、生存的意义会否空过一生、白走一趟人生路、会否死得十分冤枉的所有关键点,都尽在这一个课题之上

现今流行于世的「生命教育」,如果不包括处理死亡的智慧与方法,可以说, 这种「生命教育」并不完整,留有极大的缺憾与不足。是一种短视而且不彻底的教育,难以担负起「生命」这个意义深远的名词。

庄子说:「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意思是 「善于处理生命, 亦将会善于处理死亡」。究竟「生」与「死」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

跟据释迦牟尼佛开悟的真理指示,「死亡」并不代表一切的终结。肉体物质身的腐坏,并不代表精神身体的幻灭。只不过是如车轮回转般不断再次借另一种物质的依附,继续生命的存在。这种不解的痴缠,原因竟然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执着。执持不放的结果是痛苦永无终结。继续生命的存在,就等于继续轮回

要终结吗?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先于在生时,对自己的生命作出释放的训练。这种释放身心的训练,释迦牟尼佛称之为「修行」。这正好是庄子所说的:「善吾生者」。是「生」对「死」的影响。

能够在生前积极面对生命,了解生命,学习处理生命,以至最终可以轻松地掌握生命,不再痴缠,不再轮回,这种「善吾生者」,正是「生命的真谛」

不辜负生命的拥有,发挥生命的原动力,将生命的光采发展至极处,令自己可以脱离如车轮回转般的束缚,不再生生死死地无助。这种如光一般明亮的智慧,正是「生命的真谛」

「生」与「死」真的是如此吗?有什么更具体更实质的显现例蹬,让我们可以探如一二,以便领悟个中真谛呢?我们不妨从濒临死亡的体验者之中,引申其中的意义,骜助我们提升理解生命的智慧。

所谓「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是指因为意外或生病而濒临死亡边缘的人,经历一些普通人无法想像的死后体验,之后又死而复生地回复生命的征象。这些濒死体验,虽然发生在无数不同人的身上,却奇妙地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濒死体验」的存在事实,无论是东方、西方,都在很早的远古时代,为人所认知。这种认知构成了很多民间传说及灵异故事

有些人认为「濒死体验」,证实人死后,虽然物质的身体坏死,精神身(俗称「灵魂」)仍然存在。但亦有人认为这些只是衰竭的大脑所产生的特殊幻觉,并不能够充分证实死后尚有精神身的延续及存在。由于濒临死亡的人并未 正死亡,因此他们的所谓死后体验,都存在着争论的地方。

究竟在宗教与科学的领域之中,有没有具体的描述或者研究,可以提供合理的解释,解开「生死之谜」,以及解释「濒死体验」的产生原因呢?而这些解释,又是否可以同时拆解双方的争论点呢?其实是有的

早在千多年前,藏传佛教的始祖莲花生大士已经在《西藏度亡经》(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中,详细解释死后将会出现的现象。而且在实修及救度亡者的秘密教法之中,更加详尽地列出其成因及解救方法。若果将这些已公开及未公开的秘密教法,配合现代的科学用词及解释,不单只可以解开「生死之谜」,即使「濒死体验」的产生原因,以及「濒死体验」的争论点,都可以有具体而真确的答案

在引用宗教的解释之前,不妨先以科学研究、濒死体验者的亲述、以及有关的研究比较及逻辑论证, 「生死之谜」揭开表层的神秘面纱。

 

濒死体验研究的历史

美国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有学者如库布勒・罗丝、雷蒙・穆迪等,专门认真地研究「濒死体验」。无论心理学、精神学、神经科、脑生理学、宗教学、人类文化学、哲学等学者,都对「濒死体验」抱着很大的关注,并且着有专刊研究讨论,甚至出现国际性的研究团体。这种研究风气,延伸至欧沿、英国、法国及北欧等地。

有关的著作,例如雷蒙・穆迪医生的科学研究著作《窥见死后世界》(Reflections on Life after Life) ; 库布勒・罗丝的《死亡瞬间》,都是最早期的著作。其后有凯尼斯・林格 (Kenneth Ring)的 《死亡中的生命》(Life at Death)及《迈向终点》(Heading Toward OMEGA);美国心脏医生麦可卑薛伯姆的《从彼世归来》 (Recollections  of  Death); 英国心理学家马肯特葛雷的《从死亡归来》(Return from Death); 芭芭拉・哈利斯(Barbara Harris)的《芭芭拉・哈利斯的濒死体验》;菲莉丝・爱德华 (Phyllis Atwater)的《重生》(Coming Back to Life) ; 库布勒・罗丝亦再次着有《续・死亡瞬间》 、《死亡瞬间的儿童们》、《死亡瞬间的对话》、〈新・死亡瞬间》;雷蒙.穆迪医生则再次着有 《在光明的彼岸》 ;美国之卡艾尔.连东尔(Craig Lundahl)及哈路.威德逊(Harold A. Widdison)合着的《人死时看见什么》(The Eternal Journey) ,书中记录很多癌症末期患者所见到的幻觉。有关「濒死体验」的连续性刊物有由布鲁斯.格雷森  (Bruce Greyson, M. D.)教授主编的《濒死研究文摘》(Journal of Near-Death Studies)。

雷蒙.穆迪医生(Raymond Moody, M. D.)在 1975年出版的《窥见死后世界》中,提出「濒死体验」这个专有名词,是全世界第一位公开 研究及提出「濒死体验」一词的人。他的著作引起广泛的注意及回响。其后由于凯尼斯.林格(Kenneth Ring)及麦可.卑・薛伯姆所著的书,是以科学方式搜集资料及分析研究,得到科学界的认同,令大众认为「濒死体验」的存在,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在美国康乃狄克大学(U. of Connecticut)的「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IAND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ar Death Studies) ,是目前研究「濒死体验」最篷勃的中心。该中心保存着数千份世界各地研究者的研究报告及濒死体验者的亲述记录,成为有关研究者的资料库

1990年,在美国华盛顿的乔治丹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来自十三个国家的三百多位研究者及经验者聚首一堂,召开了「濒死体验」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濒死体验」的共同特质

1.「濒死体验」的次序与项目

  (1)    脱体:感觉精神身离开肉醴

  (2)    进入黑暗中,例如阉道

  (3)    看见

  (4)    进入光的世界

  (5)    回顾人生

  (6)    与现在或已故的规友、神或佛相会,有些人会遇到恐怖情景。

  (7)    返回肉体

2. 经历「濒死体验」后的身体与能力变化:

  (1)    对声音敏感化

  (2)    对光线敏感化

  (3)    感觉神经系统产生变化

  (4)    脑的活动产生变化

  (5)    生理能量增大

  (6)    精神力量增大

  (7)    出现超能力

跟据凯尼斯.林格的《死亡中的生命》,书内的研究报告发现「濒死体验」与经历者的性别、社会阶级、人种、已婚未婚、信仰、之前是否知道有关「濒死体验」的资讯等全部无关。即是说,「濒死体验」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但是,引致濒临死亡的方法或形式,却直接彩响「濒死体验」所经历的项目。引致濒临死亡的原因,大多是生病、意外、自杀。由生病引发的「濒死体验」,多数会经历所有的项目;由意外引发的「濒死体验」,多数会经历回顾人生;而自杀所引发的「濒死体验」,却几乎全部都不会见到光、进人光的世界及与神或佛相会。

还有, 研究发现「濒死体验」的具体内容,会因为经历者的个人文化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差美国与印度经历者,虽然同样经历光、见到神等项目,但内容及当时的感觉却有很大的分别。

 

「濒死体验」的争论点

由于以上两种情况,现今的「濒死体验」研究者都无法以科学解释其中原因,引致多种争论的出现。其争论点大致是:

  1. 虽然确实发现有「濒死体验」的存在,但这些体验的项目,会否只是经历者的脑部在缺氧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幻觉呢?即是只是「脑内现象」,而并非真的有精神身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呢?但为什么有些「濒死体验」者,可以讲出一些在他昏迷期间所发生的事实呢?
  2. 「梦」的特点是场景会忽然转变,而 「濒死体验」同样有这种情况,但「现实」是场景的转变应该有过程的慢慢转变,并非突然转变。这是否可以证明,「濒死体验」只不过是「梦」的一种,而并非一种「现实」中的事实呢?如果不是「梦」,为什么「濒死体验」的场景会忽然转变呢?
  3. 如果我们的思考、视觉、听觉、感觉等能力必须依靠脑部,但「濒死体验」者若果真的可以用精神身独立离开肉体而存在,并且都拥有以上的能力,岂不是说,脑部是多余的吗?似乎与实际的现实情况有矛盾,这又是否可以证明,「濒死体验」只是一种幻觉呢?
  4. 「濒死体验」应该是一种死后的世界,因此可以见到已死的亲友,为什么有些「濒死体验」者, 又可以同时见到在世的活人呢?这又是否可以证明 ,「濒死体验」只是一种因渴望而产生的幻觉呢?抑或是精神身的某些能力,比肉体更强,所以可以同时见到两种不同界别的生命呢?
  5. 「濒死体验」项目的具体内容,会因为经历者的个人文化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这又是否可以证明,「濒死体验」只是一种因应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的不同,而产生的幻觉呢?虽然「濒死体验」项目的具体内容不同,但为什么「濒死体验」者的经历,又都奇妙地有相同的项目呢?

究竟在科学上,是如何分析以上的争论呢?超越科学的极限之后,又可以用怎样的态度、知识、智慧,去理解、分析、拆解这些争论,因而突显「生命的真谛」呢?

 

 

返回「生命提升」页面观看更多「生死教育」精选文章

前往「本会出版」页面了解更多「生死教育」资讯

前往观看深层 「生死教育」教学影片